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省近年来一直把林地管理作为林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具体做法:领导重视、建章立制、开展整治、精心谋划,搞好服务,把林地保护利用当作大事来抓,严事来管,难事来攻,要事来办,实事来干。  相似文献   

2.
低价林改造作为林地改良的一种方式,蕴含着保护和利用的双重意义。通过实施低价林改造,进行林参间作,拓宽林下经济发展渠道,既可以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又能推进林区替代产业的发展,实现企强民富的目的,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稳定了林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林地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林地保护的立法状况,阐述非法占用林地的法律责任,分析了我国《森林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在执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从立法、执法及其管理的角度上对我国林地保护提出对策措施,为《森林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为林业司法、执法及其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其不仅可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还能防风固沙、避免水土流失,其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生态无法替代的.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虽然不断增长,但也给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森林资源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而四川省凉山州位于长江上游,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在其生态屏障建设上具有非常优越的区位、环境、资源、地理优势,当地林业及其他相关部门若能做好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建设,那么生态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当地经济水平也会因为林业建设而获得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西省遂川县和丰城市的农户调研数据,本文运用Double hurdle模型检验新一轮林改后林地产权完整性与安全性对林地投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对林地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感知是影响农户林地投资的重要因素,农户在预期未来更不可能被征收或调整的地块上投入资本的可能性更大,在预期将来不可能被调整的地块上投入劳动力的可能性和水平更高;农户感知完整的林地使用权能够促进农户投入资本与劳动力,但是完整的林地流转权会降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可能性和投入水平。本文建议减少林地调整和不必要的林地征收,减少村集体对农户林地合法使用权的限制,同时保障明晰和稳定林地产权政策的执行效果,关注农户微观主体对产权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14,(4):22-26
党的十八大中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笔者认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就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旨在以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环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7.
历史古村镇的保护改造与旅游经济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湖北小河历史古镇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及其在保护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河历史古镇的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以期对同类历史名村名镇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地资源在“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中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由省委交办省政协负责开展的“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重点调研课题,影响面广,意义重大,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林地既是森林资源的重要依托,也是“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据2007年《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报告》公布,全省拥有林地面积669.90万公顷,其中防护林和特用林面积174.4万公顷;用材林面积307.39万公顷;经济林面积111.80万公顷(含竹子);其他林地76.28万公顷。全省活立木总蓄积21669.6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同时,林地资源也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1053.9734万公顷土地总面积中,林地面积占64.5%。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林地资源需求的加大,以及开发建设的不合理导致林地资源被破坏,对于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建设对于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林地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重要性出发,对其现状进行剖析,并且提出了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和耕地保护——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不断减少。作者以广东省为例,从耕地转换系数、人口与耕地协调系数、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土地利用集约度等五个方面分析城市化与耕地数量二者关系,认为城市化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是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并建立城市化与耕地数量二者的对数模型,实证的研究不同城市化阶段耕地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指出福建省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消费水平不断拉大、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显著、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法和GRANGE因果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经济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与统筹城乡的相关性较大,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城乡统筹发展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会带动农村的发展,但经济发展不会自动缩小城乡差距,需要政府的作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江西省林地保护利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地是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文章从江西省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入手,分析了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分布不平衡、保护难度大、生产率比较低、基础建设比较弱等问题,提出了增加林地和森林保有量、严格保护林地、提高林地生产率、加强基础建设等对策建议,为江西省林地保护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农户林地流转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江西省30个县抽样调查228个有效样本的数据,对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林地流转行为与各个自变量进行了回归。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承包年限、林业经营风险、林改前的经营方式、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林业投入和林业收入增加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上影响农户对林地流转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麻栗坡县集体林权改革和林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分别用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林农参与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林农的受教育程度、对林地流转的认识程度、家庭林地和农地面积、农户家庭的林业收入、林地流转的容易程度及对森林资产评估的满意程度等因素影响林农参与林地流转的意愿,提出了实现林地流转必须要提高教育水平,建立并完善林地流转体系、林业服务体系及森林资产评估体系,并搭建林地流转平台,健全法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苏十三个市(1978-1996年)耕地面积变化和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阐述了耕地面积变化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根据耕地面积减少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关系分析,并江苏十三个市划分为三种具体类型:(1)经济增长超前,耕地减少滞后;(2)经济增长滞后,耕地减少超前;(3)经济增长与耕地减少同步变化。最后,由上述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并提出了正确处理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APP在中国的林业实践为案例,着重分析了林地产权安排(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林地资产的特殊性等)这一基础性因素对公司实施林工联合战略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林地产权控制的分散化、不完全的产权安排、林地资产的特殊性质均减低了林工纵向一体化战略效率,公司在林地组织和经营方面所采取的应对之策,对化解因林业产权改革形成的过高资产获取及管理成本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指出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拓展农业社会文化功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邗江乡村旅游现状和特色,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地方宏观政策、家庭情况、非农收入比重、林业资源数量、林业生产投入5个方面进行研究假设,并根据假设确定了13个变量;然后采用Logit模型对变量进行计量分析,分别找出林农林地流转、转出和转入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是否知道林权交易市场、感觉流转花费时间、感觉流转难易程度、从事农业劳动人数、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土地调整次数、林地面积和林业生产投入时间对林地流转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脱贫县的农户经济发展质量事关长效脱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基于农户经济基本理论,结合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构建了用以评估脱贫摘帽县农户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陕西省合阳县7个镇(街道)的500份农户调研数据,应用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了当地农户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及绩效评价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合阳县农户经济发展质量已经基本达到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水平;县域内各乡镇之间农户发展指数仍存在较为显著的异质性,且同一地域各维度发展指数之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