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教育督导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教育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引导教育朝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期间,督导评估对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依法治教,提高办学水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具有行政“指挥棒”的作用。教育列车在“应试教育”的旧轨道上运转了多年,要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迫切需要“扳道岔”,因此,从督导评估入手,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导向性作用,是构建素质教育新机制的重要保障措施。某区教育督导室以问卷的形…  相似文献   

2.
张焜 《魅力中国》2011,(9):183-183
素质教育是以追求人格的完善,塑造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方式。提倡素质教育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道路,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演示学科,本文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为探索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入手,适应改革的考试制度,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3.
赵春红 《魅力中国》2012,(29):130-130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基础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应试教育”状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注重高校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从而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党东县第一中学是克东县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几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学校的特点出发,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方针,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正在向“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学校管理科学化、办学特色化”的“五化”目标迈进。一、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更新是前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宋罡 《魅力中国》2013,(17):387-387
面对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改革,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已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远离生活,错误地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竞技比赛和这标,把分数当做衡量学生整体素质的惟一标准。这一切都违背了体育发展的规律,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实际的改革教育中我们应该反思和寻找新的教育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庆芝 《老区建设》2009,(22):59-60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需重视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逐步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新一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生力军。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智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明 《中国西部》2013,(3):10-15
没有关注“人”的教育,不是好教育;没有关注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探索,书写在生动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德育为主导,课堂教学改革为主体,教育文化为主线,阅读活动为主渠道,特色课程为主阵地“五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2012年11月,我们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探寻、解读甘州区素质教育的“基因密码”。  相似文献   

9.
张浩  张言 《中国经贸》2010,(22):275-276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赋予了“健康”新理念,从最初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中又增加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念。学校体育教育每处都渗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真谛.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中就主张教师“教之以事而喻诸德”.当前的高中教育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分离,在备战高考时将题海战术和应试技巧放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慧的培养.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强调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和素质的发展必须双管齐下,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重在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娟 《魅力中国》2010,(7):176-176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之后,教育部推出了“更新观念30条”,其中的“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告诉我们,必须加强评价体系的改革,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现在的评价观却依然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望子成龙的家长依然盼望子女通过考试中状元!“课外抓能力,课内抓知识,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故意为之?非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深感无从下手,素质教育只是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2.
乔同善 《发展》2008,(5):87-8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意识至今在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中严重存在,教育观念的落后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如何在现有国情下把基础教育自“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笔者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底英芹 《魅力中国》2014,(5):125-126
学生与音乐保应持密切联系、学生应该学会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自己的心灵。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要改革,要进步,要切切实实提高其教学质量,就要在素质教育之大环境中,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音乐教学,积极踏实地探索中学音乐教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灵活多样,寓思想于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过去,为了搞“应试教育”,有些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的春天来了,音乐教学受到重视、欢迎,有些地方甚至达到火热程度。现笔者结合实际,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种教育模式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学校体育的作用和影响,认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学校应改进应试教育,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在我国提出了20多年、实施了10多年,但教育界围绕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讨论却一直没有谢幕。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方针,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如何认识和把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深层关系上,又出现了新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应试教育的偏颇性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把教育培养的对象变成单纯的学习和应付考试的工具。要改变应试教育培养中出现的“高分低能”倾向,根本措施就是要改变当前这种死板僵化的“应试教育”制度,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通过制度性的变革,焕发我国教育的的活力,赋予教育的人性因素,使制度本身变成人性化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要求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赵瑞 《魅力中国》2009,(2):114-115
自上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在全国推广,这种背离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一出现便广泛的引起广大学者的兴趣.在教育界进行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的同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凸显而出。有一部分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否定考试,针对素质教育和考试的关系,许多著名学者,教育者展开过研究,但这绝不是一个陈旧的课题。本年初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杨秀群 《魅力中国》2011,(10):90-90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时分迅速。尤其是初中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实施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改革政策,提出了初中教育要重视素质教育,并要求初中教育应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思维独特、敢于创新的人才。已有的实施了多年的应试教育体系和教材结构与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遵义市已经全面推广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