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是高校巨额贷款的主要原因1、高校扩招导致高等教育资源紧缺,银行贷款适时注入,非金融机构贷款拾遗补缺199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中国高等教育从此走上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之路。在高校扩招的最初几年内,大多数高校在原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内承受新增生源没有出现明显的困难,随着生源逐年增加,高等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高校扩招降低了大学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圆大学梦,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必须扩大办学规模,扩建校园,建设第二校区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选择。高校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新校区基础设施、实验室及教学科研用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推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然而,贷款必然形成负债,盲目扩大贷款规模,必将给学校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充分认识高校贷款的必然性和特点,控制贷款规模,防范财务风险,使贷款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各贷款高校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的影响、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对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剖析了造成贷款规模过大的原因。提出了控制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既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高校陷入事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困境。由于国家财力及学校自筹经费有限,许多高校选择了“银校联合”的筹资方式,积极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但银行贷款是高校的一项债务,如果举债规模过大,因债务而产生的支出就会极大地增加教育成本,引发财务结构失衡和财务风险,影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如何控制信贷规模,降低融资风险,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各高校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逐步增大,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各高校为接受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努力创办一流大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教学投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许多高校纷纷与银行建立了“银校合作”关系,从银行获取贷款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然而银行贷款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信贷资本大量涌入高校,高校贷款金额巨大、还款期限较长,有的甚至已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部分高校领导对银行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还贷的责任意  相似文献   

7.
窭静 《会计之友》2007,(12X):31-32
为使学校的办学条件适应学生规模的增长,高校普遍采用向银行贷款的方式,使贷款规模发展迅速扩大,但紧随而来的是各项贷款政策及管理的滞后。笔者根据高校贷款的现状,对扩大贷款的成因以及贷款政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事前审批、贷款纳入预算管理、加强贷款日常管理、建立制度等多项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贷款决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利用银行贷款加速校园基础建设的决策,分析了高校贷款的特征、可行性、规模和期限,提出了加强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高校社会筹资的必要性 (一)财政投入无法满足高校的支出要求高校的传统筹资模式有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学生学费等三大部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从1998年的340.87万人猛增至2005年的1561.78万人,8年间在校生规模扩大了4.58倍,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促使教育经费支出规模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和竞争加剧,高校的资金需求日益强烈,政府拨款和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利用银行贷款的高校越来越多,贷款金额也越来越大。但是贷款是有成本的,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不能还本付息,高校将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负债风险,影响到高校的发展。那么如何评价和防范负债风险就成为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者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国家做出扩大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截至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已基本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提高了国民素质,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内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结构与规模在发生变化,其理财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国家高等教育拨款未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高校由于发展的需要,纷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银企合作”,采取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维持高校建设,甚至于维持学校的日常运作。因此高校与贷款相关的会计核算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12.
陈玲 《事业财会》2007,(2):29-30
高校扩招以来,大多数高等院校通过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开展教学基本建设,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蠡已达到1500亿至2000亿元的规模,个别高校贷款甚至高达10亿至20亿元。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高校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如果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的领导及财务人员不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应对。因高校贷款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应是公办高校办学成本的主要分担者。在公共财政投人不足、学费提升空间有限的现实情况下,靠贷款来发展有其合理性,但过度负债则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找出控制贷款规模、化解贷款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贷款规模控制与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嵘 《财会通讯》2009,(2):135-136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是与高校利用市场多渠道融资,特别是向银行等部门贷款筹集建设资金分不开的,但是负债办学也带来了财务风险,合理确定学校负债规模,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例对高校贷款规模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高校控制、化解举债财务风险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和竞争加剧,高校的资金需求日益强烈,政府拨款和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利用银行贷款的高校越来越多,贷款金额也越来越大。但是贷款是有成本的,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不能还本付息,高校将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负债风险,影响到高校的发展。那么如何评价和防范负债风险就成为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者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一、高校负债风险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校社会筹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高校社会筹资的必要性(一)财政投入无法满足高校的支出要求高校的传统筹资模式有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学生学费等三大部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从1998年的340.87万人猛增至2005年的1561.78万人,8年间在校生规模扩大了4.58倍,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促使教  相似文献   

17.
随着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新背景下,高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连年扩大,但基础设施的不足,教育经费的短缺,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银行贷款成为高校筹资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以此解决了发展中急需的资金问题,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渐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以来,大多数高等院校通过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开展教学基本建设,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已达到1500亿至2000亿元的规模,个别高校贷款甚至高达10亿至20亿元。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高校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如果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年年攀升,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02年的15%,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2005年进一步增至21%,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伴随高校扩招的是高校贷款规模的扩大、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及各种经济主体参与高校投资建设,现行的高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逐渐暴露出其弊端。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债务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显示,2005年我国高校的银行贷款总量约1500亿至2000亿元。根据审计署清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1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有政府性债务约2634.98亿元,其中过半债务为借新还旧。一、高校债务形成的原因分析高校债务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其中既有政府的责任,又有高校自身和银行方面的因素。(一)政府方面1.高校大扩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提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1998年,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