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市长参考》2001,(3):1-2
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战略任务,是“十五”期间推进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历时15年的科技体制改革,为“十五”期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科技创新"命名并如此高规格、大范围召开大会,还是首次。早在2006年,中国颁布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并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蓝图已经绘制,改革目标已经明确。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今天,如何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这就是本次大会聚焦的命题。"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坚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虎  王猛 《新西部(上)》2009,(11):152-152,148
要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建立成熟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解决科研领域内的部门所有和单位分割等问题.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并引导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认真理解和贯彻执行"十五计划"中这一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力度,尽早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对于加快我国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科技创新是实现南通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必然选择"十五"期间南通跨越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十一五"期间所处的特殊发展方位,决定了南通要争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再创新辉煌,就必须把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科技创新为南通"十五"期间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十五"以来,南通市围绕跨越发展的目标,大力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利用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是我国当前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体系是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分解新型国家创新体系总体目标的任务。而县域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单元,是推进国家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此,本文结合重庆市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抓分类、抓政府等"七抓"为发展重点,从市级和县域层面分别提出推动重庆市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差异化布局的对策建议:在市级层面,开展县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培育壮大县域科技创新主体,强化县域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培育集聚县域科技创新人才。在县域层面,加强县域层面创新载体及创新项目建设,推动县域战略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创新人才向区县集聚,促进县域层面的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部署"十五"全国科技工作以及"十五"科技计划,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科技部于 2000年 10月 30日至 11月 1日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厅长和科委主任及中央、国家机关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产学研方面的代表。   在这次会议上,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朱丽兰全面传达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她在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十五"期间科技工作的目标 :大幅度提升产业总体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科教名城的常州,科技进步监测评价连续18年保持在江苏省第四;连续12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  相似文献   

10.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技术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第一任务,科教兴市是南通的第一战略",这四个"第一"是南通科技管理部门一直都念念不忘的"发展经"。多年来,科技创新始终置身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强势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直贯穿于南通的"十五"计划,最终实现了南通"十五"跨越式的发展。"十五"以来,南通市科技创新的定位一年比一年高,创新思路一年比一年清,创新成效一年比一年大;南通市科技创新的氛围一年比一年浓,发展的势头一年  相似文献   

11.
杨荣 《科技和产业》2014,(2):136-141
创新的系统范式是技术创新研究的核心内容。从发展观看,它经历了企业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等五个阶段,这些系统范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对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创新系统之间的比较,以及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系统的比较,一方面,可以让人们能更好地识别它们,把握每种范式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匹配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依靠制度创新组织和强化技术与人才、成果、资金、市场、劳力、管理和经营等要素整合集成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技术创新过程对制度创新的必然依附关系,阐明了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产权制度创新、人事和激励制度创新、分配制度和管理结构创新、技术保障制度创新等方面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建设性地提出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匹配能对企业创新能力起到“互动式”的提升作用,以及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两个创新”“乘积”关系船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并强调指出: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确立企业技术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对创新活动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学科建设角度全面研究了创新工程学,厘清了创新工程学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创新工程学的系列概念。创新工程学是研究创新活动过程中创新主体、创新环节、创新要素、创新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应用创新方法获取创新成果的规律的学科。创新的范式从技术进步的双螺旋驱动模式、创新体系的三螺旋驱动模式、进入创新生态系统的四螺旋驱动模式。创新思维、产品创新方法、管理创新方法在创新过程中集成与融合,发展出了创新链方法,创新链方法是创新活动研究从方法学层面进入到工程学层面的主要区别,创新链包括个体创新链、企业创新链、政府创新链三个层次。创新工程学的知识体系包括创新思维、产品创新方法、管理创新方法、创新链方法等部分。创新工程学隶属于管理学门类(12)比较合适,在工商管理(1202)下设置创新工程学是比较可行的学科发展路径。创立创新工程学能够提升创新的确定性和效率,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开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制度是发展的关键因素,跨越发展中的开放先导、结构优化、科技进步都依赖于制度创新。因此,不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社会改革,完成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工作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常修泽教授为其新著《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一书写的《前言》。它既是对《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的介绍,也是对探索中国“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之路进行提纲挈领式的阐述。文章以“人本体制论”来统辖,全景式地展现了作者探索中国“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的心路历程,是理解中国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进行改革不可多得的论文。本刊特安排在“人的发展经济学”栏目发表,以供进行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以及相关研究的读者参考。为使读者更好理解作者的观点,文章只根据本刊排版的需要做格式上的调整,基本上按原样发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城市和地区,创新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惟一出路。然而,在200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出的全球46个技术创新中心中,中国大陆一个也没有。这表明,中国区域和城市创新能力还处于中下等水平。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后工业化国家凭借其坚实的创新体系,确立了其国际竞争的绝对优势。这一事实说明:城市亟须构建与国家创新体系相一致的城市创新体系,以迎接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城  相似文献   

18.
专业镇是广东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集聚区,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抓好专业镇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是全省创新驱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首先对专业镇与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重点对专业镇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对推动专业镇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体现。文章分析了现代农业创新体系的框架构成,即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体系、保证现代农业体系健康发展的机制体制体系等,并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创新体系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蔡承彬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19-21
技术创新是国际竞争中主导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必需从政府采购制度、税收优惠政策、财政公共投资、财政补贴与合作等角度,做出现阶段激励技术创新的财政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