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邦山 《经济师》2005,(4):96-9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重视提高全民精神素质的必然 ,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 ,是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营造校园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 ,使大学生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性、时代性的高度论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如何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公仆是一个特殊的群众,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特殊的责任.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脊梁,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精英.文章对公仆精神的由来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下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凝聚社会思想共识的纽带,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西方思潮影响的主要武器。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交流使大学生视野得以拓宽,但也受多元文化冲击使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逐渐消弱,不利于我国民族精神传承,更是制约着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弘扬。分析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论述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立足点,对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处在发展中的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崇高精神与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就形成一定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就会形成一定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不论是民族精神,还是时代精神,都是一定社会的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而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百色起义精神包含"百折不挠、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等丰富内涵,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大学生的德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大力弘扬百色起义精神,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务实创新的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操,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精神弘扬与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主渠道,以及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已经构成了人类存在不可或缺的条件。大学需要校园精神不仅仅是引导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产生作为人的某种生存条件的特性。大学校园精神的形成是在时代的大前提下,社会、大学、大学生等几方博弈的产物,同时也是这几方共同精心营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福建精神是对福建区域文化的凝练与传承,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省情相结合的贯彻与深化.高校作为弘扬福建精神的主要阵地,应深刻理解福建精神的时代意义,充分重视青年学生主力军的作用,努力探索弘扬福建精神的有效途径,引导青年学生广泛接受,最终将精神内化为自觉的言行,在海西建设中实现自身最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宫丽艳 《经济师》2011,(11):28-29,32
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和标志,支撑着一个民族,维护着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指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康东亮 《经济师》2005,(5):19-20
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是异质的、平行发展的文化,但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必然会通过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方式走向各自的完善与发展。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下,既要汲取资本主义文化中一切有用的成果,又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发展中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有责任把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来抓,本文围绕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紧迫性及其策略方面分析,以期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于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保障和强大动力支撑,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14.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科学内涵入手,分析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必要性,提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路径,即克服轻法思想,信仰法治精神;坚持普法教育,培养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贯彻法治精神;坚持自觉守法,滋养法治精神;强化监督机制,彰显法治精神;依法严惩腐败,提振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5.
践行弘扬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大力宣传,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创新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及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力军,同时中国工人阶级也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一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需要理性的民族精神,既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心,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大国情绪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但是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双重语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冷淡和排斥,以及不理性的民族主义等.建构理性的民族精神是学校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和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手段并且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切实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网络教育的实效性;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资源,自我教育,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特别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方面,论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并分析说明了当前要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基地,高校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文化教育活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有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多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发展民族精神,从多方面入手,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