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分散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丁二烯为单体,水为溶剂,过氧化氢为引发剂,有机醇为调节剂,醇的加入量为水的加入量的0—80m%,该方法对原材料规格要求低、工业、回收醇均可,产品收率高,可达65%以上,得到的聚合物产品具有物性范围宽,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品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了高聚物合成中不允许使用的“爆聚”方法聚合,成功制备了具有吸水能力的聚丙烯酸钠树脂,并对其使用特点、不同介质对树脂吸水倍数的影响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吸水性树脂虽有一定的缺陷,吸水倍数相对正常聚合时要低些,但却有聚合时间短,操作简单实用的优势,尤其聚合后的产物直接以凝胶状使用,有其独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N2O,O2以及H2O2为氧化剂苯直接羟基化制备苯酚的研究开发技术新进展,并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4):69-69
本发明提出一种α,β-不饱和羰基和腈基单体的聚合方法。以有机锂与一价铜盐、一价有机铜化合物或一价铜盐、一价有机铜有机络合物组成引发剂体系,引发α,β-不饱和羰基和腈基单体进行聚合。引发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和腈基化合物反应时聚合副反应少,使聚合能够在室温以上进行,能够方便地用于极性-非极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且具有聚合反应快,引发效率及产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悬浮聚合工艺是生产pvc的主要工艺,世界pvc生产中,约90%采用悬浮聚合工艺生产,其品种之多,用量之大是其他工艺所无法相比的.悬浮聚合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一般通用型树脂,也有特殊用途的专用树脂,如球形树脂、掺混用树脂.聚合度除一般聚合度的树脂外,还有特高、特低聚合度的树脂,如聚合度高的达到9000左右,具有橡胶特性,低的只有400~500左右;既有疏松型树脂,也有紧密型树脂等.聚氯乙烯悬浮工艺由美国goodrich公司于1940年首先开发成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继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聚合工艺.采用较多的有美国geon公司工艺、欧洲evc公司工艺和日本信越公司工艺等.悬浮法生产pvc虽经多次技术变革,其基本工艺仍然是由原材料的配制、聚合、单体回收、汽提、干燥和成品包装等工序组成.聚合工艺目前仍然是间歇式,连续聚合工艺仍处在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单体为主体,加入其他助剂聚合而成的新型水性印刷上光油具有固含量高,粘度低,可用清水稀释,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绿色材料。用这种材料上光后的包装品、纸品可以增加油墨层的防热和防潮能力,起到保护印迹,美化产品的作用。与其他方式对印品表面增加光泽膜层的处理方法相比,如贴塑、喷刷等比较起来,不仅价格低廉,且工艺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酰胺溶液聚合反应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2000万的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探讨了聚合工艺条件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立了聚合反应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5 ×10^-5%;单体质量分数25%;引发温度:10~15℃;聚合体系适宜的pH范围7~8。  相似文献   

8.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1):5-5
本发明涉及一种醇醚燃料及其制备方法领域。本发明所述的降耗、环保型醇醚燃料,其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为:甲醇或乙醇20%~80%、汽油14%~75%、助溶剂1%~5%、助燃剂高碳醇1.5%~3%、抑制腐蚀剂0.01%~2%、金属钝化剂0.01%~0.5%。本发明所述的降耗、环保型醇醚燃料降耗、环保,甲醇掺入量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氟-4-羟基苯甲酸在液晶材料的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更多的优势。以3-氟-4-氰基苯酚为原料制备出了2-氟-4-羟基苯甲酸,经过醚化和酯化后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氟液晶单体,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WXRD)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对单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类单体为热致互变液晶,并具有更宽的液晶温度区间和更好的液晶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Fe^3 游离基终止剂对白球聚合反应的影响,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并提出了树脂生产用工艺纯水的制备新工艺。  相似文献   

