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BOT投融资方式,并论证了采用这一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针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BOT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不明、责任划分不清、供给主体单一、农民参与度不够是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应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并进、地区求同存异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模式;中央与地方应坚持“谁受益,谁负责”供给原则;明晰产权制度,依靠农民主体力量;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法律保障体系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理念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效用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方面提高认识,树立新的基础设施管理理念,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在当前的形势下把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管理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陕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我们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软件以及硬件两方面论述了陕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全面分析了陕西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可持续的硬件设施、完善的专业性软件设施以及创新的建设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意见,并且对于推动陕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旧的投资体制,造成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与管理,在基础设施方面为城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日益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表现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服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财权和事权不对称,导致县、乡(镇)财政负债现象严重,无法保证农村基层机构运转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重塑我国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黑龙江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水利建设能力、生态保护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公路等级不高、水利设施老化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灰色系统模型分析得知:农民收入等对农村基础设施制约因素关联度最大。应采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强基础设施的供给,促进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体制下如何强化县级财政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并已初步建立了重在规范支出的农村公共财政框架,与其相应的保障措施-县级财政监督如何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已成为财政部门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连续7年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三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贯彻落实好国家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有关政策;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搞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供给角度看,温州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仅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乡村道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生活基础设施较完善;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校舍和教学基础设施良好;被调查者对农村保障性公共产品、文化娱乐设施供给满意率近五成。从需求角度看,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依次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村庄整治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村民自治、文化娱乐设施与服务。调研结果表明,温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为此,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连续7年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三农”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贯彻落实好国家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有关政策;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搞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PPP模式打破了基础设施建设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研究就是为这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设计相应的运行机制促进PPP模式的发展.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政府应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水利、能源、医疗、文化娱乐、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公众对基础设施需求量在扩大,需求层次在提升,政府急需大量资金从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财力有限,从而催生了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民营企业的逐利性与基础设施公益性的矛盾使得市场化供给出现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从探讨其中的问题开始,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基础设施市场供给中政府角色的转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缩小农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财政政策应通过政策引导、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快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重点是转换“二元财政体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本文仅从公共财政视角提出了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短缺分析:以中西部四省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在总量不足、区域不平衡、结构失衡、投资主体缺失等问题。通过中、西部四省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业发展战略、资源禀赋结构、投资激励和投资流向陷阱等四个方面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乏力的重要原因。在合理界定农村基础设施种类的基础上,放活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市场,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短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财政的范畴,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已成为财政部门必须面对的热点问题。“经营城市”作为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正在为人们所接受。经营城市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经济手段运作城市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根据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与分类,对其进行社会评价有其自身的目的、原则和特点,据此从政治因素、社会经济、社会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构建出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秋菊 《全国商情》2013,(12):89-90
缩小农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财政政策应通过政策引导、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快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重点是转换"二元财政体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本文仅从公共财政视角提出了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不断加大三农投入,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必须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引导整合社会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1个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也相对较高;从协调度所属的等级来看,呈现明显的"哑铃"状,属于优质协调的省份和属于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多,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