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第10条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2005年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由此,作为股权激励主要方式的股票期权制度,一时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这一内部中长期激励制度入手,结合近期宝钢制定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探究这一内部激励制度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这一特殊形态企业中的实施所面临的问题。以期对今后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集了2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首次披露日前后三十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并对这些股价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在股权激励方案首次披露日之后给投资者带来了超额收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给个股股价带来正面的市场效应,并且能够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短期融资能力。分析认为,广大证券投资者没有过分担心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能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多数投资者持积极认同态度。  相似文献   

4.
近一年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相继出台,这些规定分别从公司治理结构、股票来源、股份支付中的资金来源、会计处理等方面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做出规范。在相关法规、规范基本到位的情况下,企业自治规则的完菩决定了股权激励机制的运作效果,而业绩指标的选取又是自治规则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笔者着眼于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协调,对高管人员股份支付机制中业绩评价核心指标的构建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2006年至2010年通过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股权激励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有效期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负相关;较高市场化进程对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会计盈余作为评价企业和管理层业绩最基本的指标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层作为企业盈余信息的知情者,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具有控制权。基于管理层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内涵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关系,以选择管理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为代表作为研究出发点,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的管理层薪酬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加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中业绩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等规范的相继出台,股权激励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效果。本文通过对所收集的目前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剖析了其中设置的各种业绩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明确表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已经制订完毕,近日将被正式推出。据与会人士透露,该《试行办法》与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相比,更为严格和细化。《试行办法》中规定,上市公司全部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激励计划累计获得的股票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高管预期收益水平,应控制在其薪酬水平的30%以内,低于目前已出台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10—2013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修正的Jones模型,从管理层的货币性薪酬和股权激励两个方面,对管理层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管理层货币性薪酬和股权激励均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此外,以管理层是否持有公司股票为标准将样本进行了分组研究,证实在高管未持股时,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10—2013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修正的Jones模型,从管理层的货币性薪酬和股权激励两个方面,对管理层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管理层货币性薪酬和股权激励均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此外,以管理层是否持有公司股票为标准将样本进行了分组研究,证实在高管未持股时,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数据支持,有关管理者股权激励问题的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对股权激励问题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合理地设计管理层股权激励契约、缓和委托代理问题,还有利于充分揭示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对近年来海外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股权激励的业绩效应、股权激励对公司盈余管理,以及股东价值和债权人价值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我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数据支持,有关管理者股权激励问题的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对股权激励问题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合理地设计管理层股权激励契约、缓和委托代理问题,还有利于充分揭示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对近年来海外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股权激励的业绩效应、股权激励对公司盈余管理,以及股东价值和债权人价值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我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盛闽 《财会通讯》2011,(7):121-123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就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的盈余管理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管理层现金报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股权激励可能会诱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股权激励不但达不到激励高管的目的,反而加剧了代理问题。本文以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操纵进行了分析。采用考虑生命周期和成长性的应计模型发现,在股权计划草案公告前操控性应计显著为负并有下降的趋势,表明激励公司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以达到降低股票期权行权条件或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股权激励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和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会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差异,并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盈余可靠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股权激励将公司的长远发展、股东的长期利益与管理层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管理层的积极性,这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尤为重要。尽管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了相关制度,但现阶段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却仍面临着以下问题:①股价非市场化使股权激励难以发挥作用。我国现阶段的股票价格还不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企业业绩的增长和股票价格也不是显著相关。即使经营者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大利润,他们也可能通过期权获取收益,甚至出现公司效益下降但经理人报酬却大幅上升的反常现象。这种环境会诱导上市公司管理层过分关注本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2008年10月21日下发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8]171号),对进一步规范境内、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做了规定。包括需严格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加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权激励业绩考核体系,科  相似文献   

18.
股权激励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和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会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差异,并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盈余可靠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在允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背景下,考察了其不同种类风险与经营者股权激励强度的关系。先界定了风险的类型,再通过构建基于风险的两种股权激励模型,并进一步推导得出:若国有上市企业的管理层不能(可以)买卖公司以外的市场证券组合时,其最优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特别性风险成反向变化关系,而与公司整体性风险的相关关系不确定(无关),这为正在实践中摸索的国有上市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合同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减少代理成本、促进股东财富增长是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之一,但它也可能因为管理层机会主义而变得无效。因此,考察股权激励样本在考核基期的真实盈余管理情况及其在股权激励草案公告日前后的股东财富效应颇有意义。研究发现:激励样本在股权激励考核基期存在负向的真实盈余管理,激励草案的公告能够显著增加股东财富,股东财富增加的幅度与公司业绩和行权考核条件高低正相关,但是剔除盈余管理的影响后,公司业绩与股东财富增长不相关。研究表明:股权激励草案的公告虽然增加了股东财富,但在考核基期也存在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削弱了公司业绩与股东财富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