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控制权性质、管理层持股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国情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与管理层持股的关系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公司有效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二者在形式上均与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变量Tobin’Q值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所不同的是,由于受控制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55.78%)远大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14.57%)。说明为了调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层的积极性,国家须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包括公司控制权的丧失。倒U型的曲线关系的存在,也表明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制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另外,利益趋同效应与掘壕自守效应的存在,使与股权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Jensen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在充分考虑公司成长机会影响的前提下,系统地对管理层持股与过度投资一自由现金流量敏感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量时,中国上市公司有动机从事过度投资.管理层持股能够减轻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且与过度投资一自由现金流量敏感性在形式上呈正U型的曲线关系,并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为34.64%时达到最优.正U型的曲线关系的存在,表明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协调股东和管理者利益冲突的激励机制,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超出该范围,反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使与股权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成为必要.不过,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最优持股比例,介于0-34.64%的负相关阶段,说明现阶段,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有助于提高股东与管理者利益的一致性,降低过度投资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现状与公司治理效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基本上掌握在第一大股东手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指标Herfindal指数与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指标Tobin’Q值呈现出显著的正U型曲线关系,其分别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3.38%、Herfindal指数为0.343时,Tobin’Q值达到最低。多数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38%,股权集中度小于0.343。这说明,目前就整体而言,第一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表现差强人意。另外,国有性质的第一大股东比非国有性质的第一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表现更差,亦即更无效。  相似文献   

4.
娄权 《当代经济管理》2006,28(3):97-100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4年度4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控股股东与资本结构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而考察控股股东的作用,究竟是隧道挖掘还是利益趋同。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公司规模、特别处理以及行业的综合影响之后,资产负债率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证据表明,资产负债率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呈U型曲线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5.9%时,证据支持隧道挖掘效应,控股股东会选择较少的负债,而把资金留在公司方便自己的掏空行为。反之,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5.9%时,证据支持利益趋同效应,它会选择较多的负债,充分利用负债的财务杠杆和税盾作用,用心经营公司。该U型曲线关系揭示了控股股东存在相机选择资本结构的行为,同时存在隧道挖掘效应和利益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上证A股制造业中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2006~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国有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表明国有股持股比例在一定区间内,随着政府持股比例增加,政府对公司的干预渐强,公司的市场化程度降低,因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当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后,公司总体业绩将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财务舞弊公司在2002-2007年受处罚或受谴责公告的前一年至公告后三年的五年面板数据,探析了反映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综合指数G指标及相关指标与审计质量相关关系,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董事会持股比例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论是:公司治理综合指标越高,审计质量越好;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两职合一与董事会平稳性与审计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在不同的门槛值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U型关系,董事会持股比例较小时,其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出发,建立一个不同股权结构下银行治理效率变化和治理制度演化的理论模型,探讨外国所有权与国内银行治理制度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之间的有效制衡关系是实现银行治理效率的最优安排;只要外国所有权的制度质量高,并且股权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超过一定的阀值,就可以实现国内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向国际先进的治理制度演化。为实现我国银行改革的预期目标,监管当局应增加外国股权投资者的制度质量评估,适当提高持股比例、延长持股年限,促使战略投资者与国内银行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2012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等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差;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家族上市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公司治理结构中抽调出以往研究较少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监事会人数作为变量,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同时,又将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作为审计费用的替代指标来研究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了中国663家A股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U型关系;监事会人数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审计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它是股票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 - 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借助修正的Jones模型就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在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情形下,企业高管人员为了追求高额报酬有积极性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同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股份制商业银行与一般上市公司从董事的规模、组织结构、董事构成和董事会治理的绩效进行比较,得出虽然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优于一般上市公司,但是还有其不足,如存在内部控制、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等。因此要针对不足提出对策,完善其内部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外部治理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系统风险提高和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激化的原因。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是导致我国债权人治理低效的重要原因,而债权人治理低效激化了公司的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问题。随着政府干预的降低,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长期债务的治理效率有所提高,债权人风险得到控制。但是,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债权人治理的漏洞,转而利用短期债务进行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这为债权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是决定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有其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这两个方面人手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外学者发现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会对业绩预告产生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会基于自身利益对业绩预告进行干预,调整市场对企业的预期,进而调整股价,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基于此,中国应加强内部人动机与业绩预告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及公司特征对内部人动机影响的研究,利益相关者应该联系上市公司具体特征和其他对外披露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已初具规模,公司治理是促进上市公司发展的基本策略。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培育的有效方式。公司治理理论应充分吸收知识产权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产权理论与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融合可以在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治理与利益相关者治理等六个方面展...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问题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经营结构调整和进行机制转型,是影响我国企业进一步改革和提高竞争力的深层次问题。本文从改进公司治理机制面临的复杂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调控机制发挥的各项障碍因素,并且针对其不足提出了若干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均以年报为样本,本文首次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共1150个观测值),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安排能够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产品市场竞争则对部分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替代或互补的效应。本文的实证结论表明,在中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要提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需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此同时,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面临诸多问题,而相应的改革进展迟缓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进入壁垒等方式加强产品市场竞争,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反映股票市场的治理功能。以2004年12月31日之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7家公司为样本,采用抽样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与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出的结论与经典理论推导出来的并不一致,我国股票市场在治理上存在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公司或低成长机会的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为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本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