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沪市A股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同63个月的月收盘价为研究样本,在保持Debondt和Thaler的经典实证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中国沪市A股市场进行过度反应现象检验,并将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经过检验,第一种方法检验出沪市A股市场存在反应不足现象,第二种方法检验出沪市A股市场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或反应不足现象,市场出现反转模式,两种方法都可以说明中国的证券市场,至少是沪市A股市场存在着异常现象.有效市场假说、行为经济学和中国证券市场现状的解释,可以理解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各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异常现象,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本文以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作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股市中出现的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起因、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只有对股市行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采用相应的反转、动量策略,才能够取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由于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导致证券市场上出现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现象.这两个现象已经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阐明了传统金融理论下信息与价格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具体表现和形成原因.鉴于对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之后股价收益率相关系数的实证检验,证明了我国市场上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现象的存在,并针对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从投资者投资策略和监管当局的管理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在认知过程存在认知偏差,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客观存在对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国内外的实证研究都证实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存在对信息的过度反应,但是对于过度反应持续时间不同市场有不同情况。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的理论研究构建投资组合,把行为投资策略与传统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相结合更好预测未来股票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使股票市场存在着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市场并非完全有效。笔者研究了2008年熊市前后,市场过度反应现象,并对比了市场反弹期间不同投资策略的绩效优劣。2008年熊市及其后一年反弹期间,A股存在较为明显过度反应。在熊市反弹时,“输者组合”是表现最好的投资组合,而“赢者组合”则是最不应该持有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李小华 《商业研究》2005,185(19):19-22
在证券市场上,由于投资者在做决策时存在着典型性偏差、易获得性偏差、锚定和参照系偏差,使得投资者不可能像传统金融理论认为的那样完全理性地做出反应。投资者在反应时往往不是反应不足就是反应过度,所以面对的是一个非有效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郝为可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41-142
在投资者异质背景下对我国股市的过度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表现差别很大,短期内个人投资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短期反应不足,而机构投资者则主导了长期内过度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李娜 《致富时代》2011,(5):74-74
最近几年,股票价格对新信息发布后的调整过程越来越受到金融界得关注。股票价格对公开信息的调整速度能够直接反应证券市场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进而检验市场的有效性或者说是市场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异常交易的意义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新兴转型市场经济国家股票市场的建立和运行,金融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异常现象",如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与股价泡沫、股价对市场信息的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税收政策影响下的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房地产板块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并从三个方面提出缓解过度反应现象的对策,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策时效、加强投资者教育。  相似文献   

11.
B/M效应和规模效应是股票市场中比较重要的异常现象,反应了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局限性。本文认为,中国股市B/M效应和规模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风险溢价和市场过度反应对股票收益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谢振东  罗强  黄鹂 《商场现代化》2005,(33):357-358
B/M效应和规模效应是股票市场中比较重要的异常现象,反应了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局限性.本文认为,中国股市B/M效应和规模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风险溢价和市场过度反应对股票收益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年报数据为样本,以盈余反应系数为工具,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其他综合收益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及其持续性的保守估计和投资者认知能力不足有关.该负向关系在审计质量低、股东关联度高、高管持股比例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及2014年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更后更为显著.本文进一步从其他综合收益与未预期盈余波动和盈余持续性的关系两方面进行了内在机理检验.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有关行为金融型共同基金的讨论,本文提出结合动量策略与反向策略的特性,组合成综合策略的构想.以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建构出以代表性偏误、过度反应、反应不足,以及过度自信为选股标准之“动态多因子行为金融投资组合”.并且在实证中对综合策略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若个别策略皆为动量策略时,各综合策略之每月平均利润为个别策略每月平均利润之线性加总,且其利润在5%水平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曾传滔  赵草原 《商》2014,(28):135-135
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但近年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并不具备无限的理性。金融市场上存在大量如过度自信、羊群效应等市场异常现象,传统金融学理论对这些异象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为此应用行为金融学来分析解释这些市场异常现象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廖伟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193-194
采用实证研究法对无保留加强调、保留和无法表示等三类非标准审计意见市场反应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资本市场在非标准审计意见披露前后的较短时窗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但无保留加强调意见与保留意见的市场反应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企业应积极关注自身信用行为,这样才能获得积极的市场反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各种信用行为,探究其带来的市场反应,包含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两个方面,最后就上市公司信用行为获得更多正向积极的市场反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幅度过大,政府调控效应不明显.本文拟采用新的角度,应用行为金融学中的噪声交易理论,通过引入一个含有过度反应系数的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房地产市场中噪声交易者的过度反应行为对房价波动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证券市场的各种现象和有效市场的异常现象完全相悖,为此需要引入全新的理论完善传统金融市场理论。文章对如何使用行为金融学解释有效市场异常展开研究,分析目前有效市场存在的不足,然后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解释有效市场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李思龙 《商》2012,(17):120-120
随着股票回购的日益普及,回购方式影响市场作用机制和理论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国内外股票回购市场反应问题研究成果进行进行了简单梳理和综述,并比较详细介绍了国内股票回购影响市场的实证分析结果,并对当前股票回购市场反应问题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