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秀玉 《新智慧》2006,(4):68-68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准则》)规定,长期债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取得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作为应收项目(应收利息)单独核算,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尚未到期的利息构成初始投资成本,在长期债权投资中核算,记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科目。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结合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及《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财税[2004]156号)、《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04]11号)等财税法规,就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素华 《新智慧》2007,(7):30-31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母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但子公司尚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调整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本文现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子公司为例,介绍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在学习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著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以及讲授2007年度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时,发现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存在可理解性不强、容易引起报表使用者误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明 《新智慧》2007,(6):17-18
相较于普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投资者更具有吸引力。财政部于2006年10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并未区分可转换公司债券和普通债券。本文围绕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特殊性,对其会计处理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丁自明 《新智慧》2006,(9):46-47
金融资产转移及其涉及的终止确认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随着企业结构化融资交易(比如资产证券化、信托、债券买断式回购等)创新步伐的加快,这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之前我国没有单独的关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有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规定散见于《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规定中。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和《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考虑到我国实际,分为4项具体准则。  相似文献   

7.
周继华 《新智慧》2004,(1B):24-25
(一)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利息(含当期应摊销的债券折价或溢价),在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规定,企业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等于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的乘积。其中,资本化率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准则》)对于规范企业借款费用的核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此作以下探讨。一、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额时,累计资产支出的上限问题按照《准则》的规定,企业要计算固定资产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额,首先需要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这就涉及到累计资产支出的上限问题。企业是以银行借款的本金(或债券的面值)还是以期初银行借款(或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或者期末银行借款(或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作为累计资产支出的上限呢?对于这个问题,《准则》明确规定,对涉及银行借款的内容以银行借款的本金为累计资产支出的上限。但对发行债券筹资的情况,《准则》未做出明确规定。企业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时,由于企业实际收到的资金应当是债券的面值加上债券的溢价或者减去债券的折价,因此应当以债券期初的账面价值作为累计资产支出的上限。再者,随着债券利息的结付,对于溢价发行债券的,除了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流出企业外,还有一部分相当于溢价的资金也流出了企业,给投资者以补偿;而对于折价发行债券的,企业按照较低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流出了企业,还有一部分相当于折价的资金被节余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及其指南对建造合同预计损失、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账务处理作了规定,但建造合同的处理方法无法全面反映“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所归集的合同费用金额;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会造成有关会计科目不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的情况,应给予修订,促使其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贾成海 《新智慧》2004,(9A):37-38
一、“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时间确定《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简称《投资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取得投资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外,以实际收到时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11.
蒋苏娅 《新智慧》2008,(12):17-18
现行会计规范中涉及的售后租回交易有:①《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②《(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③《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④《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⑤《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本文主要对经营租赁中售后租回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1.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3.
刘资焱 《新智慧》2008,(9):54-55
笔者阅读了《财会月刊》(会计)2007年第7期刊登的郭继宏同志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一文,对其文章中提出的看法深有同感。同时,笔者认为除郭继宏同志提出的问题外,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应用指南》)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在此补充,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李明 《新智慧》2007,(12):62-63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应用指南,比较无形资产摊销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差异,并分析对纳税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准则”)明确规定了“租赁开始日”与“租赁期开始日”两个概念,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其进行了相关解释。笔者在研读该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时发现,与这两个时点相关的案例操作彼此产生了矛盾,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吕志明 《新智慧》2006,(12):49-5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金融负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而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债券溢折价进行摊销较为烦琐,笔经过实践,设计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债券溢折价摊销模型,不但可以自动计算实际利率,而且可以根据债券期限自动计算各期的实际利息以及债券溢折价的摊销额并给出会计分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本先对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折价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债券溢折价摊销模型。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接受捐赠资产的账务处理并未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中国矿业大学朱学义教授将其列入“递延收益”科目核算。笔者经过认真的思考与总结,觉得朱学义教授的做法很有道理,在此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刘冠勋 《新智慧》2008,(3):15-16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简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及相应的指南及讲解,与我国原先有关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规定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笔者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以求正确理解和运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企业购入债券后持有至到期取得的利息是否应缴纳营业税,各地存在理解分歧和执行差异.本文认为,对债券持有至到期取得的利息不缴纳营业税,是有明确的税收政策依据的.《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国税发[1993]149号)中“存款或购入金融商品行为,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就是指对购入金融商品后取得的持有收益不征收营业税.因此,对持有至到期的债券取得的利息不应缴纳营业税.  相似文献   

20.
赵鹏飞 《新智慧》2007,(12):33-35
目前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四项金融工具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虽为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与方向,但其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无法适应会计实务需要。本文在股指期货模拟交易的基础上,对我国股指期货会计的科目设置及实务处理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