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康楠 《经济月刊》2012,(11):24-26
华为、中兴成功地将市场扩张到了亚洲、拉美、中东与非洲、欧洲,却在美国屡屡受阻。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冠以两家企业“威胁国家安全”的帽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黑手放冷箭、贸易保护主义因素,还是政客的伎俩?  相似文献   

2.
张朋 《经济》2012,(11):24
华为、中兴成功地将市场扩张到了亚洲、拉美、中东与非洲、欧洲,却在美国屡屡受阻。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冠以两家企业"威胁国家安全"的帽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黑手放冷箭、贸易保护主义因素,还是政客的伎俩?  相似文献   

3.
绊脚石思科     
种种证据表明,华为、中兴在美被封杀的背后推手是美国本土企业思科. 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公布了一份长达52页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直指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在这份调查报告中,美国众议院常设特别情报委员会得出一个震惊业界的结论,他们认为华为和中兴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并且指出华为和中兴所制造的设备可以通过遥控向中国发回数据,因此两家企业均有"间谍嫌疑",应对两家企业在美开展的业务进行严厉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华为进入北美市场的梦想又再一次搁浅之后,偏又赶上了连夜雨——昔日的合作伙伴摩托罗拉在找到了新买主之后对华为“倒戈相向”,控告华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窃取其知识产权。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中国各界的关注。表面看来,这是华为与摩托罗拉的纠纷,然而背后却与通信行业的另一巨头诺基亚西门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核心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平台上,承担价值创造和价值共享使命。基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共享两个维度构建网络核心企业价值评价体系,通过价值创造指数和共享指数衡量网络核心企业的价值。以信息技术商业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华为和中兴为例,按照新指标体系,通过对华为和中兴的对比分析,印证了华为和中兴作为网络核心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共享的显著性。此评价框架,为其它商业生态系统网络核心企业价值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声音     
《经济纵横》2007,(4):8-8
“铁军的领袖,自古以来都是十分爱兵的,真心去关心你的弟兄。”——华为总裁任正非对其市场部门的管理者讲过  相似文献   

7.
华为大涨薪     
《商周刊》2013,(17):26-27
华为大张旗鼓启动新一轮涨薪计划。华为瞄准的已经不再是中兴、爱立信等企业,它要做的是和谷歌、百度、苹果、IBM、思科等IT、互联网企业抢人才。  相似文献   

8.
华为和中兴是中国通信制造业的两家领头企业,他们的产品70%是相同的。媒体对两家的产品、规模、技术、效益、市场、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相关对比,并称其为"中华双子星"。从财务角度,利用华为与中兴公司2010年的财务数据,从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杜邦分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周刊》2012,(21):20-22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之路该如何走?这不仅关系到华为中兴两家企业未来的国际化发展,更是所有正在尝试走出去的企业都将面临的现实挑战。华为中兴在海外又"遇阻"了。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为期一年的调查称,华为与中兴因其设备"可能被用来针对美国民众进行间谍活动",因此会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第二天,中兴通讯和思科的合作走到尽头。思科此举被一些分析人士看作是美国公司受到政府压力而做出的选择。这已经不是这两大中国品牌第一次在海外遭遇"阻碍"了。种种事件说明,华为海外之路并不平坦。这也是高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遇到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郭秦雯 《经贸实践》2016,(13):109-1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跻身国际市场,了解更多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以强化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华为的手机业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同时,它在这样一个"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应用.所以,本文就以华为为例分析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市场营销策略的应用.其中,正文部分通过六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国际市场产品策略、国际市场品牌策略、国际市场价格策略、国际市场渠道策略和国际市场促销策略,利用与华为手机"走出去"相关的论文、新闻、调查报告等,总结和归纳出华为手机"走出去"过程中的亮点,以指导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兴和华为等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很多重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成功地实现了从优秀企业到卓越企业的跨越之后,下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何使企业基业常青.本文认为,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实力、市场运营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0月10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经过10个月的调查,发布了一份冗长的调查报告,例举许多莫须有的理由,认定两家中国高科技民营电信设备和软件企业,华为和中兴的电信设备存在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该报告并未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其结论,但却强烈建议美国政府、主要网络运营商都不要采购华为和中兴的设备.使这两家中国最能拿得出手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遭到了当头一棒的打击.  相似文献   

13.
李瀛寰 《新经济》2012,(9):74-77
华为曾以"狼性"文化著称。作为一个曾经的市场追随者,这种对猎物死追不放的"狼性"文化构成了华为的企业基因,让华为顺利走过市场的初期拓展阶段。然而据2011年财报显示,华为净利润同比暴跌53%,其高层认为这是企业转型的"成本"——如同老虎扑食时会先退后踞坐,华为在2012年会完成从狼追到虎踞的转型吗?  相似文献   

14.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11):109-110
企业出海,蕴含着无穷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无论是贸易保护壁垒,还是文化差异,都给企业出海带来了重重障碍。这些年,企业出海翻船的案例也不计其数。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华为和中兴就是在出海的路上被美国“封杀”。虽然这并不能阻挡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张锐 《资本市场》2013,(8):110-111
在资本市场与经营客户之间,任正非更看重后者所创造的价值。换句话说,华为能够发展壮大,乃是华为领导层所怀有的清醒而坚定的价值观:不是资本,唯有客户才是华为走向持续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麦宇旻 《商周刊》2012,(20):36-36
立于山东,遥望广东,看其民营经济之盛、市场活力之强、商帮渗透力之大,真感望洋兴叹。北方商帮之衰落和至今的未能中兴,原因归根到底是市场观念未能根本转变、民营经济未能彻底复归。  相似文献   

17.
华为是我国主要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之一,自从1988年成立以来,随着中国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成长非常迅速,在国内和国际通讯设备市场上取得了骄人业绩。虽说华为手机进入手机终端市场较晚,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华为手机在国内外手机市场上已经崭露头角。即便是华为手机已经锋芒毕露,但是与华为在世界通讯设备市场上的地位依然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8.
9月底,中国3G用户突破1亿户。其中,联通3G用户总数达3023万户,中移动3G用户接近5000万户。 但尴尬的是,1亿用户所用手机终端,60%来自国际品牌,剩余30%来自中兴、华为、联想和宇龙酷派四家大陆企业,其他10%被小企业瓜分,山寨几乎颗料无收。  相似文献   

19.
胡海生 《大陆桥视野》2005,(5):M052-M052
商务部近日公布了2005年至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海尔、格力、厦华、格兰仕、嘉陵、华为、中兴、鄂尔多斯、三枪等190个国内出口名牌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20.
宁波"星云计划暨云计算产业联盟"近日成立.据悉,"星云计划暨云计算产业联盟"以中国电信与宁波市政府的战略合作为基础,由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联合华为、中兴、大唐电信及信息超级网络科技中国公司等"云计算"产业链力量,聚焦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