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结合2019~2020年审计署出具涉及乡村振兴的政策跟踪审计系列报告,对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进行了简述,并从涉农资金角度构建其运用与监督流程,指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存在方案编制和制度建设滞后、个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度缓慢等问题,最后基于审计监督视角,提出审计机关需围绕"五点"总要求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跟踪审计、建立涉农资金运用绩效考核标准等建议,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开展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审计对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损失与浪费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完善审计规范、建立信息化平台和问责机制等措施,旨在提升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3.
涉农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举措。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大学生回乡创业面临着创业教育、自身能力、政策支持和社会氛围等方面的现实困境,突破制约涉农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困境,需要从强化创业教育、增强创业能力、保障相关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对策入手,推动涉农大学生回乡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4.
剖析法治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解决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提升农民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证研究发现: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法律规则供给不足、行政执法能力偏弱、公共法律服务实效偏离预期、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性不足等困境。为此,要健全法治乡村多元协同建设机制、推进涉农领域高质量立法、加强涉农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多元供给机制以及改进乡村普法宣传方式方法等,发挥法治对乡村振兴的指引、确认和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如何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既是现实需要,也是目前审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涉农资金使用效益现状近年来,财政涉农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管理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财政衔接资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提升专项衔接资金绩效审计的审计质量。而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多存在对审计工作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审计队伍建设难以满足审计工作需要、评价指标单一且内容缺乏全面性、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将基于财政衔接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其审计质量,为推进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涉农资金整合能积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农业,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哈尔滨市通河县特色产业的调研和访谈资料为基础,重点关注了涉农资金整合以来通河县榛子产业的运作发展成效。[结果]在涉农资金整合下,通河县通过科学统筹榛子产业发展布局、搭建资金整合平台、培育新型主体、全产业链开发显著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但也存在规划统筹不够全面、统筹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地方资金配套存在困难、县级统筹资金整合压力大等问题。[结论]从通河县特色产业运作发展成效中得出,坚持以产业为平台整合涉农资金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为关键的。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组织,促进涉农部门机构整合;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涉农资金结构;加强关键领域有效投资,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扩充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与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可进一步提高以扶持产业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优势和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陕西省宁陕县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经济体检”功能,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改革农村审计体制2022年6月,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公布了村集体“三资”清查结果:全县清理农村集体固定资产2.21亿元,货币资金2.3亿元,长期投资1252万元,短期投资4240万元。2019—2022年,县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648万元给困难群众配股,实施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资金1.84亿元。  相似文献   

9.
郑唯 《绿色财会》2023,(6):33-3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审计要在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和农村稳定安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审计既要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更要积极推动解决问题。基于新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审计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以期为实现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涉农金融机构与乡村振兴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地方金融创新助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效措施。现阶段涉农金融机构业务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存在问题,农业金融创新与相应监管制度尚需要明确政策导向,农村居民对金融机构助力农业农村经济的前景和潜力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融创新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同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新变化与新需求,现阶段涉农金融机构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与之相适应。文章以百色市为例,针对百色市域内涉农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相关业务领域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博  李枫 《水利经济》2023,(6):105-109+114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对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江南水乡城市江苏省兴化市为研究对象,从兴化市特有的水生态旅游的角度分析兴化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困境,指出兴化市水生态旅游存在公共服务体系薄弱、产业融合效果不佳、乡土文化挖掘不够、农民参与程度不高等困境。提出从多渠道投入资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提升旅游产品,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土文化挖掘,深化旅游文化内涵;强化农民主体性地位,建立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兴化市乡村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推动乡村振兴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2.
李敬 《山西农经》2022,(13):12-14
乡村文化以其特有的稳定性、惠民性、融合性、创新性,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近年来,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取得显著成就,同时面临着乡村文化遭受多元文化冲击、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创新、文化产业竞争能力不强等建设困境。相关人员需在创新文化内容、完善人才支撑、推动文旅融合、加强数字赋能等方面作出努力,不断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财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本文围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打破部门界限和利益束缚,深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应遵循的原则和财政政策指向做探讨。一、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资金整合财政政策路径选择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经济体制改革,应当着力突破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解决一些多年来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是一次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4.
韩志远 《山西农经》2023,(3):99-101
农业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协调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是我国农业产业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力。文章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面临的困境,重点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成为解决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电商是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能提高农民收入,有助于农村全面脱贫。从农村电商发展现状来看,虽然乡村振兴战略为其发展提供机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约束和制约,农村电商发展受到了许多限制,怎样走出困境,实现快速发展是相关人士探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乡村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但在实践中还面临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共享机制不健全、数字化人才缺乏、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等难题。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揭示乡村产业振兴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和实现乡村经济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放在突出位置,表明乡村振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是关键,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对于农村现代化有着促进作用。乡村红色旅游在近年来不断得以挖掘和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本文基于对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乡村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以期为以乡村红色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解决"靠谁来完成乡村振兴"问题的关键。基于河源市乡村人才现状,分析了乡村人才供需困境,在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优化乡村人才的配置,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涉农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大数据整合育人平台助力乡村人才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两个大局的重要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加强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从国家审计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作用机理出发,基于审计主体、多层次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多元化审计方式、审计反馈机制的建立出发,阐述了国家审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全面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古蔺县脱贫实践,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困境,试图从制度衔接、产业振兴与人才引进方面提出对策,促进古蔺县脱贫攻坚梯度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