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面额人民币是我国货币流通中使用最频繁货币品种。我国为有效降低小面额货币铸造成本和流通成本,提高货币流通效率,从1999年开始,人民银行加快了我国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改革进程,大力推广使用硬币。目前,角、分面额人民币全部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王朝开明、商路畅通的时代,丝绸之路上总会流通着不同种类的"区域核心货币",而货币交换与流通又构成区域经济合作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推动丝绸之路通商贸易与人员往来。金融是近代才出现的词语,主要指资金的融通,包括货币的铸造和发行、货币流通以及各种信用活动。古代社会生产力落后,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工商业相对落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不依赖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也不可能产生复杂的金融产品。尽管古代社会  相似文献   

3.
马晓曦 《中国金融家》2013,(11):127-128
无论是远古时代的自然贝币,还是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等广为流通的古代货币和突骑施、甘肃司钞等珍稀货币……走进坐落在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金城兰州的甘肃钱币博物馆,那里展出的珍贵的历史货币都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4.
申冰 《金融研究》1958,(3):72-75
在货币流通问题的研究方面,国内一年多来发表的一些论著中,涉及的主要理论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我国货币流通的规律性的研究,一是关于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在我国作用的研究。(一)关千我国货币,流通的规律性问题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曾凌、韩雷合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流通"(1957年6月金融出版社出版)一书叙述了自建国前夜至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终了期间我国货币流通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货币流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我国农村货币流通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我国农村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单一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受到限制,价值规律受到排斥,市场封闭,流通堵塞,基本上处于自给半自给经济状况;因而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渗透力弱,作用范围有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少,货币流通规模也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各项农村政策的贯彻,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得到提倡,价值规律引起重视,并逐步建立起开放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正处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货币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所以,同过去相比,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增加了,货币流通规模扩大了,货币对经济生活的渗透和影响日益加深.1983年末农村货币流通量达到384.47亿元,比1980年末增长56.3%,占全国货币流通总量的72.57%.上述情况显示,从自给半自给经济状况下的货币流通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生产形势下的货币流通转化,这是当前我国农村货币流通的基本特征.从这一特征出发,研究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而探讨与此相适应的农村货币政策,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外汇券,全称是"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最早于1980年4月1日由当时我国唯一的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发行.它是在我国实行外汇管理,禁止外币在国内流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适应我国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发展,便于外汇持有者在我国境内购物、消费而发行的与当时第三套人民币等值流通的特殊货币,是名副其实的"第二货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7.
市场货币流通是不是正常,应以什么来衡量?从理论上讲,正常的市场货币流通应当是流通中的货币量等于流通需要的货币量。如果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流通需要的货币量,就表示市场票子多了;相反,流通中的货币量小于流通需要的货币量,就表示市场票子少了。这是容易理解,容易取得一致认识的。问题在于如何具体运用货币流通规律,正确确定流通需要的货币量。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和从事银行工作的一些同志,应用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著名公式时,都把市场货币流通量与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例关系,简称为货币与商品的关系,并把历史上正常年份的比例关系叫做"经验数据"。有的说这是确定流通需要的货币量,衡量货币流通是不是正常的基本依据。有的则说这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指标"或"简捷方法"。许多文章。  相似文献   

8.
小额货币硬币化是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硬币具有机读性强、流通时间长、防伪性能好等流通优势。本文就目前影响我国硬币流通的几项主要因素细致剖析,并提出了调整面值结构、改良硬币材质、提高现代化处理水平、改革发行体制等四大对策,以促进我国小额货币向“硬币化”发展,进而改善货币流通结构,提高货币的现代化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兴才 《时代金融》2013,(5):156-158,162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历史上从唐代南诏时期(738~937)有文字记载的货币流通开始,到1958年完成统一货币的历史进程,全市实现货币流通人民币一元化为止的货币史初探,旨在展现普洱市独具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货币特色的货币文化。讴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普洱市1958年最终完成统一货币历史进程的丰功伟绩,它标志着普洱市历史货币与人民币、中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混合流通历史的终结,人民币真正成为法定的、唯一的、稳固的、坚挺的货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纪洁 《金融博览》2014,(18):70-72
在我国古代,将货币流通领域正式流通的钱币称为行用钱,为皇室或民间铸造的、非正式流通的钱币统称为压胜钱,主要用于馈赠、玩赏、配饰、卜卦等,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压胜钱,也叫花钱、吉祥钱、玩钱,因为上面的文字和图案多涉及传统文化、宗教艺术、社会风俗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现在一般被称为民俗钱.  相似文献   

