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晖 《新智慧》2004,(2A):39-40
本准则共分四章十六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三条),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审计证据的定义以及本准则的适用范围。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至第七条),说明审计证据的类型、标准、复核要求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取证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第三章“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处理”(第八条至第十四条),说明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处理以及评价审计证据的工作。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至第十六条),说明本准则的解释权及生效日。  相似文献   

2.
盛靖芝  王小蕾 《新智慧》2007,(11):57-58
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新审计证据准则”)与旧审计证据准则相比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其中,对认定概念的进一步说明是新审计证据准则最大的变化,本文试图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有利于形成公正有效的审计结论,而且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合法性及时间性。目前我国审计证据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证据质量的控制不到位,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应从人本角度提高审计证据质量,规范审计证据质量的控制方法,强化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有效发挥审计证据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4.
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之间的关系直接涉及到审计结论本身的合理性乃至审计职业存在的基石,这一问题也被国外学者称为一般证据理论下的审计理论。文章在剖析现代审计中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关系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现有研究的缺陷,并建议引入科学说明理论,完善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间的关系,为审计判断和审计质量的提高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5.
以2002年至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及审计这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样本,实证检验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客大”是否“欺店”,关键要看“店”拥有的“客”的数量:对于客户数量较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证据表明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客户数量较少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对重要性程度高的客户妥协,从而降低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6.
审计的过程就是不断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首先详述了常用的审计技术及其获取的审计证据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合适性、可靠性问题及其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为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合理应用这些审计技术、设计合理的审计证据收集程序、减少审计风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证据是否符合审计目标的要求、支持审计结论,就要依据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作为判断标准。内部审计证据质量特征既有最高质量特征(有用性),也有主要质量特征(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要考虑影响审计证据质量的因素,如审计风险、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程度、经济性和时间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责任审计法规的颁布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得到迅速的发展,取得较显著的成效,并且受到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在鉴定和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促进和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积极作用,本人从做好“三个结合”、围绕“三个重点”、运用“四个原则”、划清“三个界线”、处理“三个关系”、抓好“五项措施”、倡导审计人员“四有”等方面谈谈如何深化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9.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一切业务流程再造都是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在对客户管理层信任缺失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超越财务报告系统,获得基于经营状况(EBS)、管理信息桥梁(MII)和管理层经营陈述(MBR)的“三方印证”证据,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一直被忽视的非抽样审计风险.本文在厘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运用具体案例阐述了风险评估程序的运行机制,从而构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二层次证据决策模型.模型Ⅰ决策审计程序组合安排,即证据类型,以控制非抽样风险;模型Ⅱ决策审计样本量,即证据数量,以控制抽样风险.  相似文献   

10.
陈志强 《新智慧》2000,(14):40-41
我国理论界在对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述。如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指定辅导教材《审计》中认为:“审计风险和支持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所需的证据数量之间是反向关系。也就是说,对特定被审计单位来说,其审计风险越低,所需的证据数量就越多。”然而,《〈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释义》(以下简称《释义》)则持相反观点,认为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是同向关系,即“审计风险越高,则支持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或意见的审计证据的需要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11.
分析性复核又称“分析审计”、“分析性程序”、“比较审计”,是各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常用的一个技术方法。1980年颁布的《国际审计指南》将分析性复核确定为审计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必用的测试方法,我国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11号──分析性复核》中,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我国注册会计师界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能大胆运用,往往将分析性复核的“分析”重点忽视了,而将精力只用于“复核”上,结果使得注册会计师陷入烦闷的重复计算中,没有发挥出分析性复核应有的作用。其关键原因是对分析性复核的优点和重要性,及其在审计中如何运用还理解不透。本文就此作以下分析。 一、分析性复核的优点 分析性复核的优点,概括地说就是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具体来说,与一些更传统的审计测试方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I.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相同的咸更好的审计证据。分析性复核有时被描述成发现和形成证据的技术,以将其与传统的会计报表细节抽样审计方法相区别。细节抽样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已存在的证据进行搜集和检查,来证实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判断。由于分析性复核是利用客户信息间的内在关系来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因此不用搜集大量的资料,仅靠模...  相似文献   

12.
杨秋波 《新智慧》2007,(5):38-39
本文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为基础,阐述了持续经营审计搜集的核心证据是重大疑虑事件,持续经营审计存在的重大问题是“量刑不准”,进而剖析了问题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审计的整个过程就是根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过程,收集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之一,本就公正客观的审计意见对审计证据的要求做了阐述,旨在探讨审计证据充分性、恰当性、代表性、时效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之间的关系直接涉及到审计结论本身的合理性乃至审计职业存在的基石,这一问题也被国外学者称为一般证据理论下的审计理论。文章在剖析现代审计中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关系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现有研究的缺陷,并建议引入科学说明理论,完善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间的关系,为审计判断和审计质量的提高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5.
付娟 《新智慧》2006,(1):42-43
一、审计环境的变化与审计证据的来源 审计方法的发展与审计环境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审计目标不断改变,审计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审计证据来源也就从单一证据逐渐发展为三方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基建项目审计存在着“基建项目审计,特别是工程造价的审核与控制,是督审部门一家人的事”和“评价督审部门基建项目审计质量的高低是唯核减金额论英雄”两种片面认识,为实现海关非执法领域至2011年底基本达到“制度完善,权责明确,自控到位,监督有力,纠错及时,奖惩刚性”的目标,必须对这两种常见的片面认识予以纠正,查找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按照“一个转变,两个结合,两项控制”的工作思路,通过延伸审计触角或者推动基建项目相关单位抓好节点控制等方法,进一步防控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基建项目审计能够沿着规范化、合理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隐藏着极大的审计风险。本文着重列示了我国在健全法规制度、编制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进一步确保审计证据充分性、提高审计工作真实性、保证审计报告质量的措施,旨在进一步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职业判断在审计证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职业判断是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所以对审计证据的职业判断必将成为审计工作的重心。职业判断在对认定需要收集审计证据的范围以及评价已获取证据的有效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部审计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形势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提出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规范了内部审计的标准和职业素质,也解答了“谁采审计内部审计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能否正确理解并运用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决定审计的成败。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呈反向关系;审计重要性与审计人员评估的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与审计人员愿意接受的审计风险之间呈正向关系;审计证据与审计人员评估的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与审计人员愿意接受的审计风险之间呈正向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