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地中试生产出高质量纳米孔镁铝水滑石催化材料,通过详细考察制备工艺和生产条件,探索出一种生产层状镁铝水滑石催化材料的工业生产方法.该方法不仅易操作、高效率,而且产率高、损失少,生产出的水滑石结晶度高、晶型好,具有显著的工业生产价值.试验结果显示:最佳的制备条件为n(Mg2 )/n(Al3 )=3~5,n(NaOH)/n(NaOH Na2CO3)=0.7~0.9,在70~100 ℃搅拌下,沉淀pH控制为7.6~9.0,沉淀时间控制为1~4 h,产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可连续生产得到高质量镁铝水滑石催化材料.表征结果显示,镁铝水滑石材料分别在450 ℃和720 ℃焙烧3 h,其比表面分别为110 m2/g和240 m2/g,孔容分别为0.7 m2/g和1.5 m2/g,平均孔径为18.1 nm和18.4 nm.成型后的水滑石载体对烟气中NOx的吸附容量达到1 187 mg/g,经过再生处理后可以反复循环使用,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镁作为地球上储量最丰富、迄今最轻的金属轻质工程材料以及最有前途的轻金属材料,其潜力还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究其原因,镁产品价格是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在总结近7年镁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镁价走势及其铝价的关系,探讨了镁产品价格变动规律以及价格波动原因,并对其成本和价格相互作用下的镁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得LiNi0.5Co0.5O2和LiCoO2正极材料,将未涂膜的LiNi0.5Co0.5O2和LiCoO2样品分别置于马弗炉中,调节温度在空气气氛中烧制,通过X-射线粉末晶体衍射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得出700℃时LiNi0.5Co0.5O2晶格结构发育已经较完善,温度达到850℃时li离子已经开始挥发,而LiCoO2达到800℃才完善,为此可以明显看到LiNi0.5Co0.5O2在晶体发育时对温度的要求要稍微低些,这样更有利于合成,以便提高锂电池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镁铝尖晶石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国内、外近年来制备镁铝尖晶石纳米粉体的各种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4):29-2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晶相控制改良硫酸法来制取高品质的金红石型钛白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漂白后加有金红石煅烧晶种并经漂洗合格的偏钛酸饼用去离子水制成偏钛酸浆,然后加入由钾化合物、磷化合物以及铝化合物晶相控制剂组成的盐处理剂,再将经盐处理后的偏钛酸在800-1 050℃的温度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方法提要、试剂、分析步骤、计算公式、允许误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水处理絮凝剂中铝和镁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烧碱法合成δ-层状结晶硅酸钠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δ-层状结晶硅酸钠的性能、用途及发展趋势,对烧碱法制备层状结晶硅酸钠工艺进行了探讨.固碱与石英在800~860℃反应0.5 h时合成水玻璃,在660~700℃煅烧固体硅酸钠10~30 min,使其发生晶型转化,得到钙、镁离子交换量大的δ晶型层状结晶硅酸钠.  相似文献   

8.
通过卤水-氨水法制备了氢氧化镁阻燃剂,采用络合滴定法标定卤水中钙镁的含量,同时考察了氨水与镁离子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对氢氧化镁阻燃剂产率的影响,对制备出的氢氧化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氨水与镁离子物质的量比为3.5∶1、反应温度为20~25℃时制备的氢氧化镁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接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制备氧化锌,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产品外观的影响,通过测定堆积密度、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方法为直接沉淀法,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碳酸铵与氯化锌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 h,煅烧温度为450℃,煅烧时间为1.5 h。  相似文献   

10.
以醋酸锌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网络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合成了干凝胶,并以干凝胶的热重及差热分析(TG-DTA)为依据,在800℃热处理获得ZnO粉末,经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实验终产物为纳米级的ZnO粉末,平均粒径能达到30 nm左右.在溶胶制备中,增大单体和网络剂的总量,能形成比较好的网络,阻止ZnO粒子的团聚,细化晶粒.随着形成溶胶的溶液pH值的增大,实验制得的粉末粒径随着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阻燃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性能及优点。研究了以卤水和氨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考察了氨镁比、反应初始温度对氢氧化镁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氨镁比为4:1,反应初始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12.
硬脂酸镁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硬脂酸镁对氢氧化镁进行湿法表面改性,考察了硬脂酸镁用量、改性温度及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改性前后氢氧化镁阻燃剂粉体的活化指数、吸油值及其在分散介质(液体石蜡)中的黏度等表面物化性能来评价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从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同时采用红外谱图研究了硬脂酸镁与氢氧化镁表面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硬脂酸镁用量为3%,改性温度为90℃,改性时间为40min的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性能优良,活化指数达99.4%,吸油值由改性前的78.6%降至40%,黏度较改性前明显降低,硬脂酸镁分子在氢氧化镁表面发生化学吸附键合。  相似文献   

13.
食用氯化镁的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氯化镁作为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食盐、矿泉水、医药等行业。2003年12月11日,中国首发了《食用氯化镁》行业标准,并把食品级氯化镁确定为食品稳定剂和凝固剂。介绍了中国食用氯化镁的生产现状及生产方法,并对其应用范围及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镁具有阻燃、消烟、填充多种功能,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环保型阻燃材料。实验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氢氧化镁阻燃剂进行了湿法表面改性研究,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粉体进行了黏度、吸油值、堆积密度及红外光谱等表面物化性能表征,从而确定最佳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对氢氧化镁的最佳改性时间为60 m in,改性温度为90℃,改性剂用量为2%。改性前后氢氧化镁粉体红外光谱图的对比分析显示氢氧化镁表面有新的化学键形成。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硬脂酸锌对氢氧化铝进行湿法表面改性研究,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铝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活化指数、黏度、吸油值等表面物化性能,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铝粉体进行了表征,从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最佳的工艺条件:m(改性剂)∶m(氢氧化铝)为0.015∶1,改性温度为90℃,改性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6.
焦建丽 《化工科技市场》2010,33(3):39-40,46
介绍了一种由菱镁矿生产特种硅钢级氧化镁的工艺,讨论了轻烧粉乳液浓度、碳化时间、煅烧温度等反应条件对硅钢级氧化镁质量的影响,并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罡 《化工科技市场》2010,33(5):22-24,32
1万t防结块工业硝酸钾的生产装置选用硝酸镁与氯化钾为原料,采用新研究开发的复分解循环反应法生产硝酸钾新工艺,副产品为六水氯化镁,六水氯化镁含少量硝酸钾,故称之为氮钾镁肥。简要介绍了生产装置的工艺原理流程、主要设备选型、产品质量、主要经济技术数据、"三废"防治等。本生产投资少,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硬脂酸钠对碳酸钙进行湿法表面改性研究。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沉降速度和活化指数等表面物化性能评价了碳酸钙粉体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2%(质量分数),改性时间1h,改性温度85℃。改性后的碳酸钙粉体表面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沉降速度减慢,活化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