11.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1):71-71
一种苯代三聚氰胺的生产方法,是以高纯度的双氰胺和苯甲腈为原料和高活性的催化剂在溶剂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80~125℃,反应时间3~6h,生成物经水洗,甩水,干燥,筛粉后得白色结晶粉末产物。本发明生产方法生产工艺简单,工艺路线合理,产品质量稳定,产物纯度高达99.8%,产率达92%左右。又在生产方法中使用的溶剂毒性较小,有利于安全生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加工工艺对速冻毛豆中的毒死蜱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加工工艺对速冻毛豆中的毒死蜱残留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作用。热烫时间越长,毒死蜱残留量越低,98℃热烫180s后,残留下降43.7%;相同时间内,清水浸泡洗涤的去除率为47.0%,15%盐水浸泡洗涤的去除率为81.1%;固定浓度O3处理时间越长,毒死蜱残留量越低,相同时间内,浓度越高的O3处理,毒死蜱的去除率越高,经5mg/kgO3处理30min,去除率为40.3%;H2O2处理也具有与O3处理相同的作用,经3.0mL/LH2O2作用30min,去除率为57.3%。结果显示,适当延长加工工艺中的热烫时间,或采用盐水浸泡的生产工艺,或是采用O3或H2O2处理的生产工艺,均能有效降低速冻毛豆中毒死蜱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3.
《化工科技市场》2002,25(11):67-67
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涉及一种高反应应空速和高选择性,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较长的丙烯醛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将交换量为0.5%-5%的金属离子的含羧酸活性基团的聚苯乙烯系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然后再用计量泵按0.1-3h^-1空速将含有0.5%-4%的脂脑醇和0.05-1%的脂肪酸、浓度为5%-30%的丙烯醛的水溶液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20-100℃,0.1-1MPa下进行催化水合反应即可制得3-羟基丙醛。本发明在不降低反应活性的基础上,能有效地提高空速和3-羟基丙醛的选择性,空速可高达3h^-1,3-羟基丙醛的选择性可高达93%,催化剂在连续反应650h后,活性和选择性没有明显降低,而且本发明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江西省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为背景,阐述了建设赣南地区中药科研服务平台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B2O2C(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重点说明了基于B2O2C模式的赣南地区中药科研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与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氯醇法和共氧化法的发展趋势,概述了丙烯催化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以分子氧、H2O2、原位合成H2O2和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法。同时对各种催化反应工艺、催化剂和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对PO清洁生产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所形成的柱状胶束作为模板,以ZrOCl2·8H2O,SnCl4·5H2O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ZrO2/SnO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进一步地研究了ZrO2/SnO2的介孔结构,测定了介孔ZrO2/SnO2催化剂对氮气的吸附等温曲线,根据BET方法,测得介孔催化剂的比表面积SBET=190.2 m2/g,由BJH法测定介孔大小平均值为17.04 nm及孔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7.
"T2O"是指电视与电商跨界合作,将产品从电视端转移到线上销售的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本文以《女神的新衣》的运作模式为"T2O"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电视+电商"的"T2O"商业模式如何实现跨界合作和"即看即买",并具体分析了"T2O"商业模式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丙烯酸成为了化工市场业内关注的焦点。丙烯酸为何物?为何引起那么多人的瞩目?丙烯酸又称压克力酸,是化学式为C3H4O2的有机化合物,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纯的丙烯酸是无色澄清液体,带有特征的刺激性气  相似文献   

19.
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最佳制备条件为醇:酯:蒸馏水=1:1:10(体积比);搅拌时间1h;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2h。制得的纳米TiO2为单一晶型即锐钛矿型,平均粒径为17.32nm,比表面积为73.683m^2/g。光催化降解罗丹明6G的最佳操作条件是:TiO2用量0.5g;0.594%的H2O2溶液5mL;1.05%的FeCl3溶液1.5mL;反应时间为30min。脱色率达到98.51%。由于H2O2和FeCl3的协同作用,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对聚氨酯防水涂料预聚体聚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预聚体性能的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几个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较为可行的聚合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