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江苏省内3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14个涉农专业的322名2019年应届毕业生调查数据作为样本,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务农"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个人兴趣和长期职业发展成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在进行就业决策时的重点考虑因素,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在进行就业决策时会受到周围参照群体的影响,是否要挑战原本熟悉的生活、是否已经积累了大量可观的农业经验等均是涉农专业学生在就业选择时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本文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分析农民个体的就业倾向。通过分析山东、陕西、浙江三省的微观数据,利用Order 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本文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减弱农民非农就业意愿的效果并检验了其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购买农业保险可使农民非农就业意愿显著降低,农民在购买农业保险后,其“非常愿意”从事非农工作的程度减弱了5.6%;在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影响中,风险承受发挥着一定的中介效应,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风险承受能力减弱农民非农就业的意愿;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农户之间存在差异,对“大中型农户”和粮食作物种植农户的影响程度更大,对“小型农户”和经济作物种植农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农业发展需要农业人才的支持,但现有的农业人才不一定愿意服务于农业。本文以涉农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人才服务农业的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性别、学历、农业政策的了解、传统文化观念、父母所在行业等因素与服务农业意愿显著相关。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吸引并留住农业人才服务农业,才能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浙江省38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户生计非农化、林地转出意愿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户生计非农化对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和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对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20.63%,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4.30%,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6.34%;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18.40%,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3.87%,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4.53%;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总收入及荒山面积所占比例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总面积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新疆及全国都是一个较新型涉农类本科专业。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社会对于该专业的认知还存在一定误区,农发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值得关注。在新疆,农村区域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表明,农发专业毕业生,就业遇到较大困难,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都较差,同时学生对本专业预期也不明朗,对就业都造成一定影响,今后培养院校、学生和社会都应站在各自角度,力争为该专业的就业改善做出一定努力。  相似文献   

6.
双高计划将扶持一大批优秀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壮大,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列入国家“双高计划”的涉农类职业院校,文章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学生就业情况、教育经费状况及国际化办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学院应通过设置新兴涉农专业、强化“双师”队伍培训、激发学生“双创”活力、多主体筹措办学经费、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等措施来克服发展困境,以其实践经验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促进涉农高职学校建设逐渐进入改革深水区,探索助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而基层地区急需人才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迫在眉睫。本文以湖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受就业形势、基层就业政策、父母态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受性别、家庭经济背景、基层就业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就学校层面来看,这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际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以及所学专业不对口、自身择业观念错位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市47个村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黑龙江省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人口规模、户均经营土地面积、种植业收入比重以及农户对涉农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土地转出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非农就业比例、土地转出租金、农户村庄到县区距离以及农户是否享受农业直补对土地转出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8城市12370份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入户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入户意愿总体不高,愿意入户比例未超过一半。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入户意愿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具体而言,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越高,即在国有部门就业、自营劳动者、月收入和社会保险水平越高、参加技能培训、本地工作时间越长、职业预期稳定性高、主观职业地位越高,农民工的入户意愿越高;但超时劳动、单位包吃住、签订劳动合同则显著不利于入户意愿的产生。就业质量还会通过获得感间接影响农民工的入户意愿,获得感是劳动时间、工资收入、技能培训、职业预期稳定性、主观职业地位与入户意愿的中介变量。据此,建议从就业能力和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等方面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增强农民工的获得感,助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视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产生的影响,为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破解乡村发展人才制约难题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根据教育扶贫目标多重性,从机理上将教育扶贫对象区分为乡村存量人口和乡村增量人口;以是否为建档立卡生身份为关键变量,对教育扶贫对乡村增量人口(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教育精准扶贫能够增强农村大学生的返乡意愿;相较于男性,教育精准扶贫更能够增强女性大学生的返乡意愿;支持乡村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城乡发展的市场机制是影响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宏观层面的重要机制,感恩机制及其机制作用的性别差异是教育精准扶贫对返乡意愿产生影响的重要通道。[结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制约,可以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强化感恩效应、加强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引导;要关注不同农村大学生群体的返乡意愿差异,因势利导,因人施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状况是反映一个高校培养人才水平的重要因素,选取山西农业大学的部分涉农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的就业心理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通过剖析毕业生心理,归纳总结出就业不理想的原因,并且通过访谈知名校友给大家提出就业建议,最后从社会、高校、家庭、毕业生本人4个方面给出综合性意见,并希望能提高山西农业大学涉农专业就业率。  相似文献   

13.
中职免费政策的重点是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中职教育,吸引更多学生学习涉农专业,以提升中职教育服务"三农"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因此,分析中职免费政策在贫困地区的"支农"和"扶贫"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考虑中职免费政策资助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以四川省贫困地区为例,采用内生选择转换模型评估了中职免费政策的支农和扶贫效应。实证结果发现,中职免费政策在支农和扶贫两方面并未充分发挥效率和应有的作用。中职免费政策对中职毕业生从事"三农"相关工作意愿及月收入的提升都存在"替代效应",无助于引导中职毕业生从事"三农"相关工作和提高其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劳动力迁移理论和相关研究,对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个体特征和家庭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和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位性质对于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影响,从事个体经营或在私营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更愿意在省内转移;打工年限在5年以上的人更倾向于跨省转移;打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年收入对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家庭耕地面积在2亩以上对是否跨省转移的选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统筹城乡户籍制度,鼓励农民实施多种经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利用,从而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稳定而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68位扶贫驻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借鉴职业决策过程模型和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分析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不强,比较愿意和很愿意留任的人数占比不到30%;从个体特征看,年龄对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影响显著,但边际效应不大;从家庭特征看,家人的理解程度显著影响扶贫驻村干部的留任意愿;从工作特征看,专业匹配、工作表彰、领导关怀、驻村感情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扶贫驻村干部的留任意愿,而工作压力、能力恐慌等因素则显著负向影响其留任意愿。以上结果表明,乡村振兴的人才吸引力度有待增强,而精神关怀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类旅游院校学生的就业水平是衡量该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调查了该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情况,并针对上述情况给出了专业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评估非农就业对农户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的影响效应,为完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配套政策、制定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方案等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1 132个退耕农户的调查,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平均处理效应分析,并剖析非农就业对不同个性特征与资源禀赋农户的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的处理效应差异。研究结果:非农就业是增强退耕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农户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的关键要素;消除农户自选择等显性偏差及不可预知的隐藏偏误后,从事非农就业的退耕农户其选择继续保持退耕成果的概率显著提升30.88%;从农户异质性来看,低学历、退耕还生态林、小退耕规模、有非农工作经历或接受过非农技术培训的农户,非农就业更有助于提升其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研究结论:各退耕区应加大退耕农户的就业指导与技能培训,健全退耕区劳务服务体系,建立有序的退耕地流转市场,引导退耕农户建立多元化生计转型策略,增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基于对农学专业教学计划现状及改革思路的研究,阐述农学专业教学计划现状,然后分析了农学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中应该注意保证专业课程精品化、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等内容.希望通过农学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加强理论与生产实习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农学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课题组对江苏、安徽两地680名建筑农民工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可能影响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各自变量进行了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并对通过卡方检验的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属性中的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是否愿意长期从事建筑业工作对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著;社会属性中的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职业化程度对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180个农户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分析了农户核桃交易现状和农户契约链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核桃种植规模较大,核桃销售方式以中间商为主,核桃销售的交易成本和风险较高,农户核桃销售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强烈;户主个人特征变量对农户契约链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家庭劳动力数对农户契约链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亲朋好友是否从事相关工作对农户契约链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人际关系资产专用性、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对农户契约链参与愿意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