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质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个人信用风险的防范及其评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个人信用风险内涵及其防范与评估的重要性出发,研究了加强个人信用风险防范的策略及其发展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办法,并分析了统计量表法在个人信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质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从项目风险管理与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提出了未来发展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存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信用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担保制度,消费贷款手续繁琐、环节过多等问题。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担保制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4.
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商业银行必须从内部加强风险控制体系中与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相应的部分,通过强化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能及人员配备、增加流程中风险控制点、强化信贷信息系统以及内部协调风险,同时外部环境中的经济周期风险和利率风险也可以通过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的经济风险预警机制来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5.
肖清华 《商》2013,(8Z):97-97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理念的进步,近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个人消费信贷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已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前景”性业务,但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低均带来巨大的风险。文章笔者着重进行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的分析,接着结合我国房地产行业和商业银行管理实况,提出几条有建设性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劲松 《商业时代》2006,(15):58-59,76
当前,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太高,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陷入困境。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使得个人信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贷款风险和导致助学贷款市场的发展受阻。本文讨论了信息不对称对助学贷款的影响,进而对构建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控制与管理问题也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业务能否健康发展,甚至是影响商业银行未来经营效益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风险有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抵押物风险、政策性风险等,为此,应从房屋交易、估价、保险等方面,加快推进住房抵押贷款法律法规的制定,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推进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抵押物处置和住房贷款保险制度,以形成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硬约束。  相似文献   

8.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与处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缺陷,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的约束,成为非常突出问题。提高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应建立个人信用风险评分模型,推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加强银行自身操作管理,完善抵押物管理措施,增强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个人消费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为我国商业银行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信贷风险成为了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不利因素,使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加强对个人信用的科学评估,制定完善、有效的内部风险防范措施,进而提高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勇  乔亚 《北方经贸》2011,(10):92-93
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防范,应采取多元化的信贷策略,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尽快实现房贷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助学贷款是扶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发放的助学贷款出现不还的问题时,缺少惩罚手段,从而加大了高校助学贷款的风险,增加了助学贷款的运行难度。应加速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治制度,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度;建立高校助学贷款风险基金,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分散和转移贷款风险,进而有效防范和化解高校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欣 《财贸研究》2002,13(5):36-38,74
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两种风险:一是个人信用风险;一是按揭贷款中的担保法律效力风险。针对这两种风险,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淑满 《现代商业》2011,(15):282-283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开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一制度建设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相对健全的体系,全面系统地推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仍然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个人信用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现实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已成为居民购房贷款的主要贷款方式。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尚不完善,仍存在信用风险、抵押物风险、利率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等诸多风险。贷款银行在办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时需加快推进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保险机制,加强利率风险监管,以有效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洪玫 《消费经济》2002,18(5):49-51
我国商业银行向消费者个人推广信贷消费的各项条件是在1999年2月开始逐步形成的,这些条件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服务、信用工具的发展和信用管理技术.我国市场上常见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银行提供融资的分期付款方式消费信贷、购房按揭贷款、信用卡支付等.本文主要讨论在开发消费信贷中建立信用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欠发达县域农村地区消费水平低的原因及提升途径,重点介绍了其中通过完善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评价机制,来提升欠发达县域农村地区居民贷款的可得性、进而提高其消费水平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李莎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176-17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了快速增长。居民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个人住房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比重快速上升。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一项中长期贷款品种,由于贷款周期长、客户群体分散度高、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因而在住房金融市场中同样存在其它金融市场中固有的风险并且更加突出。加之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各种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加上商业银行迫于市场竞争压力的不规范运作,使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日益显现。在这一背景下,力求揭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形成机制,防微杜渐,从根源上避免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小企业的发展关系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而,近年来,从各级政府、机关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但效果并不明显,在责怪商业银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障碍,并积极寻求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小企业贷款的开展难题。一、当前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面临的障碍1.商业银行贷款的政策激励不足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系列旨在推动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实际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还存在问题,除明确规定城市合作银行为小企业服务外,国家对其他银行特别是国有…  相似文献   

19.
浅析国内外消费信用之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很多外资银行中,消费信用的利润几乎已经占据了整个银行盈利的一半。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用业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近几年来增长的速度很快,但和一些大型外资银行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信用卡方面。在进入WTO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消费信用的发展,加快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商业银行积极研发新的消费信用工具,推动电子化建设;并在全社会倡导居民信用消费,以迎接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20.
庞昊勇 《现代商业》2012,(29):39-40
近年来我国个人信贷业务高速发展,品种不断丰富,个贷风险也随之增加,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新一轮不良贷款的主因。建立与完善个人信用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设置专门机构实行个人信用体系专业化管理、加大个人信用重要性宣传、充实个人信用记录内容、规范与统一各商业银行对个贷不良行为的认定及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业界对此问题的重视与研究。最终,促成我国良好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