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本文首先阐述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并重点分析劳动力剩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环境,开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以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就业后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用财政扶持政策和激励手段,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GMM)分析方法,分析1996—2011年我国省际数据。研究发现,当年FDI仅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上一年度FDI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负向效应,但仅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滞后2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滞后3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创造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马鞍山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较大,可劳动力输出并不多,且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偏低,缺乏技能,加之市场就业竞争能力等不确定因素,返乡回流的机率较大。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新生劳动力成长,仍会有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应采取健全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多数进城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各种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应发挥的职能不够,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障碍重重.因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转变劳务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的服务职能,制定并落实有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缺乏指导,就业渠道不畅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再就业置于同等地位,既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又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和外省市劳动力,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平竞争的、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主要对策有:出台统一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流动劳动力的监控力度,完善资金支持体系,扶持骨干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指出我区存在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然后提出一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思路:多渠道、多角度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内部就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吸纳劳动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劳务输出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劳动者素质不高、就业信息不畅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因此,应该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就业的有序流动;拓展农村就业领域,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就地吸收和转化;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和就地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稳定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机制框架图,阐述了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农村就业政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农业收入的持续下降,农民迫切希望转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寻求增加收入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持续增加,而农村流动劳动力大多是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所以从非正规就业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以及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素质,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信息是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了解社会就业岗位信息的基础。就业信息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现实记录,蕴涵着丰富的需求信息。伴随高职毕业生就业新体制的改革,给高职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提出新的要求。规范的就业信息管理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就业信息管理、服务办法;运用远程视频QQ技术查询咨询就业信息,使就业信息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 我国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依靠经济扶持和就业安置手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基本保障了残疾人就业权利,并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残疾人就业格局。但由于就业保障理念滞后、就业保障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残疾人就业难依然存在。应转变残疾人就业保障理念,重视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从扶持安置向能力开发转型。要建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家庭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体系,以能力开发为导向构建以职业培训、职业康复和扶贫开发为核心的残疾人就业扶持机制,并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以配合和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转型,进而营造残健融合的就业环境,有效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对当前双创政策积极响应,成为推动双创实践与职业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体制外”力量,也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河南省民办职业院校的双创实践活动促进了高教资源的均衡配置,构成了地方高校之间错位竞争的格局。在当前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和社会经济逐步恢复的形势下,应梳理总结与传播推广民办高校在双创实践中的具体经验,以此破解双创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而实现稳就业的目标。民办职业教育的双创实践不仅能够促进就业,而且成为河南省高教领域创新驱动的重要策源地,双创学院和创新教育已经取得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应逐步将政策着力点从项目为推手的强制性推动转向诱致性启动,项目激励转向环境激励,经营扶持转向创新扶持,体制内创新转向体制外创新,进而通过产教融合打通就业渠道。河南职业院校也应该利用高职扩招的政策机遇,以双创实践为推手促进治理体系创新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十六大报告关于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论述无疑是我们创造性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行动指南。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方位开发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不仅取决于学校领导的行为价值取向,也取决于广大教职员工的行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人力资源在供需平衡、分布结构、整体素质、宏观政策等方面与工业化发达省份相比都存在差距。安徽省应在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优势工业,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带动就业水平的提升,积极引导劳动力资源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合理转移,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劳动力资源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借鉴"BPR理论"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建立直接面向学生的就业指导流程,进而从整体流程最优的角度优化流程中的各项作业活动。通过再造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体系,实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产学合作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合作是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和成功之路,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产学合作,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创造出新的实践教学过程和教育方法,形成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高职教育质量及提高就业率。该文结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的实践经验,归纳出产学合作“2+0.5+0.5”模式、运作机制以及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学历教育通常是互相衔接,如澳大利亚的AQF、英国的NVQ等。在我国,学历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长期分离,阻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文章首先介绍准高级职业资格认证产生的背景、特点,然后从学校教学、学生就业、国际化竞争的角度探讨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推行准高级职业资格认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职业指导及就业工作为例,针对高职学生层次,结合财贸类专业特色,从内外因素两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帮助大学生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即从内在而言,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抓手,就外在而言,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信息、建立校友资源库、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设置上班式课程、强化校企合作机制、签订订单班培养方式、创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的多种类型平台为措施,重点论述如何开展特色就业工作以及提升职业指导效果与效率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达到创记录的699万.面对如此空前的就业压力,处于竞争弱势地位的高职学生的就业出路将如何?本文提出了以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创业教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五导”为核心内容的“党员导师制”这一党建育人新途径,为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造了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