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2007—2018年我国A股110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师风险应对之间的关系,探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是否增强了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风险应对的正向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正向影响了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加剧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后的负面效果,进而加强了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间的正向关系,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期的审计费用反向助长了当期的股权质押率;存在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会随审计费用的提高而加大。该结论扩展了审计师风险应对的研究范围及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其他因素,对提高审计师风险应对及完善大股东股权质押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税收规避的价值效应、信息质量效应和代理问题等角度,探讨了税收规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规避与审计收费整体上呈"U"型关系;当公司税收规避程度较低时,避税的价值效应占主导,税收规避程度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当公司税收规避程度较高时,避税引发的代理问题占主导,表现为税收规避程度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上述因果关系的成立不因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进一步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和调研均发挥了监督作用,能够相应地强化价值效应和削弱代理冲突.本文丰富了审计师视角下企业避税的二重作用效应研究,也推进了不同风险水平下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和信息风险是影响审计意见的两个重要因素。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当期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少有关注信息风险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同时研究盈余管理和信息风险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公司的信息风险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概率显著正相关,而当期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无显著相关性。这表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主要考虑信息风险,而没有证据表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考虑了盈余管理。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已有审计意见和审计质量决定因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此前研究主要关注历史信息与审计师决策,本文考察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与审计定价显著负相关。机制检验发现,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能传递企业未来持续经营信号,降低审计师所感知的持续经营风险,进而降低审计定价。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年报披露语调更积极、披露未来经营计划内容更丰富时,二者负向关系更显著;且这种负向关系仅在企业未来盈余反应系数更高和分析师关注更多以及审计师行业专长较低和忙碌程度更高的样本中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披露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概率。本文为理解审计师决策依据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并为现有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作出增量贡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独立审计鉴证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关系,本文以201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年报被实施问询的概率越高。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对交易所问询内容的影响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组和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组,审计师披露的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更能为交易所监管提供风险提示线索;当被监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为交易所监管部门提供监管线索的作用更加明显。研究验证了审计师与交易所监管部门之间在信息披露监管上存在互补关系,两者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存在更大的协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会计-税收差异与主流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在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的能力。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与国外大多数文献的研究成果一致,会计-税收差异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而主流的Jones模型在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测盈余管理行为时则存在严重的系统性偏误,会计-税收差异较之主流的Jones模型在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能提供增量信息。  相似文献   

7.
蔡利  张翼凌 《会计研究》2022,(6):178-192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8年强制披露的收入相关的非财务信息数据,构建财务和非财务信息非对称性衡量公司舞弊风险的模型,探究审计师应对公司财务和非财务信息非对称性相关的舞弊风险的系统化策略。研究发现,财务指标和相关非财务指标的增长率差异越大,审计师会认为舞弊风险越高,因此会通过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配备更具行业专长的审计团队的策略或采取事务所变更来应对舞弊风险。借鉴Krishnan等(2013)风险应对顺序分析发现,审计师应对舞弊风险的策略选择是有优先次序的,即:当财务和非财务信息非对称性预示的舞弊风险在审计师可承受范围内时,审计师会优先选择提高审计费用和配置更具行业专长审计团队的策略进行风险承担;而当此种非对称性预示的舞弊风险超过审计师可承受范围时,审计师与公司的审计聘用关系越不稳定,审计师会通过事务所变更进行风险规避。通过财务和非财务信息非对称性影响定价策略、配置团队策略和审计契约策略的机制检验,证实了审计师会对舞弊风险应对进行理性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认知。具体探讨:审计师能否识别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客户的辞聘或保留决策选择;以及审计师应对真实盈余管理带来风险的策略等三个问题。研究表明,审计师能够识别真实盈余管理,并将真实盈余管理作为风险因素在审计定价决策中加以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真实盈余管理带来的风险现阶段整体可控,事务所倾向于采取客户保留决策;事务所主要通过审计师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更换审计团队两种策略来降低审计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理解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认知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对于从审计角度强化真实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师既能感知到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能感知到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并会从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费用两个方面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相较于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对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感知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开放深刻影响我国微观企业主体行为,这对审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提升审计报告信息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基于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促进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且该影响因盈余管理程度不同而呈现差异,表现为对低应计盈余管理企业或高真实盈余管理企业敏感性更强。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能够促进审计发挥信息价值,审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同时考虑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文章从审计视角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相关审计准则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1.
