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与以往经济发展不同的特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对这一变化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我国的保险市场特别是寿险市场依赖趸交理财业务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经济"新常态"在保险市场引起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促使保险行业调整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肖静蕊 《时代金融》2016,(5):163-16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速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新常态。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保险市场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经济步入新常态对保险业的影响更为显著。保险行业的发展无疑正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从监管者角度来讲,如何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发挥其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又保证保险业风险可控,促进其长期健康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会计师》2015,(21)
管理会计是一种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工具与技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开始更加重视"降本增效",而这充分体现出对管理会计的需求。为了能够充分顺应"经济新常态",为了有效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也要积极发展管理会计,使其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充分应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常态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广春 《银行家》2015,(2):84-87
时下,对于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判断,"新常态"已成主流说法。那么,对新常态下房地产金融的运行态势该如何看呢?用两个关键词概括之,其一是"去化",主要是指去房贷规模化,降低房贷增速和房贷在信贷配置结构中的占比。其二是"结构化",主要是指房地产融资的直接融资化、房贷证券化和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在资产负债"双脱媒"成为金融新常态一个重要特点背景下,商业银行只有积极求变,才能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在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提出了转型发展中的"八个更加注重",明确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结合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的经营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正确认识"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诸多新形势、新挑战,寻找适应"新常态"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经济的"新常态"催生了金融的"新常态",银行业发展将告别10多年两位数爆发式快速增长时代;各种矛盾冲突和风险事件也将更加频繁暴露,守住风险底线仍将是银行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银行传统的盈利空间日益受到"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和"资产业务不断萎缩"的"两头挤压",单纯依赖存贷利差的粗放式收入模式难以持续。系统研究新常态下涌现的新机遇,寻找新的增长点,促进业务的新发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随后,《人民日报》于8月连续刊登三篇评论员文章"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在媒体密集解读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共十八届四中  相似文献   

9.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精辟的论述对经济金融进行了顶层设计。围绕经济如何"增质",金融如何"增效",业内专家进行了精彩解读。在2014年12月18日金融时报社举办的"新常态下改革创新与发展——2015年经济金融形势展望"年终专家座谈会后,本刊上期杂志发表了部分学者的观点,本期将继续刊登3位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0.
保险营销员销售模式从引入至今,业务规模占据半壁江山,多年雄踞我国保险营销"支柱性"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又逢2014年国家推出"保险新政",保险营销员从属的保险行业新业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保险营销员转型顺理成章。新业态:强、新、全保险行业新业态是由互联网技术和国家政策联动作用的结果。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保险业转型新业态提供了技术手段,为行业转型新业态奠定技术基础。"保险新政"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速趋于稳定,经济转型态势明显,去年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几次提到"新常态",即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第一次对新常态经济的特点、增长动力,发展方向等等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基本形成"新常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本文将从"机遇"与"挑战"两个视角来认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一、何谓"新常态经济"从字面上来看,对于经济发展,"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运行  相似文献   

12.
欧阳庆 《财会学习》2015,(13):24-25
一、概述 作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新常态",最先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指出世界经济已进入去杠杆、强监管的"新常态".随后,新常态作为全球经济现状的代言词被广泛运用.而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常态"大逻辑,怎样认清大势?经济如何提质增效?改革将有哪些新动向?对于这些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也将开启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大幕。可以预见的是,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将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机构更加优化,发展前景更加可期。新常态下"不变"与"变"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为"新常态",但"新常态"并不等同于经济下行,而是一种"转型"。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我国当前经济的"新常态"即: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偏宽松、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其本身的资产负债管理、经营状况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将具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医药卫生体制也不断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也必将带动社会管理的"新常态",也要求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招标审计、合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转型为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等多领域审计.在"新常态"转型过程中,医院积极开展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工作,并将审计成果运用于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及管理中,加强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能.  相似文献   

16.
保险行业文化对行业发展起着基础性推动作用。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文化仍属"弱文化",存在着一些急待扭转和改进的问题。而开展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保险行业文化的实质内涵,遵循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15,(12)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肇始之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新面貌成为新常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更加强调"降本增效",凸显了对管理会计的需求。着眼于此,文章对新常态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提出构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发展与"大数据"时代背景相融合等三个观点,以期抛砖引玉,待会计界同仁批评斧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同时,开年以来银监会又拉开了强监管的大环境帷幕.新的经济形势和强监管的大环境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加强内部控制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措施之一,值得引起商业银行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就"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9.
栗亮 《新金融》2015,(10):38-42
2009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最早提出"新常态(New Normal)"这一概念,以描述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欧美发达经济体很难回到之前经济稳定增长的状态,其主要含义是:低增长率、高失业率或将长期持续、企业利润缩减、资本回报率将降低。但是经过了五年的时间,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已经偏离了经济"新常态"特征的描述,此时亟需对世界经济新常态赋予新的含义。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双重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5月9~10日,习近平主席在河南省考察工作时提出,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这个里程碑式的重要论断,将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走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什么新常态的论断意义非凡?主要原因在于新常态所对应的旧常态,是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36年经济发展的通常状态。那个旧常态的显著特征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