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X”证书制度是我国深化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推进课证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体现,而会计专业人才需具备运用大数据开展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为此,高校必须紧密结合“1+X”证书制度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的相关需求,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导向实现多元化管理。本文就“1+X”证书制度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合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特点,提出基于“1+X”证书制度提高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不断创新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得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符合社会的需求,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本文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进行了重点阐释.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使得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转向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这对高校的传统培养模式发起了挑战,也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对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闫华 《商》2013,(20):177-178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低下,使学生缺乏社会竞争力,究其原因是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时当前形势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趋势,重点探讨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人才模式与对策,提出了未来民办院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方法,希望为新形势下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出现并发展,传统会计作为一个与数据有着密切联系的行业,必将受到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分析大数据对会计各方面的冲击基础上,总结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变化,从会计专业人员自身、高校教育、社会企业等方面提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为会计从业人员更好就业及会计行业更好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各大高校要如何突破既定会计专业教育模式的局限,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新时期各大高校会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在实施课程优化、改革等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该校会计专业学生国际商务信息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引起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更新。大数据的发展催化专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技能成为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本文探索数智化驱动下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剖析传统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尝试探讨“业财融合”背景下数智化与专业化相融合的新路径,旨在为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侯春丽  杜君 《江苏商论》2023,(8):100-103
中高本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话题,会计专业名称变更为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针对专业名称变革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较少。文章首先讨论了会计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本衔接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中高本衔接不畅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衔接的对策,并提出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构想,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本人才培养方案衔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蕾 《北方经贸》2013,(3):173-174
目前,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文章对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符合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明旭 《商》2013,(6):64-64
随着近几年会计专业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随之选择学习会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对会计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会计实际操作能力了,很多高校除了安排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基础和理论知识以外,还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会计实务课程来提高学生对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对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出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人才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市场供求、职业能力等原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依然非常严峻。本文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导向为出发点,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现状,试图探索出更适合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开展的策略与方法,为高职院校优秀的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湘西地区经济状况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的具体措施,达到服务当地经济,助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全面改革,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连云港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论述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的发展实践基础上,深入分析在连云港"一带一路"建设中对会计人才职业核心素养的需求,探索会计人才需具备的能力和特质。结合当前连云港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和不足,提出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1)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新需求。通过构建会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身、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会计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
梁丽华 《北方经贸》2012,(11):151-152
当前高职会计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尤其是和会计专业对口的工作,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弱。校介企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提出由学校、会计中介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要坚持以就业为教学目标,树立全程实践观念,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强化校内实训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来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使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成为当前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实践性,要将会计方面的工作做好,既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深层的专业知识,又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与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以往会计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技术的培养。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就业率,应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创新发展会计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探讨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中能力及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如何在能力视角下实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变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商》2016,(1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大数据技术在财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会计人才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会计人才主要培养阵地的高校,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文章从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入手,结合当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是培养会计人员的重要场所之一,那么针对当前会计人员需求现状,就要加大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并从实际出发,针对市场需求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当下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理论能力相对较好,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这就反映了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针对目前会计教育现状提出改善的措施。本文基于工作的实践,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入手,以期为会计教学提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应该从职业的特点出发,按照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从会计课程体系、技能实训体系、岗位实训体系出发,构建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会计专业实训模块化实训体系,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综合性要求也在相应提升,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前企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学校也要不断改善当前的教学工作,选择更加多样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以培养出专业能力更强的实用性会计人才。当前会计专业教学过程当中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在掌握更加丰富的专业性会计知识的同时,也要有较强的创新与创造能力,从而不断对自身进行提升,更加适应当前会计工作要求,为了能够不断提升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创新教育的水平,需要对当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能够不断调整当前会计专业创新教学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整体高校快及创新教育水平,带动会计专业人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