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机制,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和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确立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处理好人的问题是一个组织最根本的问题,领导艺术说到底就是人事艺术。  相似文献   

2.
<正>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石油石化企业作为国家重要骨干和龙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走在前、带好头、当好领跑者。党和国家确定人才工作的根本目标是由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其根本策略方针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改进党管人才方法。这给企业党建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也为创新企业党建带来新思路新机遇。  相似文献   

3.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是所有社会资源中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资源。煤炭企业应始终把人才资源摆在同企业发展所依托的煤炭资源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更新人才理念,强化人才培养开发,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总结我国几十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对推进有中  相似文献   

5.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进浙江电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浙江省电力公司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也是关系企业兴衰存亡的现实问题。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发展靠人才支撑,政绩靠人才创造。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首次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和一系列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浙江省电力公司经过多年努力,汇集了多门类的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主题的经济,拥有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知识的人是企业的财富,如何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给人才以成长的空间,建立人才成长的机制,培育和使用并重的方针,是今后煤炭行业重点要研究的方向。本文以作者多年在煤炭行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历为基础,剖析了煤炭行业人才现状,提出煤炭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及如何实施,重点是优化人才成长开发环境,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企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能否留住人才,能否快速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无疑成为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团委根据企业职工结构现状,以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为切入点,开展青年人才振兴工程,旨在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青年人才振兴工程按照"建立人才库—集中培训—量化考  相似文献   

8.
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创新完善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有效机制,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体制。真正做到让“有用的人进来,没用的人出去,干得好的人上去,上得去的人干好,引进来的留住,留得住的用好”。真正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当前,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电力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也在人才。因此,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四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是摆在县级供电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人才与企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所谓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观念的创新。应该说,这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和“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这种“观念”和“机制”问题在国有企业有突出反映。解决人才的“观念”和“机制”的问题,既有深化改革的任务,也有改善管理的任务。把改革和管理结合的着眼点放在人才开发上的企业,才是真正有希望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有效使用是当今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人才整体开发就是将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和员工职业发展需要两方面有机结合,培养并有效发挥人才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人才强企”的战略理念是基础,从战略发展需要上认识人力资源需求,系统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人才成长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是人才整体开发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第一,牢固树立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紧紧围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这个目标,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的优秀领导人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人才工作要开阔新事业,打  相似文献   

13.
人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灵魂。人力资源是对企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国内外许多优秀企业的成功从本质上都得益于“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有效实施,得益于人才的充分发掘、引进和科学的使用。因此,我们既要从理论上提高对“人才强企”的认识,更要在实践中把“人才强企”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抓好。  相似文献   

14.
2011年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对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日本强震引发核危机之后,集团公司面临的内外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人力资源部将认真学习领会今年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党组的目标和要求,解放思路,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主动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11日,独山子石化总厂和石化公司常委做出决定,为在中油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薛魁、乃学惠、杨晨等11位职工记个人一等功,各嘉奖1万元;为胡恒伟、王创等分别记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嘉奖8000元~5000元;为公司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记集体二等功一次。  相似文献   

16.
目前,煤炭企业井下职工年龄老化、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接替断档,已经成为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瓶颈。煤炭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中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把全面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强调“只有让各类人才的活力竞相进发,中国石化的事业才能永续发展”,突出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摆放到“中国石化永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状况在国力较量和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许多企业领导人都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要素是第一要素、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这个真理。人们也越来越懂得国力的竞争、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企人才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国企如何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才流动是世界性的现象,各国、各地区、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中专学生就业历经了统招统分、学校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市场化自主择业三个阶段。到目前,人才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学业完成后,能出国的,不愿意在国内;能到“长三角”“珠三角”的,不愿意到大西北、大西南;能到“三资”企业的,不愿意到国企,尤其不愿意到国有施工企业……尽管每逢大中专学生毕业时,国家和地方采取了好多政策进行引导和鼓励…  相似文献   

20.
王俐娟 《化工管理》2006,(11):28-30
帽子留人、待遇留人、福利留人,体现了用人机制的"硬件",而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精神留人,则体现了用人机制的"软件".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抓好了软件,有时照样能起到与硬件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