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子  林铁钢 《金卡工程》2005,9(4):73-75
中国银联成立三年来,一直致力于经营和管理“银联”品牌,推动民族银行卡产业发展。为此,银联建设运营全国跨行信息交换系统,促进受理市场建设,推动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资源共享;制定跨行交易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协调和仲裁跨行交易业务纠纷。中国银联始终本着从大局出发,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着力打造民族品牌,取得的成绩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2.
《新理财》2009,(2)
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设于上海。目前已拥有230多家境内外成员机构。作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银行通过银联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在建设和运营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的基础上,中国银联推广统一的银行卡标准规范,提供优质、安全、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     
《金卡工程》2007,11(11):2-2
中国银联西藏分公司正式成立10月19日,中国银联西藏分公司正式宣布成立,这是中国银联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30家分支机构,至此,中国银联的国内银行卡支付清算跨行信息交换网络正式挺进雪域高原,其网络得以更加完善。中国银联该分支机构的成立是银联响应中央支援西藏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将有助于当地银行卡支付环境的普及优化,对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繁荣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银联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 1.银联手机支付业务的总体思路 作为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主营业务是建设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但是,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提高持卡人服务水平和引导使用银行卡也是银联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尽管现阶段手机支付仅是电子支付领域中补充支付渠道,但随着对新兴通信技术的应用,手机支付将发展成为与现有多种电子支付渠道并存的支付模式。  相似文献   

5.
银行卡     
《时代金融》2011,(19):61
<正>"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正式推出2011年6月10日,中国银联联合相关各方推出的"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业务在北京亮相,两项业务的推出,标志着中国银联在依托现有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基础上,建成了具有银联特色、行业领先、高效安全、开放式的无卡交易处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刘国祥  王蛟 《西南金融》2009,(11):37-38
银行卡产品和创新支付发展迅速,随之产生的银行卡风险也日益突出。本文归纳了银行卡风险的特征和趋势,分析了银联在银行卡风险防范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中国银联作为经营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接业务的企业和国内唯一的银行卡组织,在银行卡风险防范服务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作者提出:中国银联应健全银行卡风险防范合作机制,加快银行卡风险防范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7.
6.8 “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业务推出,标志着中国银联在依托现有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基础上,建成了具有银联特色、行业领先、高效安全、开放式的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其中,“银联在线支付”是中国银联为满足各方对网上支付服务的需求而打造的银行卡网上交易转接清算平台.  相似文献   

8.
银行家     
《金卡工程》2005,9(3):6-8
我国有望通过刑法修正案严厉打击信用卡犯罪;银联今年将全力打造民族银行卡;中国银联严查银行卡涉赌犯罪活动;湖北去年刷卡325亿;央行公布促进人民币银行卡发展十项工作重点;北京去年刷卡交易700亿;招行推广信用卡“商场分期”消费新模式;交通银行推出手机银行业务;春节银行卡跨行交易总金额超80亿元;新《IC卡规范》将失去金融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6.8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业务推出,标志着中国银联在依托现有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基础上,建成了具有银联特色、行业领先、高效安全、开放式的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其中,银联在线支付是中国银联为满足各方对网上支付服务的需求而打造的银行卡网上交易转接清算平台,为用户网上缴费、慈  相似文献   

10.
全国政协常委刘廷焕:加快民族品牌创建营造和谐多赢的产业生态环境着联网通用的不断深化和银行卡的日益普及,个人电子支付领域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跨国银行卡公司携国际知名支付品牌也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面对国内市场不断提高的对跨行网络的服务需求,面对国际卡产业巨头的逼人态势,成立仅四年的中国银联必须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真正国际随化的民族支付品牌。加快民族品牌建设进程中国银联将立足国内市场,立足服务国人,首先确保银联网络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各项技术和系统运行指标全面向国际同行先进水平看齐。同时,…  相似文献   

11.
一、辉煌的十年 2003年是实施"金卡工程"的第11个年头.从数量上看,1993年到2002年末发卡机构数量和发卡量等指标的增长速度令人振奋(详见表1).从银行卡的使用范围看,1993年银行卡还只能在发卡行本行系统内使用,甚至还不支持异地使用,而在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之后,银行卡跨行通用和业务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目前,一个全国性的跨银行、跨地区的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已初步建成,40个重点城市先后发行了统一的"银联"标识卡,实现银行卡的跨行跨地区通用.总之,10年来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金卡工程"战绩辉煌,成果累累.可以确信,国人"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2.
《青海金融》2011,(6):7-8
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在青海成立两年多来,作为中国银行卡组织在青海的分支机构,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积极发挥卡组织职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为商业银行和银行卡持卡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贴心方便的服务,并以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为依托,与各商业银行等成员机构共同改善全省银行卡受理环境,加强受理市场建设,防范银行卡风险,推动全省银行卡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本刊记者对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总经理孙勇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7):42-43
“外资银行获准发行人民币卡”的消息令国内银行卡市场的竞争再次升温。作为目前国内惟一的人民币卡跨行支付清算组织,中国银联正加紧海外业务的推广,6月12日,中国银联发起银联“境外达人”活动推广会,力求与万事达、维萨等国际知名银行卡组织在境外银行卡业务竞争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4.
银行卡是一种特殊的支付结算工具.随着银行卡功能的发挥,其也逐渐成为洗钱犯罪的一种工具.银行卡业务中的反洗钱涉及中国银联、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四个方面.中国银联作为中国的银行卡组织和跨行交易信息转接机构,应组织协调银行卡业务相关机构的反洗钱,建立适应银行卡业务特点的反洗钱机制和措施,配合反洗钱主管部门对银行卡业务机构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5.
2002年3月26日.由工农中、建等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建立和运营全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力争在“十五”末期使我国银行卡能够“一卡在手.走遍神州”。中国银联成立后有效地改善了银行卡的受理环境,跨行交易成功率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20日,中国银联的通信网络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的银行卡跨行交易中断达6小时。通过银联故障事件,对如何加强地市级支付信息体系的应急系统建设敲响了警钟,应吸取教训,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王强 《中国信用卡》2008,(10):44-47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是人民银行组织推广的一项银行卡创新业务,主要解决农民工返乡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问题。该项业务的推广客观上使银行卡跨行交易网络延伸到了县乡,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银行卡业务的成长,同时也推动了银联标准卡的发行。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是在人民银行的组织推动下,由中国银联会同有关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共同实施的一项银行卡创新业务,主要是解决农民工返乡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问题。该项目的推广在客观上使我国银行卡网络延伸到了县乡,对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项服务的实现,借助了中国银联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网络、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处理系统和农村信用社柜面业务处理系统,充分利用了各参与单位的网络、计算机及业务处理系统等资源,通过农村信用社柜台终端仿ATM交易实现农民工柜面取款和查询交易。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金融》2013,(9):80-80
<正>中国银联一直致力于联合商业银行和产业各方推动银行卡支付领域的创新,重视银行卡使用领域的不断深化与拓展。"银联在线支付"作为中国银联"线上银联"的重点创新型业务,始终致力于为广大银联卡持卡人提供更加便利、安全、高效的支付体验,联合产业各方共同推动我国电子支付产业持续升级发展。本期银联卡专栏,小  相似文献   

20.
银行卡POS收单业务就是签约银行或机构向商户提供的本外币的资金结算服务。目前,各区域中心处理跨行POS业务的联网方式,主要有间联和直联两种模式。区域中心是指银联在各地所属的负责进行当地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的部门。间联模式是指POS终端连接收单银行主机系统。本行卡交易时,交易信息不经过银联,直接传送到收单银行主机;跨行交易时,交易信息先传送到收单银行主机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