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华 《新疆财经》2006,(5):44-46,80
养老保障与住房保障整合发展是指以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为中心进行政策调整,形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使人们对养老和住房的需求得到同时满足;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来完善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使两者实现良性互动,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产生“1 1>2”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疆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缓慢,覆盖面窄,现有的养老保障主要靠土地,必须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才能保障农民年老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相互之间是完全独立进行的。这种"独立性"既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也体现在方案设计上。融通使用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重新整合社会保障资源,把住房当作重要的养老资源,既可以提高职工个人保障资金安排的合理性,也有利于减轻两项改革所要求的资金负担。通过这样一种整合,可以使住房和养老两大难题同时得到解  相似文献   

4.
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以房养老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房养老,为目前已空前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本文是笔者最近对“以房养老”理论深入研究的成果的一部分,着重以“人养房”与“房养人”为题,从60岁左右的住户对住房可采取的不同措施入手,阐述了售房养老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揭示了住宅与养老之间的深层次的关联,对优化家庭资源的长期配置。提高效用。尤其是对建立养老物力的基础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的界定及类别划分直接影响到住房保障的公平与效率。该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及类别划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住房保障的本质属性与现实需求,对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的覆盖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基于住房保障的角度,对城镇和农村常住人口进行了类别划分,认为城镇区域的农村户籍常住人口与农村区域的本地农村户籍常住人口是当前住房保障应重视的类别,同时分析了上述住房保障对象类别的住房保障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6.
车向前 《魅力中国》2013,(31):44-44
为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国家征收农民的土地,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随之而来的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日益严峻,这不仅影响到失地农民的自身利益,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不仅有利于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更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本文在论述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失地农民养老得不到保障的深刻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我国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民住房和非农用地不断增加,对农业用地征用激增,进而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以及农民自身条件限制,造成失地农民在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失地农民就业无保障的情况下,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协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对我国农村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建立养老保障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9.
湘家荡试验     
最近喜迁新居的邱菊英,脸上总是挂满笑容。这位浙江嘉兴市湘家荡旅游度假区的一位普通村民,随着政府"两分两换"政策的实施,开始了"就业有保障、住房有保障、就医有保障、养老有保障"的现代城市化新生活。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住房保障理论与政策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经济理论等以及西方主流经济学等不同视角,提出了构建住房保障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英国、美国、德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的政策和运作模式,得到对我们的启示。最后通过分析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及我国存在的问题,从住房保障水平的确定、资金来源、保障对象的界定、保障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农村人口养老保障的现状和养老的投入、观念与期望等问题进行调研,在对我市农村人口养老保障的基本现状和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与缺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障制度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实。认为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高,农村居民收入低,家庭无力全部负担养老保障所需费用。因此,要大力发展西部农村经济,为西部农村养老保障奠定基础;要构建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基础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基础、当地财政投入为补贴、个人缴纳为提高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而缓解西部农村养老的压力,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举世罕见的老龄社会的到来和高龄社会的发展,“社会养老”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正视与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之一。为此,应加快理念转型,提升养老保障社会化;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养老保障公平性;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策实施实效性;引入市场机制,增强资金运作效率性;加强立法监督,提高政府行为规范性。以确保提高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效益。  相似文献   

14.
前些年,宁波大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住房保障工作,在解决住房难和促进楼市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房地产市场形势调整,现行保障模式已难以充分适应住房保障深入推进的需要,有必要遵行创新和调整。本文拟总结和剖析宁波现行住房保障模式,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提出下一步政策调整思路和方案设想,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亚娜 《改革与战略》2014,(10):119-124
随着北京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地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有关失地农民复杂的社会保障问题中,养老保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问题。当前北京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养老保障意识欠缺、养老安置方式单一、养老补偿多样性不足以及养老保障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还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城乡二元结构、农村转型带来的挑战。基于失地农民的现实需求。文章最后在加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制度建设、提升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意识、重视养老服务建设、探索土地股份制经营新养老模式等方面提出应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玉倩 《中国经贸》2012,(18):128-129
住房是民生之要,在住房已经商品化市场化的格局下,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中低收入人群也有房子住,必须建立与市场化住房制度相衔接的住房保障制度。然而,由于我们对住房保障的一些基本问题缺乏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不仅导致了理论上的颇多争议,也带来了实践中的诸多困惑。为了加快住房保障的建设和完善,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弄清这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南京市的实地问卷调研数据,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经济保障的视角实证分析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挤入或挤出效应。结果发现,社会养老对城镇家庭的现金保障和实物保障具有"挤出"效应,对农村家庭的现金保障和实物保障具有"挤入"效应。因此,我国在完善社会养老的同时,应协调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形成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互补促进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住房问题关系着每个人的安居乐业的基础方面,保障每个人的住房是政府以及社会都需要关注的。本文浅要分析住房保障的基本方面,同时提出住房保障权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9.
湘家荡试验     
最近喜迁新居的邱菊英,脸上总是挂满笑容。这位浙江嘉兴市湘家荡旅游度假区的一位普通村民,随着政府"两分两换"政策的实施,开始了"就业有保障、住房有保障、就医有保障、养老有保障"的现代城市化新生活。  相似文献   

20.
提高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实现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住房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从住房保障发展的实践来看,单一的支持政策难以满足住房保障发展的需要,要使住房保障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必须构建起住房保障发展的支撑体系。这一支撑体系应包括住房发展规划、财政扶持、土地保证、金融支持、税收支持、住房公积金和住房担保等多方面的内容。应大力加强住房保障支撑体系的建设,要通过住房保障支撑体系的建设推动中国住房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