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从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之后,又有30余家校图书馆相继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本文概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和方法,以求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得到长足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苏科技信息》2019,(32):17-21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考察日本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理论研究、政策规定和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全面了解日本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和实践,为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服务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日本学科馆员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参考欧美,但现行的人才培养制度和人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本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日本的各大学图书馆也在不断摸索可行的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服务方式,形成了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阐述学科馆员的概念、学科馆员制度的兴起和发展,探讨了建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并对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于淼 《江苏科技信息》2024,(5):89-93+101
学科馆员制度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每一次学科馆员角色的转变都意味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图书馆职能的提升与延展。文章对国内外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和图书馆学科馆员这一角色的发展脉络、含义界定进行了梳理,以此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情况、学科服务开展情况、学科馆员专业能力要求、用户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终构建出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体系培养模型,同时为其职业发展路径提出规划。  相似文献   

5.
分析第一代学科馆员制度的缺陷,从学科馆员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相比于第一代学科馆员的新职责等角度对新一代学科馆员制度内涵进行剖析,对发展和完善该制度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第一代学科馆员制度的缺陷,从学科馆员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相比于第一代学科馆员的新职责等角度对新一代学科馆员制度内涵进行剖析,对发展和完善该制度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井冈山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况及在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阐述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并探讨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地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相似文献   

8.
以井冈山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况及在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阐述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并探讨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地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学科资源导航、学科服务内容、学科馆员建设、学科平台建设4个角度,对东北三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展开调查,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扩展学科服务内容,加强学科特色资源建设;充实学科馆员人力资源,优化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完善学科服务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学科馆员制度系保证学科馆员为对口读者群提供专、精、深信息服务而制定的保障措施。其对学科馆员的选聘、培养、考评、职责提出很高要求,在收入上也较普通馆员从优。  相似文献   

11.
学科馆员制度系保证学科馆员为对口读者群提供专、精、深信息服务而制定的保障措施。其对学科馆员的选聘、培养、考评、职责提出很高要求,在收入上也较普通馆员从优。  相似文献   

12.
李秋彤 《黑河学刊》2011,(8):177-177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开创了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先河,随后许多大学高校图书馆相继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关键在于学科馆员的工作态度、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去实现其工作责任。本文就新时期图书馆员的工作职责及专业素质的培养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介绍了学科馆员的概念和产生,重点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对学科馆员实施激励,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当在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学科馆员实施激励。  相似文献   

14.
彭文凤  徐珍珍 《魅力中国》2010,(29):215-215
随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信息需求的提高,具有跨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在图书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中分析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类型及建设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最后研究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兴起已有十几年,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需完善。文章阐述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并就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快速发展及创新。  相似文献   

16.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标志,是连接图书馆与院系的桥梁,是图书馆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学科馆员工作覆盖面广,专业性强,需要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学科馆员可以宣传学科资源,开发、优化学科资源,可以开展多元化的学科咨询服务,保障对口学科的信息需求,组织学科用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介绍了学科馆员的概念和产生,重点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对学科馆员实施激励,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当在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学科馆员实施激励.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植入式学科服务"的概念,通过所服务学科与学科馆员的合作共赢,实现知识产权学科馆员制度以及知识产权学科馆员的可成长性。将该制度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了探索式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黄晓艳 《黑河学刊》2014,(10):131-134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已走过16个春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名校率先采用,成绩斐然;在知识经济环境及便捷网络条件下,高校师生的知识信息需求也日益增长,学科馆员制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水平的必要服务模式。但原学科馆员制定位较高,各地方本科高校的具体情况又千差万别,若要该创新采用学科馆员制度并真正带来实效,可行性论证举足轻重。本文立足地方本科高校实际,借助SWOT分析工具,为地方高校推行学科馆员制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论证,可为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学科馆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指出,在提高图书馆资源、设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提高学科馆员的"软实力"显得更为重要,而创新服务模式和提高学科馆员的整体素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