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实现乡村振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由于其强大市场优势、巨大的造血功能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突出的作用。河南省修武县作为拥有3000年历史的中华古县,近年来以美学路径发展乡村,形成以云台山为主打的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居特色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新路径,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总结修武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思路等意见及建议,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方向,人才的振兴关乎我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人才振兴发展的困境,即人口数量大,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数量低,流失严重;乡村就业政治经济地位不匹配。通过探究,其原因是城乡差距大,收入保障差;思想认知偏差;培育、激励制度不完善;农业生产收益低。最终,根据人才振兴困境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改善城乡差距,完善人才下乡的收入保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社会环境的引领;建立健全人才培育保障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4.
王梦茜 《农业经济》2023,(10):103-104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和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人才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提出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史敏 《山西农经》2023,(2):139-141
农村产业兴旺离不开农业生产现代化,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是在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实施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乡村产业的振兴,以产业发展为总抓手,精准发力,切实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下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指南和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为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分析其他省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从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农户参与、人才服务体系4个角度提出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措施,发展现代农业。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产品保障能力,促进了农田水利建设,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芳 《山西农经》2023,(3):166-168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又一重大举措,对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夹堆村作为江苏省滨海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对照县委、县政府及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乡村振兴指导原则,加大提升村情、村貌、村风工作力度,开辟农村发展新思路,主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维度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9.
朱琳 《农业经济》2023,(7):32-33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辽宁振兴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相对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辽宁的现代农业仍然相对落后,农业发展的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新常态和新经济的背景下,辽宁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辽宁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汪砚 《山西农经》2022,(24):58-60
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文章阐述了宁夏加快构建乡村振兴样板区的现实基础,探讨了宁夏在建设全面乡村振兴样板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加快建设宁夏乡村振兴样板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脱贫乡村产业振兴的任务艰巨。文章以案例研究法,通过梳理贵州省脱贫村G村的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出脱贫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结果表明:(1)在农产品生产阶段,土地等级高低对农业耕作带来挑战,人口流失后,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农产品产出不佳,农户技术水平低下,耕种方式升级困难。(2)农产品深加工阶段,产业配套水平低下制约农产品产业链衍生,资金匮乏,厂房机械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人才缺乏影响农业公司或合作社管理水平。(3)农产品销售阶段,连锁超市入驻乡镇改变农产品市场环境,无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减弱,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交易成本高,网络覆盖率低,农户销售渠道受限。基于此,应结合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乡村产业;积极打造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产品,提升品牌效应;“有为政府”赋能农村产业资金投入;完善乡村基层设施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开展农村工作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动开展乡村生态振兴能够为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力。文章以乡村生态振兴为出发点,辩证把握乡村生态振兴与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的关系,探寻如何通过开展乡村生态振兴助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旅游带来发展机遇。河南西部山地旅游发展需要重新审视,为此首先从提出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对山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解读;其次,提出山地区域划分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对河南西部山地区进行范围划定,同时分析其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据,从政府、企业、居民等三个主体层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旅游带来发展机遇。河南西部山地旅游发展需要重新审视,为此首先从提出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对山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解读;其次,提出山地区域划分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对河南西部山地区进行范围划定,同时分析其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据,从政府、企业、居民等三个主体层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承载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期盼。文章以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化途径。研究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同质化严重、产业单一、公共服务落后、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足、生态环境相对薄弱等问题。提出通过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深化改革,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培育人才,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农业蓬勃发展等措施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乡村工作做实做强。  相似文献   

16.
郝彤 《山西农经》2022,(8):110-11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对山西省S村的调查,在总结农户脱贫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发展需要和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人才队伍存在的显著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东辉 《山西农经》2022,(23):115-117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全面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既是人民福祉所在,也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基础环节。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乡村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立足天津市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总结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存在的短板,从政策赋能、科技赋能和资源赋能3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对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后小康时代,乡村振兴是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消费能够真实地反映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文章以驻马店市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分析2010—2019年驻马店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消费结构的变化历程,发现了驻马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① 生存型消费开销逐渐增加,且占比较大;② 发展型消费支出和享受型消费开销...  相似文献   

19.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与首要目标,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利用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实现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需要。文章以四川省三台县涪城麦冬特色中药产业为例,探讨该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由个案上升到一般,探索乡村振兴视阈下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促进三产融合、培育新型主体、提品质强品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高强 《山西农经》2023,(13):83-85
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积聚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者融合的活力,会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一体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分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结合泗水县的资源、文化优势,在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出了“一轴两翼交融式”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凸显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特色和方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践性、推广性,可以为其他地区乡村农文旅融合提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