职位晋升带来的利益差距在激励高管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可能诱发高管自利性动机,带来激励负效应。基于此,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高管晋升激励对审计定价及审计延迟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晋升激励与审计定价、审计延迟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审计定价的提高源于审计投入的增加和风险溢价的收取。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晋升激励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在CEO变更频繁时更为明显,此时审计师会进一步收取风险溢价以增加审计费用;产权细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时,高管薪酬激励与审计定价、审计延迟之间的关系差异显著;代理成本在高管晋升激励与审计定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高管晋升激励与审计师定价行为的文献研究,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高管晋升激励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企业战略定位对会计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考察一家公司相对于其同行的战略差异度如何影响其盈余管理行为选择。利用2000-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我们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会计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正相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战略差异度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正向作用有所减弱。本文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本文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差异度是企业选择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的研究对审计师、投资者和分析师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已有研究发现,公司债务风险越高,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然而,审计费用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审计投入的增加,也可能是审计师收取客户公司的债务风险溢价。由于缺少审计投入的数据,已有研究无法回答审计师是否收取客户公司债务风险溢价的问题。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我国独到的审计工时数据,就此展开相关问题研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审计投入之后,客户债务风险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表明审计师收取了客户公司的债务风险溢价。进一步研究表明,审计师对财务状况较差和治理较差的公司以及非国有企业收取更高的债务风险溢价,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债务风险溢价高于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角度来研究本地审计师的合谋效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异常审计收费降低了本地审计师对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而并不会降低本地审计师对信息不对称程度低的盈余管理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同时,异常审计收费也不影响外地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表明本地审计师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之间存在合谋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更可能选择本地审计师进行审计,从而为本地审计师的合谋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方式,但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也日益显现,可能会影响审计师风险决策。本文以2015-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企业资产证券化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增加了审计费用,提高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融资约束、内部控制和信用评级在上述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经营风险和盈余管理在上述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研究丰富了企业资产证券化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为国家从审计视角加强企业资产证券化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以每股社会贡献值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代理变量,研究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原因是企业可能通过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以转移利益相关者视线从而掩饰其盈余管理等行为,而审计师将会针对性地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并提高风险估价,因而导致审计收费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是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性影响因素,相对于环境不确定性较低的企业,环境不确定性较高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更为显著,这说明如果企业在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时仍然有着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将存在更大的掩饰其盈余管理等行为的可能,从而导致审计师更大幅度地提高审计收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南京大学联合证监会针对A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综合调查获取的特别数据,实证检验和分析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影响审计师决策(审计意见和审计费用)的效应、机理和调节因素。研究发现,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审计费用却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的机理分析表明这是由于投资者关系管理虽降低了审计风险,却加大了审计师的工作负荷,造成两者在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上相互抵消所致。最后还发现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审计意见的负向影响在可视性比较低的公司(小公司和低分析师跟踪公司)更加显著。本文研究在理论上扩展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研究范式体系,在实践上对指导上市公司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稳定的业务关系对于企业防范外部冲击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供应链上的稳定业务关系既可能带来“收益效应”也可能带来“风险效应”,企业的关系特征如何影响审计师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值得关注。研究发现,稳定的客户、供应商均能降低审计费用,机制检验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在稳定业务关系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即稳定业务关系通过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而降低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客户/供应商交易占比较高、处于非耐用品行业以及物流成本较高时,稳定业务关系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研究从供应链视角丰富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维护稳定供应关系、发挥供应链的监督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从会计-税收差异的角度,研究了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和市场计价.详细阐述了应计会计、盈余管理和税收庇护的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从盈余持续性的界定和分析框架、会计-税收差异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会计-税收差异和盈余持续性,同时还分析了盈余持续性与股票计价,为进一步研究会计-税收差异影响盈余持续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星 《中国外资》2009,(24):147-148
从会计-税收差异的角度,研究了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和市场计价。详细阐述了应计会计、盈余管理和税收庇护的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从盈余持续性的界定和分析框架、会计-税收差异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会计-税收差异和盈余持续性,同时还分析了盈余持续性与股票计价,为进一步研究会计-税收差异影响盈余持续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