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梳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契约性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契约不完备性及其对企业契约形式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完备契约的履约机制及其特点,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企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机制,都必须注重能够促进契约当事人相互合作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冬荣  刘建秋 《生产力研究》2005,(5):196-197,232
现代企业是一系列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的联结,会计是企业契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契约履行程度与履行效果的度量。现代企业契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而会计契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这种经营者既分享企业剩余又控制剩余计量的制度安排,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逻辑。要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玩疾,必须从会计契约设计的制度安排入手,对现行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契约安排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
生态工业园企业合作非正式契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间稳定的合作关系是生态工业园顺利成长的前提条件.要保证这种合作关系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将长期契约用来代替纵向一体化经营,同时将长期契约分为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由于正式契约的非完备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它的实施成本,因此,非正式契约在规范园区企业行为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文对防止园区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非正式契约进行了博弈分析.着重用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理论阐释非正式契约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对如何规范园区企业间合作关系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期有助于生态工业园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2)
在传统的经济学思想中,劳动契约表现为简单的劳动力需求模型,雇主需要做出的管理决策只有有限的几个。因此建立在古典契约思想上的劳动契约的执行是存在第三方强制或者契约是自我执行的。但是实际上劳动契约的本质是第二方执行契约,即为了保护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利益,资本方便会利用劳动契约短期化及随意解雇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如今人力资本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日益受到重视,从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能够参与分享企业的剩余,而且在历史的发展中和理论逻辑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契约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契约一词在经济学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开始高起来。时至今日,契约理论已经成了经济学中一个影响广泛而又使用普遍的分析工具。当代的经济学家们应用契约理论分析企业的性质、委托代理关系、金融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变迁。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用刚性契约理论来解释失业问题远比价格和工资刚性理论更有说服力。在契约经济学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及其成因进行了大量讨论。事实上,不完全契约的成因始终是契约经济学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本文则对这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契约视角下的PPP项目承包商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帆  王孟钧 《技术经济》2010,29(6):45-48
本文从契约关系的视角研究了PPP项目承包商的治理机制问题,包括正式契约关系治理、剩余权利配置和关系契约治理,这3种治理机制分别对应着双方合作内容的不确定性程度。研究表明,正式契约适合对业主-承包商契约中确定性内容的治理,即利用明确的契约条款对双方合作关系中的行为风险或敲竹杠风险进行抑制。关系契约可以建立在事后双方可观察到的结果的基础上,适合对较不确定内容的治理。剩余权力的配置是一种弹性治理机制,适用于任何无法描述、无法判断或无法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内容,它通过对项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配置,提高承包商的主动合作性。  相似文献   

7.
朱传杰 《时代经贸》2008,6(19):53-55
契约理论为人们认识市场体制,特别是企业组织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由科斯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已成为用以研究现代企业理论最核心的方法。本文力求从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默认契约、激励契约等方面全面把握契约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认识企业契约的本质特征,进而作出了企业契约不完全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张俞 《时代经贸》2006,4(Z1):54-55
本文运用现代契约经济学理论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契约的相互作用,指出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完善企业契约和政治契约的角度提出了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建议,对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不完备契约理论为视角分析了两类代理问题的同质性,即均为剩余搭配错位或产权残缺导致的不完备股权契约的冲突,指出股权契约冲突模式追随股权契约结构,具备状态依存性。为揭示我国现阶段公共契约结构背景下企业股权契约冲突的模式,论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2006年共1371个观测值为样本,检验了我国企业股权契约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企业股权契约冲突模式具有特殊性,不能简单归于任何一类代理问题,从而从实证角度论证了股权契约冲突模式的状态依存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威廉姆森因为对企业边界确定及治理结构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按照理论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从交易费用或企业边界决定因素、比较组织的治理结构分析方法以及治理经济学框架三个方面,对威廉姆森在交易、契约与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理论贡献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1.
在合作伙伴间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格局是解决联合创业投资中道德风险问题和保持联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由于现实世界中合约不完全性的普遍存在,导致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在联合创业投资的契约设计中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信息经济学、心理契约以及不完全契约理论,探讨了维持联合创业投资战略联盟系统稳定性的有效心理契约机制;通过对信息不对称下主导型与跟随型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分配模型的分析,得到合作伙伴收益分配的契约组合,通过这种契约的安排,可以部分消除主导型与跟随型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弱化跟随者的搭便车与机会主义行为、提高联合创业投资的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劳资契约剩余占有的不均是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水平较低的重要表现。不完全劳资契约条件下,对剩余权利的占有带来剩余收益。劳动者获取契约剩余收益的多寡取决于占有剩余权利的多少,而剩余权利的配置取决于劳资双方谈判能力的高低。既定的劳动供求关系下,劳资双方谈判能力的高低主要受制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它和制度偏好成正比。本文主要从制度偏好对谈判能力和劳资契约剩余分配的作用机制入手,阐明我国劳动者讨价还价能力较低、契约剩余份额较少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契约经济学主要强调企业的交易性和契约性,在此基础上得出物质资本应享有权威、剩余索取权或剩余控制权从而天然地独占剩余的结论,这种结论必然带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马克思通过分工对企业生产性的描述意在揭露资本独占剩余的剥削本质,但他关于单一劳动联合体独占剩余的设想由于超越目前生产力发展阶段而必然导致平均主义的盛行。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两种表现。企业的联合产权制度性质在首肯企业生产性的同时整合进交易性和契约性,是企业性质的演进方向。联合产权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微观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形式。  相似文献   

