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估算并比较了广东省36个工业行业考虑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传统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将CO2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估算的TFP低于传统生产率估算结果,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2)考虑CO2排放对高能耗、密集排放行业的TFP冲击很大,其生产率较低且对实际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也很低;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TFP影响不大,其生产率较高,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亦高,且促进了广东整体工业TFP的提高;(3)行业开放度、外资的利用和行业平均工资与传统TFP存在正相关关系,行业结构与传统TFP负相关;(4)行业开放度、外资的利用和行业平均工资与考虑CO2排放的TFP为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与考虑CO2排放的TFP负相关。因此,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随着低碳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忽略与环境相关的碳排放,就会对生产率度量的准确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带来影响。通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兼顾碳排放和3类工业废物排放量(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甘肃省2000年—2010年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碳排放环境约束的实际全要素生产率比不考虑碳排放环境因素的估算低,技术进步是推动甘肃省工业全要素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正在进入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倡导下,工业碳减排成为各政府工作的焦点。基于此,笔者利用含有非合意性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测度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五大区域2005~2010年工业碳排放绩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影响这些区域工业碳排放绩效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层面来看,我国工业碳排放水平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从区域层面来看,工业碳排放绩效不平衡。另外,面板数据模型表明,工业规模结构、产权结构、轻重结构、“三资”工业企业份额等对工业碳排放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并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考察了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碳排放绩效测算表明,行业整体的碳排放绩效在研究期内增加了7.8%,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效率则起抑制作用。收敛性检验表明,各行业碳排放绩效绝对收敛,即行业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FDI可以通过水平技术溢出、前向和后向的垂直技术溢出对行业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静态水平及动态变化——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全要素分析框架下利用环境技术测度了2003~2009年我国各地区工业碳排放绩效的静态水平、动态变化,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对影响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变动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处于上升状态,但整体水平较低,且在区域之间极不平衡;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其改善皆起正向作用,技术进步的作用力度大于技术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因素、能源因素、对外开放以及环境规制等对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技术产业两阶段效率的测算及其提升路径分析——基于改进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它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必须从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挖掘其潜力,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利用改进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0~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和经济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和经济绩效无效率值均为0,西部和东北地区的R&D效率和经济绩效二者变化并不大,但是中部地区变化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研发的无效率因素中政府冗余投入最大;"十一五"区间大多数省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均向集约式协同发展模式靠拢。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强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加强各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和促进科技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1 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并与未考虑不良贷款的情况下得到的银行效率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并没有因为资产规模大而带来更高的收益和绩效,其效率值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未考虑不良贷款时得到的银行效率值低于不良贷款约束下的银行效率,在银行效率的测度中考虑不良贷款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彭聪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59-70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做到科学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达到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均衡与协调,是贵阳市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首先通过借鉴IPCC法构建贵阳工业碳排放强度的测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2013—2020年贵阳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值;其次使用STIRPAT模型从工业从业人数、人均工业总产值、工业产业规模、能源结构、能源强度、能源加工转换率6个方面对影响贵阳工业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可降低贵阳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使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中国66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认为:前沿技术进步是绿色TFP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却比较滞后;66个城市的绿色TFP显示出较大的地区差异,但是存在空间溢出;其中人力资本对绿色TFP的增长不仅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也具有明显的本地促进效应,而R&D仅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促进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我国48个老工业基地37个工业行业2006—2012年的数据,核算其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并运用LMDI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从地区层面看,行业规模和能源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结构和行业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行业层面看,行业规模对37个行业的碳排放均表现出拉动作用,能源强度对7个行业的碳排放起到拉动作用,能源结构对28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具有拉动作用。应适度控制工业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IPCC(2006)以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007)的方法,估算了我国30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199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碳排放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并进行相互比较。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碳排放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缓慢,提升空间很大;从横向来看,各省市碳排放效率水平差距逐年增大,碳排放效率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额增大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7年~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数据,运用基于VAR的计量分析方法 ,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货膨胀是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上来看,通货膨胀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负面影响主要在短期,从中长期来看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但我们必须规避高通胀,从方差分解上来看,通货膨胀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贡献约为8%,说明制约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根本性因素在于工业经济自身,而不是通货膨胀,因此转变工业发展模式,提升工业发展效率成为当前中国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环境资源的约束下,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利用我国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环境技术效率值以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评价了2001—2010期间我国制造业年增长与环境协调性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距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发现,我国制造业年平均ETE呈正U型,2003年是拐点;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增长与环境协调性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从动态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年增长与环境正逐步趋于协调;江苏省制造业年增长与环境高度协调,而青海和宁夏两省区制造业年增长与环境很不协调;技术进步是近几年来我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相协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区域工业效率和技术差异研究——基于共同前沿方法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考虑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的条件下,运用共同前沿法,对我国工业基于区域随机前沿的技术效率、基于共同前沿的技术效率和技术差距比进行了实证性的区域比较,研究发现三大区域工业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面可以用同一共同前沿包络,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比;支持文献中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工业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提升的速度不断下降的结论;通过三大区域之间的技术差距比的变化趋势发现,二元经济特征比较明显地反映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工业技术效率的落差上,而且这种落差随时间的推移出现扩大化的倾向,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在工业经济效率上也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差异还不断扩大;在东部开放、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仍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水果产业占据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加快水果产业升级,是构建中国现代农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水果产业从业人员、生产条件、水果产量等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水果产业发展现状,测算了各地区水果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探究了各地区水果产业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水果产业总体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差异明显;水果产业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呈钻石型技术效率结构状态;水果产业技术效率与各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支农水平、果园种植规模、水果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等均呈正向相关关系。最后,从水果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政府扶持引导、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环渤海地区五省二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和技术无效率影响因子模型,对该地区文化产业技术效率进行了估计,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MS-VAR模型,对碳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碳期货价格并没有受到石油期货指数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碳期货价格受到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Dec12价格受到了道琼斯欧洲公用事业指数和道琼斯金融指数的影响,Dec13和Dec14价格受到道琼斯欧洲公用事业指数和富时100知道的影响,而Dec15价格受到富时100指数、道琼斯欧洲工业指数和道琼斯欧洲金融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运用基于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大多数省份的能源效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转折点一般出现在2006年左右,表明"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政策效果明显;我国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不高,呈现出从东向西梯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征。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电力占能源消耗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资本-劳动比和第二产业比重具有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