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财富,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色,其包含的乡土记忆、生态伦理观念、农耕文明、德治文化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养料,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优势内核。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面临着困境,未能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作出相关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振兴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有其独特的价值,红色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保山金鸡革命老区为例,通过对金鸡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当前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红色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最大限度合理有效地挖掘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秋娟 《山西农经》2023,(8):108-1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宁晋县为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包括特色小镇促产业兴旺、集体经济富民增收、农业园区强基固本、基层治理惠民安民、精神文明建设引领文明新风等。在当前发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破解困境,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融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振兴乡村文化,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傅瑶  韩芳 《农业经济》2022,(4):59-61
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各方面要协同配合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到城市务工,乡村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儿童,这样会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不利于我国乡村建设稳定持续发展,对此政府要切实落实好乡村振兴发展措施,注重提升各地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事业、经济事业发展活动中,不断提高乡村生产力水平,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进一步对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提升文化自信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郭鹏坤 《山西农经》2024,(3):60-62+66
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内在联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下,乡村振兴需要在产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
汉宇 《山西农经》2020,(9):136-13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地位愈发凸显。乡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良好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已为新时代"三农"事业的发展方向,而乡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本文阐述了乡村现代化及其发展目标,具体说明了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并对中国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方法与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付婷婷 《山西农经》2024,(2):150-152
2019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技术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农村产业转型、促进农村智能化发展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因此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炜 《山西农经》2023,(23):37-39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剖析乡村文化振兴价值意蕴,发现存在经济水平限制、乡村人员流失严重、文化中心城镇迁移、文化供给内容错位等现实问题,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激发经济活力、加强党组织引领、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实践路径,以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李静静 《山西农经》2022,(6):149-151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凝聚群众共识,推动乡村善治具有政治引领、道德教化、制度创新、社会整合等重要作用。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对治理主体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因此,利用好、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独特功能,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层自治、法治与德治融合共生,有助于将红色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内在优势与效能,推动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王震 《山西农经》2023,(21):123-125
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改善乡村贫困落后状态,提高乡村人民综合素质,加快乡村全面振兴进程。在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展开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Q县G村紧跟时代的脚步,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主体老龄化、发展形式单一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吸引青年人成为文化发展主体、发展多样化文化,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各种难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王爽爽  毕东 《山西农经》2022,(2):71-73+77
2020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接下来我国将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乡村文化振兴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云南省建水县为例,探索我国现阶段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有效促进文化振兴,需要从城乡失衡加剧乡村文化衰落和视角错位导致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两方面探究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思考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意义,运用逻辑分析探寻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推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经济振兴的同时,也对中国乡村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特别是导致中国许多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保护乡村文化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不仅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对于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姚瑶 《山西农经》2023,(6):44-46
数字乡村建设是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战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信息基础建设水平、产业结构及产业融合程度等方面的基础水平差异较大,统一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无法实现。因此,本研究结合安徽省产业结构特点,通过分析省内数字乡村建设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以及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纲领性文件转化为适应地方发展现状、产业特点的有效策略提出对策建议,为安徽省数字乡村战略的落地、地方政府制定数字乡村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创建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本文以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激发乡村活力、重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其中文化自信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伴随现代社会的转型发展,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很难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反而传统的乡村文化越来越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文化自信作为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部分存在,凭借自身的优势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这一大背景下,通过系统分析当前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成因,提出重构乡村文化自信的路径来促进乡村整体价值观念的转变,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决定了全面小康工作重点的重新聚焦、是破解"三农"瓶颈的治本之策、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内生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促进乡村转型、推行美丽乡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发展人才强乡战略,从而实现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师莫  周军 《农业经济》2023,(4):139-140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