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问题仍然是融资难。本文借助于金融缺口理论考察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困境,并从制度性约束和信息不对称视角,深层分析了信贷约束的原因,为化解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应从融资制度安排上进行重点设计。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问题仍然是"融资难"。本文借助于"金融缺口"理论考察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困境,并从制度性约束和信息不对称视角,深层分析了信贷约束的原因,为化解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应从融资制度安排上进行重点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面临"双重信贷配给"时,信息不对称、金融抑制的制度安排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因此,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不仅要加强商业银行信贷合约设计,提高信息生成能力;同时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困境,究其原因,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导致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而银企信息不对称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信号发送障碍是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失灵的关键,政府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职能错位是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因此,要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应该大力发展关系型贷款、积极尝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权”压融资服务体系、发行知识产权金融支持证券、成立政策性科技银行、发展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和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等,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企业的希望仍有较大差距,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仍待提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对称和融资双方主体地位不对称等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不利影响.讨论了以融资模式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思路,提出了在现有政策条件下通过融资模式的创新解决各种制约因素,从而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一些政策建议.最后,列举了一些成功的融资模式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6.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企业、政府、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研究信息披露质量与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同信息披露质量下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2012-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现金-现金流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供应链金融可以减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行缓解;在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情况下,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较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中小企业应积极作为、政府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金融发展平台进行完善以及实施战略与产品创新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涉农中小企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企业急需资金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银行对其进行贷款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再加上金融管制、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金融缺口不能弥补,从而涉农中小企业往往会陷入间接融资困境.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拓展涉农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间接融资创新、建立政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出口贸易、实现政府税收等多方面必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然而因种种原因的存在,中小企业融资在金融市场上受到严重的歧视。本文从不同维度透过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违约风险大、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少等现象,在完善企业财务体系、降低财务风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创造运营融资条件、紧跟产业政策调整企业发展目标、建立企业经营信息数据库、增强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途径不科学、融资法律不健全、信贷配给不及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困难的问题长期以来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文章首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并通过探讨传统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遭遇的融资困境,提出互联网金融如何冲破这些阻碍,为中小企业提供诸如大数据金融、P2P网络信贷、众筹等新的融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规模较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传统融资路径的革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的同时,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章从动态博弈论角度,通过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约束条件,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管理激励机制,并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政府、银行及中小企业三方优化信贷融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融资问题己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并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对称以及信用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中小企业个体信贷融资十分困难。但供应链内中小企业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却具有融资优势。根据UPS发布的《亚洲商业监察》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23%以上的中小企业遭遇现金流困扰,但全国中小企业却有近11万亿元的存货、应收账款。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服务滞后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要素不足是造成银行“慎贷”的原因。本文从改进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拓展银行市场业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金融对中小企业支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自身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银行成本效益约束、政策歧视和担保制度等方面的风险严重制约了信贷配给缺口问题的解决,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现行融资制度缺乏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作用机制。本文以湖北省情为研究背景,研究突破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缺口的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自身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银行成本效益约束、政策歧视和担保制度等方面的风险严重制约了信贷配给缺口问题的解决,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现行融资制度缺乏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作用机制。本文以湖北省情为研究背景,研究突破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缺口的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章从动态博弈论角度,通过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约束条件,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管理激励机制,并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政府、银行及中小企业三方优化信贷融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迫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由此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是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基础,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从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7.
晁根芳 《经济界》2008,(4):76-79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迫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由此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鉴于此,本文认为,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内在基础,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从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18.
王勋 《价值工程》2013,32(1):123-126
文章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融资难情况,基于在信贷过程中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现状,建立了合理的数学和博弈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文章认为银行无法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与风险中取得平衡,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对银行放贷收益也没有确定影响,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逆向选择。文章最后认为银企双方自身无力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并从政府角度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决好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业务关系,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础上,引入关系型信贷,重点阐述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经济性、优越性与可行性。关系型信贷的经济性主要表现在贷款及其投资的竞争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关系型信贷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对我国的宏观环境和金融环境的适应性。作为一种还在不断完善中的制度安排,关系型信贷也有其软肋。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预算软约束;二是信息锁定问题;三是缺少竞争者。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十分突出。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抵押标的缺失、资信水平较差、风控能力不足、信贷偏好影响等问题,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破解途径,提出要大力深化金融创新、强化企业行为自律、设计信贷约束机制、实施企业分类管理,以期为相关部门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