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苗雪梅 《致富时代》2011,(7):125-125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故在企业的盈余管理中,会计选择的重大标志就是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运用各种会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运用。新制度不仅严格限制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 ,扩大了计提财产减值准备的范围 ,而且在修订准则中明确规定 ,在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对于非正常的经营业务交易不确认收益 ,只确认损失。  相似文献   

5.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计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其中有人为主观因素,但也不乏对会计准则的把握失准。这里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诸多运用和体现,旨在提醒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并起到预防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正确理解与运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核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记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记提坏账准备和在物价上涨时候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等.2007年新会计制度加入了新的内容,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使其得到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客观环境和风险的确定性越来越多,市场多变性要求会计人员不得不采用会计估计的方法确定会计期间的收益。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一切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盈利及实际偿债能力即提。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财务人员应遵循谨慎性要求,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得低估负债或费用.运行谨慎性要求,很大程度上依赖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正确理解和应用谨慎性要求,在实务中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谨慎性原则。所谓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会计实务中最具影响力的原则之一,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应当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承担着修正的作用,它自身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谨慎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过度的谨慎则可能变成企业造假的工具,因此对谨慎性原则及其合理应用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会计实务中最具影响力的原则之一,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应当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承担着修正的作用,它自身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谨慎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过度的谨慎则可能变成企业造假的工具,因此对谨慎性原则及其合理应用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  相似文献   

14.
试论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最明显的表现是备抵项目的计提,新会计制度在原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使其得到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詹勇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176-177
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即只有在企业消耗掉的实物资产能够得到补偿以后,才能进行收益的分配。在这种概念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费用应以重置成本而不是以历史成本来计量。这可以从对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的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因此,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着如何运用职业判断,对会计业务进行恰当处理和客观公允揭示的问题。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在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中职业判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谨慎性的内涵、新旧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的比较分析,以及谨慎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局限性,合理运用谨慎性的思考。谨慎原则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一般原则之一,但其在运用时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同时谨慎原则在运用时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为了防止企业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谨慎原则,使会计信息可靠、真实、公允,必须合理适度的运用谨慎原则。  相似文献   

18.
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风云变幻,竞争风险日益增长,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水平,强化企业的安全经营保障能力,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主要从谨慎性原则在汽车货运企业中的应用及财务影响进行分析,力求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作为我国会计准则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资产评估、经济效益和负债、费用支出等不确定因素,所制定的一项谨慎性原则.因企业经济存在金融风险与不确定因素,有关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过程中,需保持谨慎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将企业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文章主要从谨慎性原则的依据出发,对新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完善.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一、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利润的增长、为了保证增股配股的需要,滥用谨慎性原则。滥用谨慎性原则表现在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为准备上市的公司进行修正资产,增加企业利润,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达到调节利润和资产净值,以达到募集资金的条件。有部分企业经营者为了以较低的代价进行内部人收购,通过利用谨慎性原则高估损失、负债,低估收益和资产,人为压低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