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瑜 《秘书工作》2007,(5):42-43
我们在撰写文稿时,如果适当地使用一些成语,常常会使文稿生动简洁、形象鲜明.因此,掌握一些成语知识,对我们写好文稿很有帮助.这里,我浅析一下成语"逐鹿中原"和"鹿死谁手"的含义和由来,供广大秘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闻实 《成功之路》2012,(4):47-48
“温故知新”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孔子教导他的学生说:“如果能从温习的旧知识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这句名言,精辟地阐明了温习已学知识和获得新知识之间的关系。新知识和已有知识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  相似文献   

3.
成钢 《上海质量》2003,(7):27-28
早在1996年夏天,笔者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一个大型书市展览会上,看到一本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当时刚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缩印本).翻开该书,看到"缩印本出版说明"中提到"改正原书一些错误……"的字样,不禁引起了我的兴趣.尽管家里已经有一本也是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但还想看看新出版的"缩印本"对原版本究竟有哪些"改正",于是当即掏钱买了一本"缩印本".  相似文献   

4.
今年有个成语成了"明星",频频亮相于报端和网络,它就是"美轮美奂".何至于此呢?原因有二:在一次晚会上,某著名女主持人用"美轮美奂"来形容舞蹈《小城雨巷》之美;某著名教授紧随其后,在《百家讲坛》讲《庄子》时称赞舞蹈《千手观音》真是"美轮美奂".  相似文献   

5.
说到"五毒俱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一个贬义成语,用来形容某一个人时,那个人简直就是坏得没法再坏了,不但不成器,而且千刀万剐都不解恨。其实,这是一个误传的成语,"五毒"最初指的可不是什么危害社会的某些劣迹、某类人,而是五种济世良药。最初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载:"凡疗伤,以五毒攻之。"此"五毒",据文献记载指的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这五种药材,虽说毒性较强,但药力亦猛,故也被医家称为"灵丹"。"五毒"各具非凡的药性和药力:石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意义的整体性、形成的历史性三大特点.有些成语由于字音与其他成语相同或相近,很容易造成混淆,望文生义.例如,"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仅一字之差,其语义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隆冬时节,《劳动合同法》与《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两法")知识电视大赛在京城决出分晓。这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知识比赛和名次争夺,而是"两法"宣传的一次全民总动员和劳动保障法律知识的一次全民大普及。由此,历时近三个月的"两法"知识电视大赛也圆满结束。实际上,随着1月1日"两法"的实施,这次电视大赛只是拉开了"两法"宣传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陈国基 《企业导报》2013,(9):255-256
<正>一、背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创造公司》一书中指出,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与"显性知识"(Explici Knowledge)。"隐性知识"就是指未经正式化(Formalize)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者或员工的经验、技术、文化、习惯等,是属  相似文献   

9.
"望其项背"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成语,多用于否定句式,很多成语词典和语词词典都收录了它.尽管各种词典的解释不完全相同,但其表示"有希望赶上或达到"的基本语义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正热心的看客朋友您猜对了,本文之题《因"审"守"旧"》是从成语"因循守旧"化用而来,但意思却截然不同。只要看完这篇短文,您就会领略"审"之事、理解"旧"之情。现在,请您在繁忙中偷个闲,跟上我的思绪与文路,沿途探访一下我那因"审"守"旧"的心路历程吧。在吉安县审计局虽然已有五个年头了,可我在审计战线仍是一名新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  相似文献   

11.
《数据》2013,(7):2
北京政府统计为实现多平台数据解读的要求,满足信息服务受众的需要,从2013年7月起,精心策划"数据时间"栏目正式登陆置业频道。北京广播电视台数字电视置业频道(歌华有线电视75频道),资讯内容涵盖财经、政策法规、房产买卖、家居装修、休闲收藏等诸多版块,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生活信息服务。"数据时间"开播初期以播出《数说北京》节目为主,并将逐步增加《统计新闻发布会实况》、《记者面对面》、《统计人风采》、《统计文化》、《统计知识大讲堂》等诸多内容。届时会把更多的统计知识、统计理论、统计数据以及统计人风采以生动、形象的电视手段传递给公众,让热爱统计的观众和统计人拥有一个电视上的"家"。"数据时间",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企业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员工的知识以及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做出的业迹.知识大体分为显形知识和隐形知识.多年来,围绕"知识管理"这一议题展开了不少讨论.然而,最近重提"知识管理"大都与技术进步有关.它为企业内部分享和利用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不忍卒读"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各种媒介或秘书工作者的大作上常常可以见到它的影踪,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列举了'醉里挑灯看剑'等几件壮事,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又将无限感慨蕴含其中,令人不忍卒读."又如"不忍卒读的学术垃圾--评江苏教育出版社版《精神生活》中译本."可是,"不忍卒读"在第一句中是褒义词,但在第二句中却成了贬义词,那么到底"不忍卒读"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4.
玉兔在中国古代是月亮的象征,成语"金鸟西坠,玉兔东升"便将太阳比作金鸟,而把月亮比作玉兔.《楚辞·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是向天体提出了挑战:"月亮,它具有什么神力,消亡了又可再生?究竟是为何,要抚育个兔儿在怀中?"问题虽被发现,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作答.  相似文献   

15.
一、从成语"沈诗任笔"看任昉的写作才能 在南北朝之前,古人并没有认识到公文写作和文学创作的性质及规律的本质差异,当时所有文章统统被称为"文学",所以一般"古代文学作品选"中收录的先秦两汉魏晋的作品,有不少并不具有文学"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征,例如《谏逐客书》《论贵粟疏》《出师表》等,都是典型的公文.  相似文献   

16.
3.3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进行创新必不可少的平台,是最好的知识传递方法,一个创新型的组织需要人才和群体智慧,詹姆斯&#183;苏洛维克在著作《群体智慧》中指出:突破往往不是来自天才,而是集体的知识。因此做好知识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杨乐 《数据》2012,(9):12-13
正"他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将知识工作和知识资本自由传送的平台。这一平台可以将各种工作任务分解、分配、生产并最后组合到一起。这给我们的工作,尤其是那些依赖智力的工作,带来了崭新的自由。"美国著名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告诉我们:这,就是外包。  相似文献   

18.
一、王题 循法辨误求真鉴行 二、宗旨和目的 进一步贯彻实施《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继续营造房屋登记领域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提高登记人员运用法律知识能力,强化对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的理解。以生动而复杂的实务案例为载体,融合大量的民法、物权法、行政法等法理知识,让参与者在通读法律故事的过程中查找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错漏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2011,(7):F0003-F0003
一、主题 循法辨误 求真鉴行 二、宗旨和目的 进一步贯彻实施《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继续营造房屋登记领域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提高登记人员运用法律知识能力,强化对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的理解。以生动而复杂的实务案例为载体,融合大量的民法、物权法、行政法等法理知识,让参与者在通读法律故事的过程中查找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错漏之...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用学的飞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去认识语言的本质属性和运行机制。因为有心理推导等因素的参与才形成了新兴成语,在交际过程中,认知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更是制约着它们的使用。本文以"人艰不拆"等新兴成语为例,运用关联理论去探讨新兴成语在认知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着重分析新兴成语在交际中的认知过程,目的在于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