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书传 《金融博览》2021,(11):20-21
24小时独处计划,是一个可以不断进行的实验性艺术项目,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因此,在本质上它是一个具有深度交互特征的、有着明显社会学意义的艺术项目.这个项目开始于2018年. 2018年,我作为策展人受到坡美术馆的展览邀请,将南京建邺区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遗留物——总共有8个玻璃盒子——作为展览的实施地,针对有异于常规的白盒子美术馆的展览空间.我为这8个玻璃盒子的项目提出了"24小时美术馆"的概念,并在这个概念下实施了24小时独处计划,使用其中1个不到50平方米的玻璃盒子.在这个玻璃盒子里,仅放置一桌、一椅、一床、一灯,将这些空间免费提供给任何自愿报名在玻璃盒子里进行24小时独处的个人.按照设定,每个人的24小时都是要独一无二的,即使每个人都把手机拿进来,都在看手机,都在玩手机,这个结果也是成立的,因为手机让社会变了,独处也变成了社交的附庸,那么24小时独处对于多数人就是无法成立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常常感动     
周宁 《深交所》2008,(4):50-51
充满激情和感动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在阿拉善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充实和令人留恋。回到深圳,每当自己一个人静静独处的时候,这一周的  相似文献   

3.
孟季娟 《中国外资》2013,(24):298-298
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依靠于每个公民个体道德水准的提升。而一个人道德水准以及人格的高低尤为显著地表现为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所以人们强调“慎独”。  相似文献   

4.
"领投+跟投"的股权众筹模式即在众筹过程中由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人作为"领投人",众多跟投人选择跟投.这种模式最初发端于国外的股权众筹平台Angelist.AngelList把这种创新性的模式称之为Syndicat (辛迪加),可以翻译为联合投资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对于理查德·布兰森及其维珍的印象,大多来自"道听途说"。不过,这还得仰仗于布兰森超强的个人营销能力。除去企业家的身份之外,布兰森还是一个不时语出惊人的专栏作者、畅销书作家;是一个会去南非乌鲁萨巴狩猎,敢独身一人乘热气球从缅因州到爱尔兰的冒险家。此外,他还是一个会在英格兰海湾滩头对着记者裸奔、开着坦克在时代广场上把堆成小山的可口可乐辗得像香槟一样砰砰乱响的"疯子"和"怪咖"。  相似文献   

6.
现在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跟语言有关,也跟思维和判断推理有关,并且研究隐喻离不开隐喻概念。文章以楚辞《离骚》中"人是植物"隐喻概念为分析重点,结合人们的日常话语,以揭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一现在隐喻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蔡雅妮最早是《第一财经周刊》的编辑。2012年3月她辞职"宅"在家后发现,困扰自己的烦恼竟然是——吃。以前工作时要么点外卖,要么和工作伙伴聚餐。"那时食物在我的生活当中就只是经过,并没有去跟它对话。可是当你一个人每天要考虑吃什么的时候,食物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和身边的单身人士聊起此事,多有同感:"一个人吃饭,孤单乏味。对付一下就行了……"殊不知,时间长了既伤胃又毁身体。"其实,一个人吃饭,更不能随便,不能将就,它是静静享受、慢慢品味的最佳时光。"在蔡雅妮看来,食物有超乎想象的治愈力量,能填饱肚子,更能  相似文献   

8.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朱熹对慎独的解释为: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有学者认为慎独的独并非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心理上的未发或未与外物接触,即内在的意志、意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谨慎不苟。《辞海》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相似文献   

9.
齐树峰 《理财》2011,(10):30-31
在一片广阔无垠的田野上,一个少年扛着锄头跟在父亲后面赶着去忙农活……许多年以后,这个似乎命中注定一辈子要跟土地打交道的少年,却让人难以置信地打造出了国际知名品牌"宜华木业"。如今,他创办的宜华集团产值超过100亿元,他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木业大王"。  相似文献   

