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整个哲学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最具力度的一个部分.在这个理论中,马克思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批判,在批判中创立未来科学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在马克思那里,是从否定的、虚假的角度来使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概念的,进而揭露其本质特征是虚假性.本文通过对这种虚假性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出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正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核心,具有划时代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整个哲学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最具力度的一个部分。在这个理论中,马克思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批判,在批判中创立未来科学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在马克思那里,是从否定的、虚假的角度来使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概念的,进而揭露其本质特征是虚假性。本文通过对这种虚假性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出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正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核心,具有划时代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及人的理想发展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首次提出“完整的人”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占有其自身全面的本质,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现实的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概念为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符合客观实际的方法论,科学地提出以“实践”的方法实现“共产主义”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回溯马克思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可以发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的本质差别在于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不同.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终极理想就是实现社会中现实的个人对劳动时间的关注,以及通过占有自由劳动时间而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现代化运动过程中的理论视域内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关于正义观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关于分配正义的批判性继承,在辩证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不合理性,从而构想出未来共产主义制度下分配的正义性。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是在马克思分配正义观指导下实现的,在分配制度、分配方式、社会保障、引导消费以及自由时间运用等方面无不体现了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究竟指向何方,这是理论界争议很大的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相伴发展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在由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过程中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因此,充分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弄清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对其做出制度性分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作为生态学家的一系列辩护不应该是没有前提的.有一种通行的做法就是从文本中直接抠取出那些涉及“自然”的字眼,并展开复杂的逻辑分析.这种做法极有可能冒着降格马克思思想价值的风险,甚至让人产生混乱:马克思扮演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同样,科学技术、道德批判等手段能否使人类走出生态危机?马克思对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看法又是什么?要阐明上述这些问题应该回归到唯物史观的理论范域内,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对资本社会的分析和对人类理想状态的坚定追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反对"市民社会是观念产物"的观点,指出一切观念和现实关系都被黑格尔理解成内在的想象活动,消除个人私利的普遍理性国家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也只能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因此通过对现实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还原了市民社会和家庭中真正现实的个体,逐渐开辟出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往理论以其科学的交往实践观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现实价值。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其理论的现实意义更显其重要性。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世界历史的形成以及共产主义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对这几组关系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试图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补充和超越马克思.鲍德里亚企图以消费社会的视角来切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并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以消费社会这种新的异化形式来发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学说.但是在对劳动的理解上,他没有分析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即在不同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三是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密切的哲学关联,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使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主体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体性存在内在契合.资本主体性是指资本反客为主,攫取了人的主体性,成为吞噬和控制一切非资本之物的霸权,并最终导致“人受抽象统治”的生存状态.主体形而上学通过确立资本的主体地位在现实层面实现了对人的统治.马克思通过理论和经济层面的双重主体性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体性的虚幻性,把人从资本统治中解放出来是马克思寻求的人的解放之路.马克思主体性批判采取了社会历史批判方式,不仅对主体性的“副本”进行批判,还对主体性的“原本”进行批判,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现实维度,彰显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具备了超强的生命力,<宣言>中所蕴含的批判、实践、理想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内涵.不管社会主义阵营遭遇怎样的波折,资本主义社会经历怎样的调整,都不能改变<共产党宣言>对现实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因此,作为一套基于批判、立足实践、指向未来的建设性学说,它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初经济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此文本中,马克思主要立足于人本主义哲学立场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和否定,并论证未来共产主义即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向“人”的本质的复归。这种人本主义哲学立场还没有离开“哲学基地”。  相似文献   

15.
从人本的角度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当前学界的一个特点,而且应当说,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并成为近些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生态思想中蕴含了美好生活愿景的丰富意蕴。他批判了资本逻辑所主导的生产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对美好生活的阻碍,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自由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唯一源泉,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是美好生活实现的必然前提。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美好生活向度,全面勾勒了美好生活的基本形态,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为我国发挥制度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论述。以往有的论者,常常局限于马克思的某 一经典论述来探讨人的本质,未着眼于马克思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本质观。马克思认识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实 践——社会——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8.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重要工具。在表现形式分析上,马克思以劳动异化为基点,认为异化是剥削劳动带来人的异化;在问题角度分析上,马克思将异化角度放在经济领域,着重分析资本主义不平等经济关系;在问题解决即如何扬弃异化上,马克思从科学实践观的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底蕴,提出变革现实的革命途径。马克思对劳动异化从产生到扬弃分析过程表明,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人的本质规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中心线索,是人类理想社会的价值目标。自由问题是各种思想体系的重要议题,也是马克思学说的中心问题和理论主题。"政治自由"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真正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是马克思不同阶段的著作都有"政治自由"的思想。虽然政治自由并非马克思的终极目标,但是为了人类的幸福,政治自由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目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是对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关系的科学设想,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对于"个人所有制"涵义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争论焦点多数是针对译文的而非理论本身。通过对《资本论》第一卷德文四个不同版本及其中译版的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更应该理解为重新建立生产资料全社会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