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传统生产力理论进行内在的矛盾剖析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生产力就是“人们基于对人和自然的生产力辩证统一矛盾的科学认识,在积极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科学配置自然资源而持续地创造物质、生态财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是运用科学和技术、合理利用自然和人类资源、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需求的社会生产的一种能力“这一新的命题。该命题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一致,既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关于生产力学说的理论精髓,也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4.
5.
6.
本文认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有着重大的区别 ,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区别与联系体现在哲学观点与思维方式、生产力发展动力、生产力的推进进程与方式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的物质基础。在人类学术史上历代学者都对生产力作过研究和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近年来开展了生产方标准问题的讨论,生产力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生产力理论的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生产力理论。在生产力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自然生态环境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生产力的构成、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生产力的实现过程、生产力量的规定性、科学技术生产力等方面论述了自然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内在要素。这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烈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0,(6):16-21
该文系统研究了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作者提出了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包括生产力结构理论、生产力标准理论、生产力中心理论、生产力目标理论以及生产力批判理论。文章对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极为丰富的内容、完整而严谨的结构、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科学而创新的观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把邓小平理论特别是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探索推向了前进。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波动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理论是宏观经济学家主要关注的两大领域,几乎囊括了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所有内容,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值得我们花毕生力量去探索、研究。但是由于过于看重经济学领域的分门别类,人们往往把两者人为隔离开来,分别单独进行研究,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GDP走势图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短期经济波动总是围绕着这个长期趋势波动。单从走势图来看,把增长趋势与短期波动分开研究似乎很合理,而且以往几乎所有研究经济波动的文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使经济变量对时间T进行一次或二次回归,或者用Hodrick—Prescott(1997)、Baxter—King(1999)等滤波方法把长期趋势部分过滤掉,从而专心来研究波动部分。但是,Nel-son and Plosser(1982)认为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具有单位根性质,是非平稳的,经济变量时间序列的趋势平稳性被拒绝。我们不能再把经济变量序列分成互不影响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部分。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相互之间关系研究也要提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有煤矿受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形成一种内在的注重安全生产的约束机制,是国有煤矿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政府与国有煤矿企业的关系问题,并将模型加入了国有煤矿经营者接受安全生产合约,进行安全生产的概率约束参数,得出了政府与国有煤矿经营者都应着力于降低安全生产努力成本系数,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双方效用最大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中国工业企业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出口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负相关.造成出口效应不显著的原因除了中国尚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外,还与中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加工环节大都处于劳动密集型而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加工过程短、增值率不高有关.因此,中国如果减少加工贸易的出口,便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降低外部需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构建关于实际外部财富、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关系的跨时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然后利用1981-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中国实际外部财富、贸易条件以及国内外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中国实际外部财富的急剧攀升会引发人民币实际汇率快速升值;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会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而国外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降低人民币实际汇率,净效应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并不能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中国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不明显。短期内,中国实际外部财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作用关系与长期一致。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保持人民币实际汇率相对稳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Battese and Coelli(1992)模型基础上,采用非中性技术进步超越随机前沿模型,对2003-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类污染型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各行业在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情况。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污染型行业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都比东部地区要高。从经济效率来看,大部分污染型行业势必在未来布局选择上会倾向于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都相对较弱,污染型行业向这些地区大规模转移必然会导致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对此,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对污染型行业的优化布局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and Plant Capacity Util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decomposition of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is proposed to account for changes in plant capacity utilization. Using a primal, non-parametric specification of technology, the Malmquist index is decomposed into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variations in plant capacity utilization and frontier shifts. It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the available methods of incorporating capacity utilization changes into measures of productivity change. Such measures are based on parametric (and, in many cases, dua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moreover, they typically do not allow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JEL Classification C 61; D 24 相似文献
JEL Classification C 61; D 24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08,自引:4,他引:108
本文采用6种计算外国R&D资本的方法和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首次就国际R&D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技术效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从这6种方法的比较中发现:当采用有缺陷的两种方法时,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负或者溢出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的结论;而采用其他的四种方法,能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正的结论。因此,从计算方法本身及其结论的比较来看,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R&D溢出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更可靠。同时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国内本行业R&D与其他行业R&D对行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与R&D投入比重较高的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以及提高国内自身的R&D效率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我国29个省份1991-200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并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考察短期波动的影响。得出结论:(1)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城市化通过创新中介效应显著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影响在沿海和内陆之间存在差异;(2)城市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短期影响,且滞后一期影响强度大于当期,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并不产生短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外包比率,并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外包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为验证其中的机理,进一步检验了外包对就业以及产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当企业把原本自制的但属于其它产业的中间投入品外包出去,将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原因是,外包产生了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外包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对就业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原因是规模效应抵消了替代效应。正因为这两点,外包对产出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生产可能性前沿向外移动,是生产边界的推动器;二是导致生产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是产品结构升级的转换器。 相似文献
19.
一线员工的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石。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水平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压力-情绪理论的企业安全行为,探讨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工作压力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行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依据309份来自我国煤矿企业的有效问卷,运用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氛围对安全遵守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压力、操作压力和管理压力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遵守行为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发展压力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参与行为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安全行为理论的内容,而且打开了将工作压力作为调节变量研究既定问题的思路,为工作压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启发,同时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model of growth over the very long run that distinguishes between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Making this distinction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to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