11.
我读了曾凌,韩雷两同志合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流通"一书后,首先感到本书的出版,不仅对银行工作干部的学习和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指导银行实际工作和研究金融理论也有很大帮助。这书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在分析和研究我国货币流通问题中,充分运用和贯彻了马列主义货币理论的观点。例如关于货币流通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关系,马列主义告诉我们,是商品生产和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而货币流通又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积极的反作用。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观点,在分析各个时期货币流通时,首先简要地论述这一时期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情况,然后再论证该时期货币流通的特点和变化等情况,同时反过来,又将货币流通对  相似文献   

12.
贝币是中国古代流通最早的原始货币.这一历史悠久的实物货币,始于夏,盛于商,衰于春秋,废止于秦.货贝(包括仿贝)在古代货币体系和我国钱币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天然海贝,造型独特,质地坚硬,光彩夺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以交换为主体的多元功能与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本文对仿贝及其功能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探析仿贝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以及它在流通交换中的功能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3.
今年 2月 3日 ,由朱基总理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了 ,这是我国为人民币流通而颁布的第一个专业化货币管理条例。条例的颁布对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的管理 ,规范我国货币的设计、印制、发行、回收、流通及保护 ,进一步维护人民币的信誉 ,促进我国货币流通的法制化管理 ,为稳定金融秩序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条例”第三条指出“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明确确定了人民币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即“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和私人债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但目前 ,第五…  相似文献   

14.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处中原与西域交通要道,中西方文化在此融会贯通,具有东、西方货币文化兼容并蓄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以丝绸之路钱币、少数民族钱币和革命根据地钱币为典型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区域货币类型和货币文化。这些历史货币和货币文化不仅勾勒了甘肃区域货币的特性,也是我国货币历史发展中的璀璨明珠,对我国货币历史的演进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货币流通规律不仅适用于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而且也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一)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形式运动。货币流通要受商品流通所制约,并随着商品流通范围、规模、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它表现在空间、时间、方向、速度和数量五个方面。马克思说:"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有它自身的流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91页)。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但在量上这两者是经常不一致的。因为商品在流通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要素,而流通中的货币却是奔走不息的。所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黄冈辖内一些县市财政部门和部分商业零售机构由于金融法律意识淡漠,为追求局部的、短期的利益,印制、发行了"教育附加券"、"购物券"、"收据"、"白条"、"绿条"等形式的代币票券,变相地充当了货币职能参与流通,部分县市代币票券流通一度泛滥,人民群众怨声日起,多次来信来访反映代币票券问题.这些利用政府或财政的"信用"变相扩大货币发行的代币票券,虽然没有人民币那样快捷、便利、应用范围广,但在局部范围内参与了物质交换,成了事实上的"第二货币",严重扰乱了正常货币流通秩序.黄冈中支五法并举,重拳打击代币票券的发行、流通,净化了辖内货币流通秩序.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民币在我国台湾地区流通与新台币在大陆地区流通具有不对称性。本文从两岸间货币流通的角度出发,对货币流通管理政策演化、两岸民间货币流通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结合两岸经贸、金融活动的主要特征及《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签署后两岸货币合作中的新情况,分析两岸货币流通与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两岸货币直接清算机制并对大陆新台币管理与两岸货币流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货币流通对农村信贷的反调节的涵义农村货币流通对农村信贷的反调节,就是农村中流通货币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对农村信贷的扩张与制约的影响.从广义的货币流通来说,农村中货币流通包含农行信用社的总存款和农村中流通着的现金.从形态划分可分为存款形态的货币和现金形态的货币.在农村货币流通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农村中存款形态的货币转化为现金形态的货币,农村信贷资金的来源就减少,反之,现金形态的货币转化为存款形态的货币,农村信贷资金来源就增加.概括地说,农村货币流通对农村信贷反调节,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我们以鹿寨县近年来农村货币流通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先说明本文中经常出现的三个概念: 1.本文中谈到的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上银行的存款。货币流通包含了存款货币的流通和现金的流通。当然,现实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现金和支票存款。别的存款,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要成为现实的支付手段,必须先转化为现金或支票存款,它们在更大程度上担负的是货币的价值储存职能。但是,为了分析货币流通速度方便起见,可以把这些存款看作货币流通的特殊部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并进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了银行发展、金融交易和货币电子化三个虚拟经济发展指标对我国三个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狭义货币流通速度和现金流通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路径各不相同。银行业发展和现金比率的下降是我国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最主要的原因。金融交易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具有双向作用机制,双向作用的合力最终决定了影响方向。货币电子化是现金流通速度持续上升的主要因素,其对广义和狭义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资产替代比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