14.
契约安排、谈判过程与讨价还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契约安排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威胁点、风险态度、谈判实力起着重要作用;但契约安排的内容不仅包括讨价还价理论所讨论的作为结果的合作剩余分配,还包括作为过程的权利分配;而且,规则系统中的契约安排应遵循最优完全程度;而最优完全程度和契约调整问题,则要求我们考察契约背后的价值链、业务流程、资产配置和利益分配,并寻求四者与契约安排之间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5.
毋庸置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就是现代契约理论。自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以及该文近几十年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之后,企业和市场就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可以互相替代的经济制度或经济组织,也从此告别了长期以来被称为“黑箱”或“空匣子”的企业理论。而在现代契约观的演变过程中,威廉姆森在其《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一文中从不确定性、交换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沿着威廉姆森开创的交易费用学派的另一条道路,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角度出发,结合不完全…  相似文献   

16.
契约经济学发展的若干前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契约经济学是近20年来经济学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新古典经济学中无法解释的许多实际问题,运用契约经济学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理解。科斯(1937)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应有的地位。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契约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主要围绕几个主题对契约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进行综述,并对契约经济学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只有在"原子"社会经济观的层面上,科斯的"企业契约论"才能得以解释,但这种虚拟语境下的社会经济观并不能合理反映现实世界,因此,对企业本质的探讨,需要回归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来进行。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有生存和自由两大基本福利追求,这两大基本福利追求往往使人陷入"两难选择":要提高生存福利,人们需要加入组织以获取合作剩余,而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又会降低人们的自由福利。文章基于"个体—组织"对立统一方法论,讨论了企业产生的原因与契约的作用,得出了企业本质是创造合作剩余的经济组织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品牌契约建立的基础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品牌契约由非正式的品牌契约、正式的品牌契约以及品牌契约的实施机制所构成。品牌可以被看成是体现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互为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完全契约,拥有完全信息的一方拥有剩余权,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企业只有做到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持续地创造出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优的消费者价值,才能确保品牌契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新制度经济学的逻辑缺陷在于:不能由不完全契约导出将“剩余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赋予特定一方的结论;动力机制不足以解释企业发展的事实;委托代理和产权理论不能解释资本主义企业的合理性。20世纪末以来的社会经济基础日益凸现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缺陷,知识在理解企业的性质和组织上具有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芳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106-108
本文首先从“企业的性质”切入,在企业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对商誉的性质展开分析,界定了广义的商誉,它是促使契约主体总体利益最大化。接着对这一广义的商誉作了剖析,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涵盖了通常所称的狭义的商誉,属企业自创商誉会计的研究范畴。另一部分则可称为契约商誉。文章最后还探讨了在自创商誉会计完善的前提下,购买商誉与契约商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