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产权安排:利益主体及其权利边界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企业有产权安排不合理是人们业已形成的一个普遍共识,而这一点也正是我国的国有企业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困境的一个关键性原因。我国国有的产权安排不合理实际上就在于国有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及其权利边界界定不明。基于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企业契约论和我国国有企业利益主体的特殊构成分析,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及其权利边界做尝试性的界定,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国有企业合理产权安排的相机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推行资本委托经营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资本委托经营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平衡各主体和要素之间的利益关系,要确保资本委托经营制度运行绩效的重要前提。本文探讨资本委托经营制度中几种主要的利益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如何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 《经济纵横》2008,(4):58-61
在现行的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不会自发地实现。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循环经济主体的动力机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动力机制包括经济利益诱导机制、环境责任约束机制和绿色价值观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上涨过快、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均源自于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开发商、投机客等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博弈且市场结构失衡。虽然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统的调控政策,但是,房价并未因政府调控而被抑制,出现了不降反涨的局面。从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矛盾以及博弈的视角,欲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理顺房地产市场中各级政府、开发房、消费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在让居民能够承受起房价负担的前提下,必须对房地产市场之中的各方参与者的行为加以规制与监管,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让市场在房地产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方能使中国房地产市场真正地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企业产权关系是指财产的占有权关系,它是由财产的最终所有权、实际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和处置权这样一组权利组成的,其中财产的最终所有权关系是最本质意义上的产权关系,它决定了既定产权关系的所有制性质,其它方面的财产权利是由它派生的。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重视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利益协调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坚持市场与政府作用并重、理顺价格体系、扩大成本核算范围、积极培育市场、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于邑生 《经济师》2000,(4):23-24
如果说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放权让利 ,调整国家与企业的权责利关系 ,还没有真正找到明确的改革方向 ,那么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 ,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则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真正解决了怎样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单一的国家出资是造成国有企业种种弊端的根源所在传统理论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 ,把经济体制定位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微观上要求企业行为必须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如何以出资者为中心建立有效约束机制的角度,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通过尽量减少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解决如何在事前通过出资人财务与会计的制度建设,为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并在事后通过出资人的审计监督制度建设,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过让渡一部分权利,形成某种法律严苛制度来作为保障权利的机制,以实现个人合法利益.当人们的这种合法利益都能够获得法律的保障时,法制利益达到了最大化.法制只有通过有效的运行才能体现出法制利益的明显效果,在其运行机制中涉及到了政府、社会和个人等相关利益参与人.  相似文献   

15.
简炼 《经济导刊》1996,(4):12-15
内部机制转换:国有企业改革不可忽视的一面铁道部北京昌平机车车辆厂厂长简炼《经济导刊》1995年第3期曾发表了该刊特邀记者对我的采访,当时我主要根据自己当厂长的体会,谈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谈话发表后,一些读者给我来信来电,这当中既有从...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传统体制下企业动力机制的缺位企业动力机制的中心问题是动力激励机制。企业运行的主动力和逆动力,主要是靠物质利益来驱使和制动的。因此,经济利益就成为企业动力机制的枢纽。企业的主动力就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主动力表现为以下两种具体形式:其一是企业职工和领导人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进取精神和开拓意识;其二是职工和企业领导者对劳动的兴趣。企业的逆动力是指外界环境的激发力。随着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预算约束逐渐趋于硬化,市场竞争的展开,使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头上,尤如逆水行舟,只有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这就使企业形成了一种由环境激发而产生的动力。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下,企业动力机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推动。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行政手段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但更主要的是运用各种经济手段的推动。应该看  相似文献   

17.
实现国有企业退出的核心问题是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动力机制和成本机制则是国有企业退出机制的主要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退出机制进行了文献回顾,然后深入地探讨了国有企业退出动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确定退出成本并提出筹措成本的相应措施,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退出机制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新亮 《经济地理》2006,26(3):434-437
文章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提出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并指出,中国只有拥有世界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最强大的科技阶段,才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主体间冲突以及多主体协调机制成为制约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结合Y科技企业孵化器实践,构建协调机制,剖析主体之间冲突的根源。研究发现,冲突源包括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分歧和权力配置不合理,以及某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力”不对称;协调机制包括通过文化协同协调由利益分歧引发的利益相关者间目标不一致,通过分散控制协调由权力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争夺,通过动态管理和孵化服务整合协调由“利益—权力”不对称引发的利益相关者机会主义行为,最终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利益—权力”分散对称配置、彼此间关系有序。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9,(12)
新时期国有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和新姿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进一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奋力拼搏,团结合作,以壮士断臂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方向,不断激发国有企业的发展动力,从而使企业在新时代勇立潮头,掌握市场自动权。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