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搞活国有企业中如何解决其承担社会目标问题刘德生搞活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因和目标之一。从八十年代初的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现在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央、地方政府及企业为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下了很大功夫,一直把它作为城市...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截然不同的目标定位,不仅具有经济目标,还具有社会目标。该文首先基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国有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接着,在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的角色、改革方向和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正> 传统的计划工资模式的特点我国传统的计划工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国家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工资总额。(2)实行级别工资制。劳动者按国家政策和计划指标确定工资级别。(3)以人为估计的办法评估作为工资依据的劳动量。这种工资模式虽然在控制工资总额及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保障劳动者基本收入等方面显示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平均主义”和工资刚性作崇而失去了工资对劳动的激励作用和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首先,由于人为估计劳动者之“劳”的主观随意性,以及非经济因素参与工资级别的确定,他职工工资与企业的经营效果,物价水平及国民  相似文献   

4.
5.
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通常是现代营销的三个核心策略环节。众多营销学著作在对选择目标市场这一环节的论述中,或引用目标市场选择的五模式,或引用目标市场战略的三模式,或将两者孤立引用而不加区别与联系。严格地分析,目标市场选择和目标市场战略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可在目标市场选择基础上再进行目标市场战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经济的双重目标与TFP核算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主要讨论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规模比较问题。本研究以1995年为基年,用生产法测算中美货币的双边购买力平价(PPP),并得到中国国际可比的GDP。本文把各研究者对中国国际可比GDP的测算结果外推到2004年,与其他估计相比较,本文对中国国际可比GDP可能提供了一个更合理的估计。在2004年,中国国际可比GDP接近于美国的1/3,而中国的经济规模也超过了日本。研究结果否定了所谓以1000美元为发展阶段划分的论断。在某一年份中国可能具有不同的以美元表示的人均GDP,如2458美元(2003年美元)、523美元(1964年美元)或1241美元(1980年美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非常清楚社会保障所面临的危机,决定寻求解决办法。拟议中的社会保障改革的核心是积累制和整合条块分割的体系,计划为每个工人建立个人退休账户,对养老基金进行有效投资。然而,这种改革受阻于三个关键因素。(1)在向积累制的转化过程中必须支付特制成本;(2)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条块分割、分散化管理3(3)已经积累的基金尚未取得高收益,也未分配到最有效率的用途上。  相似文献   

13.
兼容性对电信竞争的影响及对管制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兼容性为特点的电信技术进步改变了电信网络的经济特征,推动了电信市场逐渐由垄断向竞争结构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电信运营商的竞争行为.通过对电信兼容进行分类分析得出结论:兼容的发展是由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需求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14.
岳公正  尚珂 《经济师》2006,(1):36-36,38
社会保障的公共选择效率改进始终是以社会保障品市场为中心进行的,社会保障的公共选择效率变化高度影响着社会保障品市场的运行效率。文章界定了社会保障的公共选择主体的范围,分析了社会保障的公共选择结构。  相似文献   

15.
社会虚假性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良后果,其产生的原因为政治建设中对伦理道德的忽视、诚信缺失和文化的大众化倾向;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为人的异化、信仰危机及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故唯有发展经济文化、完善社会制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化解这种虚假性。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包括工资和利润两部分.工资的制度依据是按劳分配,利润的制度依据是按资分配.分配制度必须通过收入决定来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决定必须采用市场决定的方式.多种分配制度下,收入必然多元化,其中工资收入的差别是生产要素收入的经济基础,生产要素收入必然使个人收入的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收入决定要通过拉开收入差距保证资源投入的高效率,但又要通过各种经济政策适当控制收入差距过大,保证收入上的公平,避免两极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谢蓓 《生产力研究》2006,(10):48-49,64
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银行业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类似: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按照SCP范式,相同的市场结构应该导致相同的市场绩效。然而中外银行业的效率差别却相当大。如何解释这对矛盾?通过分析,文章提出了集中度并不一定与竞争程度必然相关的观点,指出决定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并非现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而是竞争程度,进而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较高竞争度的寡头垄断市场,并分析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关系"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符号之一,它是中国社会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的重要途径。社会分层的本质是人对资源的支配与占有体现出来的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关系型社会强化了中国当前的社会分层。当前,中国关系化的特点是资源的占有者之间签订互利的关系合约或隐含合约,关系化与制度缺陷的结合使得中国产生了公共资源私人经营和私人资源公共经营的现象,形成了强大的资源占有者共同体,并使原有的资源优势阶层具有了内生强化的机制。这使得资源配置与社会利益的分配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利益共同体大幅倾斜,从而出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在劳动力市场的表现是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分割带来的效率损失。这时市场上的个人所得建立在社会成本基础之上。这对中国当前正在面临的经济转型可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新型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一直是改革的重点之一。随着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这一问题从形式上可以说已经得到解决。然而,2004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在国企中还未真正确立,或者说是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国有公司治理低效的根源是产权问题,因此,只有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社会角色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前提之一是确立个人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地位。个人的经济主体地位及其自主性最终是通过其扮演的社会角色而体现的。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个人角色的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社会角色的样式由单调变为多样化;第二,角色的流动性增加,社会角色具有多变性;第三,一般个人的内涵由单纯走向丰富化,个人一身兼有多重社会角色。这种变化是历史的必然,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第一,社会角色结构不均衡,某些为市场经济急需的社会角色缺失;第二,个人流动与角色流动的相对不足;第三,个人扮演的多重角色与其对应权责利的严重错位。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约束机制,是解决当前存在的角色缺失、角色流动不足、角色错位等严重社会问题的根本手段,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