10.
"我‘被中产'了."这是某公司白领小丁跟同事说的一句自嘲式的玩笑话...其实,这也不单纯是一句玩笑话,像小丁一样的很多人之所以有"被中产"的感觉,是缘自亚行近日发布的一个题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该报告称,每天消费额在2~20美元之间的群体皆可划入"中产阶层".照此标准划分,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为8.17亿人,超过人口总数的60%.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公司坐稳三年人事部绩效考核主管的白领亚琪,在工作中对谁都是一副不变的微笑,跟谁都能聊得来,动不动就"哥"啊、"姐"啊地挂在嘴上。一个挺随和的女子,近来不知不觉被人戳起了脊梁骨,有些好姐妹在她走过后指指点点,亚琪偶尔听见背后的流言飞语,顿时觉得后背上一阵发凉。这是怎么了?自己好端端的,缘何一夜之间成为同事们"指点江山"般议论的靶子?  相似文献   

12.
陈敏华 《上海保险》2015,(4):39-40,46
上海话里有一个词叫"打桩模子",是指站在特定的交易场所门口,嘴巴不停地忽悠,万事都能搞定的人,因其站在那里腿脚上下不停地抖动,神似打桩机,故称"打桩模子",又俗称"黄牛"或"托"。上海的"黄牛"史,跟上海开埠170多年的历史一样长,这个群体,转战于各行各业,无孔不入,善于钻营。交通事故"人伤黄  相似文献   

13.
"用一个指标(如投资报酬率)就可以判断公司精益生产的推行是否成功,那该多好!"这番话出自一位经理,其公司刚开始推行精益生产。事实上,不止他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在我对如何评估精益生产绩效进行的实地调查中,来自不同公司的经理们都跟我表达过类似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理财>编辑: 您好! 说我被"卡"住了,一点也不为过,但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也有这种困惑.因为现在这个社会,不管你在哪种场合下,"啪"地一下打开钱包,如果里面的卡片让人眼花缭乱的话,有些人就会对你刮目相看.换言之,在今天卡片这玩意儿已成为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不管你承认与否,这些五花八门的卡片,在现实中的确有意无意地折射出持卡人的身价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春节日历     
春节是和中国人血脉相连的一个节日.实际上,春节的前前后后,每一天都有讲究,每一天都有安排,密密麻麻地安插在这一小方时节,形成了中国春节独有的民俗日历.  相似文献   

16.
幸福的白马王子2011年3月的某天,我正在办公室里上网逛论坛。以前跟我同一个办公室的一个小姑娘敲门进来,递给我一个"红色炸弹"。尽管在心里默默地哀悼我那即将被剥削的荷包,出于礼貌,我还是以极大的热情跟小姑娘打听了她的白马王子。女孩子一聊起自己的白马王子和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憧憬,往往都是口若悬河,刹不住车的。  相似文献   

17.
当我向朋友抱怨,最近常因经济问题跟老公吵架时,朋友给了我一个律议:"你应该弄个账本,先弄清楚钱到底都花在哪里了."我一听就乐了:"记账?多老土啊!"朋友笑了笑,说:"你错了,现在好多人都拥有自己的网络账本,养成了记账习惯.将账单在网上公开,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可以发现很多与钱有关的人和事,感受很多与钱有关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有的人喜欢独处,不羡荣华:也有的人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对于这两者,我们都无从指责.而我更敬仰那些能把孤独当成一种责任.一种奉献的人.他们就像山中的野花,虽然没有人理解却一样盛开、吐芳.  相似文献   

19.
独处     
独处,并不意味寂寥孤僻,并不代表落魄叛逆,独处,无需道具假面,处心积虑;无需西装革履,中规中矩;随你吟风弄月,意气风发,随你洗耳恭听,柔肠百结。想笑就笑,其乐融融:想哭就哭,其昧亦无穷。独处,许是一种矜持,一种蛰伏:许是一种放逐,一种爆发。它是沉思反省,归纳总结的大好良机,也是高屋建瓴,展望未来的绝佳境地。  相似文献   

20.
向乘民 《金融博览》2009,(23):75-75
生活中,有的人喜欢独处,不羡荣华;也有的人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对于这两者,我们都无从指责。而我更敬仰那些能把孤独当成一种责任、种奉献的人。他们就像山中的野花,虽然没有人理解却样盛开、吐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