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和反对源自其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修改或放弃公允价值计量只是特殊情况下防范金融风险加剧的权宜之计,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强化金融监管并适时校正监管规则乃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计量手段的运用是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其推出之初就存在争议,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公允价值的存废之争愈加激烈。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的问题及其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以得出: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引发的流动性不足,金融创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管,而对风险的漠视和对暴利的追求则是此轮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秋生 《财会月刊》2013,(12):52-53
为了增加银行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BaselⅢ增加了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两个指标来加强对银行资本流动性的监管。由于企业会计准则、银行资本流动性和银行监管之间的联动关系,根据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原则,通过净稳定资金比率和流动性覆盖比率的变化对银行流动性加以监管不会减轻顺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对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新会计准则的亮点,这必然要求存在大量该项目的上市银行改变原有的会计方法.应该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银行会计信息有着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也会导致税收、估值、技术手段和监管等方面出问题.为使商业银行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笔者建议改进银行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改变银行监管方法,并积极促进同行业交流.  相似文献   

5.
对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新会计准则的亮点,这必然要求存在大量该项目的上市银行改变原有的会计方法。应该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银行会计信息有着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也会导致税收、估值、技术手段和监管等方面出问题。为使商业银行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笔者建议:改进银行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改变银行监管方法,并积极促进同行业交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银行和企业两个行为主体视角,对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反馈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不仅基于银行的外部监管行为和银行自身的内部风险控制行为视角,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很强的顺周期反馈效应;而且从企业的融资行为和投资行为视角看,公允价值计量也具有很强的顺周期反馈效应。此外,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反馈效应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其在经济下行阶段的反馈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根据准则要求,对金融工具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本文结合14家上市银行的具体数据,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策略,以及监管机构监管措施的完善对策,以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祁开然 《财会通讯》2011,(11):24-26
本文回顾了公允价值会计对于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的影响,指出公允价值并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提高了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发现公允价值会计与资本充足率、银行监管以及其与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资本市场有效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李霞 《价值工程》2005,24(11):24-26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被广泛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IAS39)中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必将引发银行业的重大变革。如何应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减少金融风险和信息成本,对于每一个银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劣及其对传统会计计量将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备受关注,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增加了银行监管的难度.文章结合公允价值发展的轨迹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的特征,从总体层面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给银行监管带来的益处和挑战,从银行信贷行为、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等具体层面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带来的监管挑战,并介绍了银行监管应对这种挑战作出的努力,以及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且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再次采用公允价值。为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的16家银行2009年的财务报告为样本,基于描述性统计,研讨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即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比预期较小,但从绝对数和单个银行的角度看,公允价值计量对个别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上市银行2010年的年报数据,分析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对比和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比重、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和股东权益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9月15日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可以适度使用公允价值,并且要加强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乃飞  陈艳 《财会月刊》2007,(10):84-86
本文在介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9月15日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可以适度使用公允价值,并且要加强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环境中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非公允价值的运用,但是在金融危机环境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更需要配套监管措施。目前我国对公允价值相关概念界定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国运用公允价值存在着概念理解运用难、计量操作难、审计监管难、税收协调难等障碍。我国需要加快完善相关的概念界定,细化公允价值运用规则,并从多方面着手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成本。  相似文献   

17.
张华 《会计之友》2009,(8):9-11
公允价值一直是我国会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惨痛教训又一次引起大家对使用公允价值的关注。我国应适度地使用公允价值,并且要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尤其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角度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及其对今后会计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刍议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一直是我国会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关国次贷危机中的惨痛教训又一次引起大家对使用公允价值的关注.我国应适度地使用公允价值,并且要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尤其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角度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及其对今后会计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下,金融机构质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讨论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金融稳定性视角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认为通过优化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可减弱银行经营的顺周期性,增强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CAS39的出台,研究了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的相关披露和盈余管理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层次披露不全,部分未披露估值技术、相关参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层次更是极少披露。同时,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拓展了盈余管理的广度,限制了盈余管理的深度,基于此文章最终提出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