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一些有独特性、创造性的理念和做法,包括:"发展"、"主权"、"责任"三大目标的相辅相成;低调温和、不搞对抗的外交姿态;有理、有节的国际改造观;层次多样、优势互补的复合外交形态;细密结合的外交"四条线";"和谐世界"理念的逐步形成;不断充实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形成中的"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思想;既有连续性又具代际创新的指导方针;渐进、有序的外交转型。这些特色,体现了中国外交在国际变局下的巨大进步,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学探索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建设实际的结合,取得巨大成果,使社会主义建设朝纵深方向不断推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不仅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改革开放置以重要的战略地位,提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阐述"十个结合"重要思想,这十个结合指明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建设实际的结合,取得巨大成果,使社会主义建设朝纵深方向不断推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不仅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改革开放置以重要的战略地位,提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阐述"十个结合"重要思想,这十个结合指明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随着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取得了显著成就。纵观历史上的大国外交,其理论基础或仅为职业外交官的行为指南,或服务于殖民扩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弥合大国外交的权力优势与外交规范的价值吁求之间的鸿沟、走出一条大国外交理论的构建之路是构建和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基础的重要任务。然而,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基础的既有研究对解释性理论与构成性理论不加区分,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等问题。作者在梳理与反思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学理基础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在指导思想方面,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构成性理论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在解释实践方面,共同体理论作为解释性理论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学理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华文明天下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议会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对外交往,还包括省级地方人大的对外交往;不仅包括人大系统联合有关方面开展的针对外国议会的交往,还包括针对国际组织的活动,甚至包括针对某些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交往等外事活动。研究当代中国特色议会外交,要认识它与政府外交的高度统一性、立法机关在其中的主体性以及议会交往的多样性和弹性。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议会外交要处理好议会外交与政府外交、议会外交与政协外交以及全国人大外事与地方人大外事等之间的关系。从发展的角度看,议会外交正在成为贯彻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新的增长点,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信心平台,也日益成为中国管理国际危机和参与国际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改革开放30年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与理论问题。江苏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一些具有我国城市化前沿的特色,对全国产生了示范与借鉴意义。该文对江苏城市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提炼、梳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及未来方向作了比较清晰的展示和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8.
九一一事件以及布什政府在中东地区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引发了欧美学者对公共外交缺位及其复位后能否奏效的深层动因的考察,并由此带动了学术界对全球化时代新公共外交的研究热潮。与传统公共外交相比,新公共外交的"新"主要体现在:强调行为主体多元化,并且更多聚焦非政府行为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和职能;关注以Web2.0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活跃所引发的海量信息生成及其为公共外交专业工作人员带来的严峻挑战;强调公共外交与国内公共事务相一致原则,淡化传统公共外交信息传递"内外有别"的传统套路;关注对公共外交实施效果的考察,其中,公共外交的目标能否与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相一致,公共外交的主管部门在官僚机构中的角色定位成为关乎公共外交成败的核心要素。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势必在全球新公共外交的宏观语境下进行,为此,作者挖掘新公共外交的内涵,透视其发展态势,以期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实践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髙瞻远瞩,纵览全局,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0.
11.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2.
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者金子将史将公共外交定义为提升本国形象,加深外国对本国理解,以国民为对象而非政府的对外外交活动,包括政策发布,文化交流等。而在这其中大众传媒是重要部分。微博等新媒体的运用所形成的新时代“微博外交”正是当代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研究,试图管窥国外对华公共外交,并希望对于中国在“推特”。阵地上对西方进行微博外交这一可能提出分析和建议。研究背景:如今微博用户已突破3.68亿,如此庞大人群,广大受众.如何善用其中并提升自身国家形象,是新时代公共外交发展的新课题。正因如此一大批外国政府微博在国内突起,已将我国作为世界公共外交战场。如“美国驻华大使馆”.“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等。他们利用不足140字的简短文字,并配上图片,赢得众多粉丝,树立了自己的国家形象。其中日本驻华使馆的官方微博值得关注,其在具有东方国家特质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公共外交的手法,建立了一个特别的国家形象。这也符合日本政府在《チャレンジ2001-21世紀に向けた日本タト交の課題》所悦'T信頼される日本jとしての目標の追求".即被信赖的日本这一理念。而“漫画首相”麻生太郎美子现代公共タト交的演讲中更是提出:"タト務省に、それをもっと推し進める手助けを、どうかさせてください。一緒に夢を売り、ニッポン印を磨いていきましょう"ぺ即协助外磅省。推销日本梦。打造日本形象。该微博在公共外交中的不断前进,对于新时代我国公共外交的建设,特别是其中对于微博外交的借鉴,以及我国传播“中国梦”这一理念。提升国家形象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此外,作为东方文明的一部分,其外交公关手段具有鲜明东方特色,如为我? 相似文献
14.
15.
16.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刍议政治文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的外交对目前我国的政治文化研究和外交研究都具有重犬的意义。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外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国意识、灵活务实、和合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外交思想析论北大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对外工作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思想因应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化等时代条件,以“十个坚持”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主要路径和根本保障等重大问题,展现出倡导持久和平、推动持续发展、促进平等合作和实现互利共赢等鲜明特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化了我党对新型大国外交的规律性认识,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