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了A2与B2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状况,以叶立明等人的研究成果(2030年与2050年我国三大粮食单产变化)作为政策冲击要件,模拟并分析了2030年与2050年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A2与B2两种气候变化政策情景下的粮食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但中低排放情景下的B2气候变化政策情景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更为有利;针对分品种粮食供需不平衡的状况,该文认为可以从调整种植结构的角度来改善;尽管政策情景下未来粮食供求较为乐观,但影响粮食安全的社会因素较多,保障粮食安全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及时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应对挑战、制定农业适应性对策的关键。相关研究已产生了不少方法,通过综述对方法进行分类,明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以期扬长避短,促进研究方法的综合、发展与完善。[方法]利用文献法、归纳法和比较法,从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3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产量分解法可用于分析粮食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的关系,实验比较法一般用于粮食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或若干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生产函数法适用于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边际效应,气候生产潜力模型法侧重于农业生产环境发展评估,作物生长模型法便于结合气候情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研究方向上得以运用的同时,各方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产量分解法的技术产量难以拟合,实验比较法的数据获取难、模型稳定性较差,生产函数法容易遗漏重要变量、函数构造困难,气候生产潜力模型法的结论难以验证,作物生长模型法参数标定难、模型应用存在尺度错位。[结论]研究方法将逐渐形成一套综合的气候—水文—作物—经济模型法,多源数据融合和多目标模式已经成为方法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朗  欧真真 《水利经济》2011,29(5):56-59
干旱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粮食安全。以受干旱影响程度较重的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旱情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流域农业干旱灾情随年代的发展逐渐加重,且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1999~2008年间流域内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该分析结果可为淮河流域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粮食安全提供些许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物资,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粮食安全与金融安全、能源安全一道被列为国家经济发展"三大安全"。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象。本文基于1990-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我国粮食产量及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我国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技术进步、耕地面积与化肥使用量对粮食产量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化肥施用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本文分析了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回归模型对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及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化肥投入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1978-2006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20,贡献率达56.81%,是所有投入要素中贡献最大的一项.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的研究前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背景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主要农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光温水热等气候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进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气象灾害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经营方式、种植制度、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定量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从国家需求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许多有待解决的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问题已在全世界日益突出。非洲的持续干旱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防止沙漠化成了世界性重大研究课题。我国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发生水荒,京津等大城市缺水造成了极大影响。人们认识到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甚至是比能源更严重的危机。近年来,我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的供需矛盾也日渐突出起来。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灾害管理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本文根据1951-2009年全国160个气象观测站点季度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和当年农业受灾面积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受灾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近60年来,农业受灾面积一般达到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其中水、旱灾受灾面积合计...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田土壤的干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及其关键技术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0.
11.
《齐鲁粮食》2008,(11):39
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近日联合发布一份报告称,气候变化将影响我国的粮食供需平衡,20年后将导致粮食缺口。 这份题为《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以温度上升为主要特征,而温度上升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粮食产量。报告预测,今后20~50年间,我国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按照目前的趋势,全国平均温度升高摄氏2.5~3度,将导致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f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持续下降。报告预测,加上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等因素,2050年我国粮食总生产水平将比目前下降14%-23%。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年代际东北玉米冷害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地区产生显著影响,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作物冷害分析研究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1981~2010年中国地面气温0.5°×0.5°格点数据集,以各年代东北玉米生长季(5~9月)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之和以及近30年(1981~2010年)各年代月平均气温之和距平等主要气象要素分析东北气候变化趋势,根据《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 167-2012)行业标准,进一步对1980s~2010s各年代各等级东北玉米冷害发生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和区划,结合有关东北历史冷害记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东北玉米生长季气候趋暖明显,热量增加,近30年东北玉米各等级冷害发生年数、区域及频率都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东北几乎每年都有冷害发生,20世纪90年代为冷害发生转折点,年代后段(1996~2000年)冷害年数较前段(1991~1995年)明显减少,到21世纪10年代冷害年数进一步减少,轻度冷害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其发生频率也小(0.1~0.2次/年),中度及重度冷害只在局部发生,冷害的显著减少为东北玉米连续丰产增收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玉米冷害减少,但个别年份还发生重度以上冷害(如2002、2003、2009年),冷害发生仍具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齐鲁粮食》2010,(5):34-3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为六大经济任务中的首要一项。该文着重探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影响,以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作为研究因变量,从气候变化与要素投入两方面选取指标作为自变量。以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气候变化、物质要素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即变参数关系。气温方面,我国主要粮食产区气温普遍升高,气温上升对玉米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降水方面,稻谷主产区降水减少、玉米主产区降水则呈现增加的情况,结合水利设施考虑,稻谷主产区应注重预防干旱灾害,玉米主产区则要注意预防洪涝的影响;日照方面,全国粮食主产区日照时数减少,给粮食产量带来一定积极影响。气候变化对各种作物的影响不同,总体来看,稻谷、小麦的适应性好于玉米。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该文提出以下参考措施:包括构建气象监测分析预测一体化的决策系统、调整农作物布局和结构、调整激励体系、建立气象灾害保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从粮食生产视角探明我国粮食产量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2001~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守住耕地红线、推进种业创新、壮大粮食主体的建议,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藏粮于民"战略,以期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IPCC AR4模式资料和基于多年观测资料生成的格点数据,建立降水、最高/最低气温的统计降尺度关系,获取华北地区高分辨率未来气候情景空间分布;利用作物模型模拟IPCC-B1情景下冬小麦生长期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R2)大于0.70;降水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最小为0.63;IPCC-B1情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总体上变短,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王馥棠农业生产直接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温室效应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趋势,引起了各国政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将对中国粮食生产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农业生产传统布局和结构以及影响粮食安全,但是同时也给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带来了农业发展的机遇.本文提出了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畜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其生产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息息相关。[方法]文章基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畜牧产业发展历程,从供给与需求两个维度分析我国畜牧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并进一步探究畜牧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粮食安全间的作用机理,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实证其关联影响度。[结果]我国畜牧产业结构由耗粮型为主向节粮型转变,畜产品供给结构趋于合理,但不同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居民对畜产品消费需求量增加,但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及变动存在一定差异性; 畜牧产业结构变动与粮食安全有重要联系,畜牧业发展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不矛盾,畜牧产业结构变动主要通过耕地、基于口粮替代的食物需求结构变化及饲料粮需求3个方面作用于粮食安全; 具体来看,粮食播种面积、耗粮型畜产品比重和耗粮型畜产品饲料转化率对粮食安全水平的关联影响较大,节粮型畜产品比重与节粮型畜产品饲料转化率对粮食安全水平的关联影响小于耗粮型畜产品的影响。[结论]不断提高不同畜产品的饲料转化率,加大非粮型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度,推广非粮饲料应用技术,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主要指标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协调关系,研究耕地资源和粮食总产量减少的原因,探讨了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的途径。研究表明浙江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矛盾比较突出,粮食和耕地压力日趋严峻。本文所得到的结论对有效保护耕地资源、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证国家粮食安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