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大报告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强调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但在实践中仍缺少社会资本与公众广泛参与的成功案例。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设立的乡村水源地保护项目,通过成立水基金信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补偿:一方面,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并用,激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并获得基金分红,控制了面源污染并提升了水质;另一方面,水基金信托出资成立企业,在挖掘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多样化的商业项目,盈利后反哺社区,同时引入其它丰富的业态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青山村的实践可以为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是以生态保护促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对于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础意义重大。要选好、育好、用好“头雁”,以“头雁”引飞,实现“头雁振翅、雁阵齐飞”的良好局面。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为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础,育好“头雁”,近期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提出自2022年起每年为每个县培育10名左右“头雁”,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近日,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开展农村工作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动开展乡村生态振兴能够为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力。文章以乡村生态振兴为出发点,辩证把握乡村生态振兴与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的关系,探寻如何通过开展乡村生态振兴助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是打造新型城乡关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应有的题中之义。以城乡融合发展赋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追求,遵循“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导向,回应“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因此,要以城乡空间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和公共服务融合为抓手,以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产业振兴资本的多方投入机制、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的入乡激励机制、乡村产业振兴技术的开放共享机制、乡村产业发展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以“五融合五保障”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5.
近40多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乡村社会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空间场域,以当前乡村社会在人口结构、职业分化、乡风习俗、乡土文化、价值伦理、利益关系、治理组织、村庄治理等方面变迁的演进趋势与主要表征为研究出发点,揭示乡村社会变迁与宅基地“三权分置”、乡村振兴的关系指向,阐释社会变迁对宅基地“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的冲击影响,提出宅基地“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对社会变迁的响应之策,从而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抓“三农”工作的重点,而基层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落实基层的乡村振兴工作,是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有力“抓手”。通过研究基层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层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泗洪县全力推进强农、靓村、富民乡村振兴“333”工程,乡村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泗洪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中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级品牌农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与实践均表明,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居于特殊的地位。“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个“魂”就是“文化”。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对乡村文化理解狭隘、对传统农耕文化重视不够、农民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广东省清远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的“样板区”“先行区”,在久久为功推进“五级梯度”创建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全面强化党建引领、系统谋划、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差异化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以高标准打造“水墨丹清”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建设“数字辽宁”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智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路径。结合辽宁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情况,针对辽宁乡村产业振兴共性问题,探讨辽宁乡村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着力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相似文献   

11.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相似文献   

12.
富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提供物质保障。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在一些地区依然靠大量资金投入的“输血”式发展,对产业振兴在“三农”中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发展效果不明显。深化产业振兴对乡村振兴的价值探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乡村振兴“大格局”。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多个层级,需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久久为功。要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4.
乡村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是国内大循环中的重要一环。从创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高度关注和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意义重大,关乎国计民生。通过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准确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旨归,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省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帮扶村S村为例,探索目前农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即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将“短期产业”发展为“长短期结合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匹配长短期产业需求、推动人才振兴等具体举措,系统推进乡村全面建设,并提出目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为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陆媚 《山西农经》2022,(15):16-18
人力资本是重要生产力。在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重点在人才、潜力在人才。解决城市化发展导致的乡村人力资源大量外流问题、推进乡村人才内聚内生内留目标,需在人才引培上打出一套“组合拳”,形成“拴心留人”的良好稳定环境,持久长效地为乡村振兴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困境及原因,阐述了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人力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祁玲 《山西农经》2023,(22):123-125
随着“两山”理论的持续渗透,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旅游作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乡村传统经济结构的同时实现了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成都市温江区“幸福田园”村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了“幸福田园”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多个角度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促进“幸福田园”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对象,分析福建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推进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需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内在统一。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着盲目向“城镇化”看齐、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亟待加强等难题,需要通过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融合性服务功能、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乡村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及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路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