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了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加成率,探究了融资约束对多产品出口企业产品加成率及其差异化调整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降低了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加成率,并且对核心产品加成率的抑制效应显著大于非核心产品;考虑内生性问题、改变关键变量度量、剔除加成率极端值和改变产品范围等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通过生产率和质量升级抑制效应降低了企业产品加成率;但由于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采取质量竞争的核心产品策略,且融资约束抑制核心产品质量升级的强度大于非核心产品,引致融资约束对核心和非核心产品加成率的差异化影响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以及多产品出口企业面临不同融资环境时如何进行内部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提升外贸企业出口定价能力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例,探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区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RTPU)下降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成本加成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RTPU下降会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加成率;在多产品企业内部,RTPU下降对企业核心出口产品的成本加成率的提升效应更大。作用机制体现在,RTPU下降存在不完全的成本传递效应以及产品整体质量提升效应,进而提升产品的成本加成率;RTPU下降后,企业通过缩减产品组合,生产高质量核心产品的方式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其核心产品成本加成率。此外,本文还发现RTPU下降仅对采取成本竞争策略的企业、通过一般贸易出口的产品的成本加成率具有提升效应。本文的结论为中国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外贸企业出口定价能力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国际贸易问题》2016,(9)
在"二次开放"的契机下和未来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下,如何提高资源再配置效率,进而提高总量生产率水平,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中国加入WTO这个理想的"自然实验"框架下采用倍差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进口竞争效应对我国资源再配置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在贸易自由化冲击下资源的跨企业再配置过程。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通过进口竞争效应显著降低了我国行业生产率离散程度,资源再配置效率得到改善;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竞争通过企业的动态调整改善了行业内跨企业的资源再配置效率。主要体现为,在企业进入退出过程中,在位企业间以及退出企业与在位企业间的生产率差异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在"二次开放"的契机下和未来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下,如何提高资源再配置效率,进而提高总量生产率水平,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中国加入WTO这个理想的"自然实验"框架下采用倍差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进口竞争效应对我国资源再配置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在贸易自由化冲击下资源的跨企业再配置过程。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通过进口竞争效应显著降低了我国行业生产率离散程度,资源再配置效率得到改善;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竞争通过企业的动态调整改善了行业内跨企业的资源再配置效率。主要体现为,在企业进入退出过程中,在位企业间以及退出企业与在位企业间的生产率差异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通过构建考虑中间品进口关税和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理论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我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地,文章将2001年中国加入WTO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此外,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DVAR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更为上游环节所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文章为通过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领域以及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来提高我国的贸易收益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不断升温,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视能源和环境问题。“贸易与环境”议题成为WTO新一轮多边谈判的唯一崭新议题。2001年,《多哈宣言》第31(Ⅲ)段中规定要求各成员国要降低或适当消除有关环境产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目前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进展十分缓慢。文章旨在探讨WTO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和发展路径,以帮助促进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产品内贸易的定义及其发展原因,发展趋势。然后,详细分析了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意义和启示。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从产品内贸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双寡头模型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企业中间产品海外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关税税率较高时,直接投资优于国际外包,企业建立子公司自己生产中间产品,然后从事企业内贸易进口中间产品;当关税税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国际外包优于直接投资,企业采取国际外包形式生产中间产品,然后通过企业间贸易进口中间产品。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的高低问题需要对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的细节展开分析。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细分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借鉴行业上游度的方法测算了制造企业的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上游度,刻画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本文进一步测算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实证检验贸易上游度与成本加成的关系。计算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一般贸易进口上游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回归分析发现,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高;净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低;进口上游度与成本加成关系不明确。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影响在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净出口上游度高导致企业成本加成较低的原因在于:更多国内生产环节的企业是通过增加国内中间品采购,而非通过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向上游延伸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产品内分工与产品内贸易——一个基于汽车产品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分工由产业间深入到产业内并进一步深入到产品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产业。经典贸易理论以整体终端产品作为潜在的分析假设,因此难以担负解释国际贸易现状的重任。那么,什么是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怎样分析产品内分工的组织或权力结构?本文将以汽车为例,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纳入扩展的M-O模型,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促进产品质量升级进而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证实了本文的理论命题;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行业、非国有企业、退出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的加成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二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充分发挥数字产品的技术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贸易利得。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进行匹配,本文构造了数字产品进口指标,详尽考察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有效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率,该促进作用对非出口企业、本土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进口更为显著;考察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采用不同的估计方法以及更换不同的衡量指标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可靠;机制检验发现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提升生产率”和“增加研发投入”两个作用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本文证实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对新时期评估中国数字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不断深化形势下,产品内国际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趋势。我国发展产品内贸易应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上的跃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问题》2016,(10)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质量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对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点在于沿海地区的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垄断行业内的大量私营企业;在位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而新进企业和高出口倾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则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产品质量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成本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找到另一条识别路径——通过提高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