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通过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比较经营效益,从而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农业银行坚持原则,选好切入点,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就能把支持农村经济高效发展与提高农行自身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加快农村奔小康的过程中,如何把农业、农民引向市场,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立自强的高效益产业,使农村经济体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是摆在各级领导者...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产业化 培育农村经济新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村经济新的生长点冯波农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既把农业推向市场,又使农业这一弱质产业得到有效的保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广良种 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肖卓清一、农业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重要增产措施,是科学种田的中心环节。"一粒种子改造世界"。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都把种子作为战略措施来抓,谁掌握了...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在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1、我国农业不仅受着尚未理顺的经济体制的制约,还受自身发展规模小、水平低、效益差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由于农业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基础产业,也是市场风险大和自然风险多的弱质产业,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生产要素往往从农业向高效益的二、三产业转移。二、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河北省清苑县农村信用联社始终坚持“立足农业,服务农业,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把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放在信贷工作的首位,把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经营效益的战略举措来抓。清苑县东闾村种植梨树近6000亩,但品种更新换代的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低质果,一直制约着果农增收致富,广大果农为辛辛苦苦经营果园难以致富而着急。经过多方考察,果农发现采用新技术在原梨树上嫁接新品种,一年后便可产生可观的经营效益。当地10户果农在东闾信用社的支持下进行了“改劣换优…  相似文献   

7.
“三高”农业要走“四化”路艾和才"三高"农业的基本内涵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保障供给为前提,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把农业建设成具有产出高、品质优、效益好,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农业产业。要...  相似文献   

8.
正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就上不去;效益不高,投入就会跟不上;效益不高,农业竞争力肯定不强。我国农业面临生产经营水平低,产业比较效益不高等"成长中的烦恼",农业领域亟须来一场效益革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让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更满、"菜篮子"更优,农民的"钱袋子"更鼓,农业更有活力、农村更有魅力。向拓展农业功能要效益。农业,不止停留在简单的农耕、播种、收获,农业活动也不只是简单的肢体劳动。当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弱质产业,又是低效益产业。农业如何从自身挖潜,在内部形成一个开源和节流相结合的机制,充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极大地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和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从上海多年的实践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最可靠,最能快速见效的是:大力推行节俭农业。节俭农业是开源和节流最佳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二高一优”农业,基本内涵包括如下基本点;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和居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需要,以现代科技为先导,以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为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平等竞争为动力,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为方针,走挖掘潜力、扩大内涵效益和扩大外延效益并重的路子,把中国农业推向一个新阶段。在“二高一优”中,所谓高产,就是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率,象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动物饲养出栏率等。所谓优质,就是农林牧渔等各种产品的品种新,营养高,风味佳,外观美;同时食用安全,无公害。所谓高效,就是价值高,单位投入收益多。换言之,要把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农村奔康致富的过程中,如何把农业、农民引向市场,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主自强的高效产业,使农村经济体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农业保险,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农业是弱质产业,受市场风险影响的同时,也受到自然灾害风险影响。从事农业的农民、企业比较效益低于其他 产业,客观上要求国家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农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也意味着极大的挑战。朱基总理曾指出,加入WTO后最担心的就是国内农业,因为外国农产品以现代化的技术生产,无论价格及成本都低于中国,若向中国大量倾销产品便会对国内农民的生活构成影响。为此,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总的说来,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在我…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一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自然经济效益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的高风险、基础性的弱质产业,需要加以保护。而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型经济,就其内在属性而言,是排斥保护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无疑不能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于市场竞争之外,因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机制;但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又使得保护机制对于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缺乏竞争,农业经济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缺乏保护,农业的发展就会因其固有的弱势而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5.
搞好农业生产,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必须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问题。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统一起来,这是当前,尤其是在农业实行户营为主的责任制的新形势下,领导上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农业生产的指导者,把农学、经济学、生态学相互结合,在揭示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经济效益统一的观点,既求效益又求速度,正确制定各项农业措施。这个问题,对于自然地理、气候极为复杂的山区来说,尤为重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保护问题略论王甲午,牛世斌我国农村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是把农业推向市场,最终形成农业市场化。在农业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必将由单一粮食型农业向综合型农业过渡,由低效益型向高效益型农业历化。然而,农业是一个特殊脆弱的产业部门.。风险大、效益低,回旋余...  相似文献   

17.
张旭路 《农业经济》2004,(10):35-3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不仅为非农业部门提供劳动力和原料,而且农业还能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同时农业也是我国最需要发展的产业。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仍属于“靠天吃饭”,再加上农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农业生产者的资本积累缓慢,很难吸引优质资源进入农业,甚至连农业自身的资源也会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要求信贷资金应最大限度留在农业和农村。但在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信贷需求呈现较低层面的饱和状态后,不少地方因缺乏对农村信贷市场的研究和开拓,致使信贷资金流出农村的压力越来越大,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益与自身效益。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农村信贷市场潜力进行持续性开发,尽快打破农贷市场单一化、低层面的态势,重新进行市场划分,并按照立体化市场框架以强化“差异性”服务为措施,寻求农贷市场新的空间突破,把农村资金最大限度留在当地,从根本上建立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废弃物的治理,要努力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把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直指关键。大力发展以绿色环境为前提、绿色生产为基础、绿色产品为标志、绿色生活为追求的绿色农业,现代农业走出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转型发展之路。节本增效,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农村增绿",正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引擎;绿色发展,正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航标。  相似文献   

20.
眼下,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不少地方都对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有的地方为加大力度,还把粮经比例列为对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并与各级干部的政绩、工资挂钩。笔者认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指导思想和大方向也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死抱着粮经比例的指标不放,因为粮经比例虽是衡量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指标,但它也不完全说明种粮面积比例小、经济作物面积比例大,农业效益就能高、农民收入就增加,关键还应看市场、看效益。因此,种多种少什么品种,粮经比例究竟应该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