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行业绩效考核机制涉及金融机构的战略发展、内部分配、资本监管要求等诸多因素。银行业绩效考核模式也发生了从规模向利润考核的转变,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构建对外顺应监管导向、对内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平衡风险和收益关系,促使银行业实现短期经营业绩与长期经营效益之间的平衡,对银行业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我国银行业绩效考核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银行绩效考核制度的阶段性变化,探索银行业绩效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爆发后,被各国普遍视为防范银行风险圭臬的巴塞尔协议暴露出一系列缺陷,现有资本监管框架并不能完全覆盖银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作为应运而生的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更高的资本监管标准,势必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介绍巴塞尔Ⅲ对资本监管制度的改进及其实施后将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为新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乔方亮 《中国物价》2009,(11):46-48
本轮金融危机表明.2004年签署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导致银行亲周期性更加明显及对流动性风险重视不够等。巴塞尔委员在会吸取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先后发布了若干征求意见稿.对新资本协议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总体来看,新资本协议的修改对我国银行业没有重大影响。理解新协议的不足,借鉴新协议的合理内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赵新疆 《商场现代化》2012,(20):186-187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不断深入,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当代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工具,通过EVA和RAROC作为考核激励的核心指标,可以把风险和收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卢唐来  赵三军 《商业研究》2006,(22):172-173,177
鉴于目前我国银行业大案要案频发,为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次下发了《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继信用风险后的主要风险,对操作风险资本进行准确计量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蕊 《商业科技》2014,(31):145-145
目前商业银行是以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巴塞尔协议)作为银行风险管理原则,把新巴塞尔协议理念中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到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践中。本文试图对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做出简述,并对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从1975年第一个协议到2010年的巴塞尔协议Ⅲ,巴塞尔协议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先后共有6个协议:《对外银行机构监督的原则》、《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包括市场风险后的资本协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新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Ⅲ》。对巴塞尔协议演变历程的梳理,有助于教学的使用与学者的学习,更有助于为银行业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促进国际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银行业根据WTO协议的要求已经全面对外开放。作为世界金融业"游戏规则"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风险的定义从原协议的单纯的信用风险扩大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对于原协议还没彻底完成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协议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于佳禾 《商场现代化》2022,(22):117-11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发展中,商业银行资本配置主要的方向为风险与收益的调节、银行内部整体的配置方案以及借助之前的配置制度确定商业银行之后的发展方向。在此之中,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可为经济资本配置提供支持。在经济资本的整体配置方法下,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其中的重点,可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处深入分析,针对其中的各项难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之后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优化提供可靠措施,并促进经济资本配置朝着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巩云华 《江苏商论》2004,(4):151-153
目前我国银行业改革已到紧要关头,在改革中我国银行业应遵循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简称新协议)的框架,重视和强调新协议中的市场约束即透明度原则,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状况,促使银行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从1975年第一个协议到2010年的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协议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先后共有6个协议:《对外银行机构监督的原则》、《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包括市场风险后的资本协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新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III》。对巴塞尔协议演变历程的梳理,有助于教学的使用与学者的学习,更有助于为银行业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促进国际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颖哲  张强 《商场现代化》2008,(11):354-355
<正>2004年6月,正式颁布了银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新的国际标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 Based approaches,IRB)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技术,代表着未来10年银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发展方向,其推广实施对  相似文献   

13.
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琳 《北方经贸》2004,(10):75-76
新巴塞尔协议代表着对国际商业银行业监管方向和趋势 ,与 1988年巴塞尔协议相比 ,新协议内容更广泛 ,更复杂。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最低资本要求、资本充足性监管和市场约束。本文仅就新巴塞尔协议最低资本要求问题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业的不足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从而确保我国 2 0 0 7年顺利实施新巴塞尔协议。  相似文献   

1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一般简称"新资本协议",提出"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三大监管支柱。"新资本协议"在国内的全面应用,为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资本作为商业银行内部认定和安排的风险缓冲,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给全球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之后日本大和银行、联合爱尔兰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等国际大型银行因操作风险损失重大,这都说明操作风险正逐渐成为威胁金融机构的另一隐患。最终巴塞尔委员会开始将操作风险纳入重要关注领域,并在新资本协议中将其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我国银监会已明确表示,至少在十国集团2006年实施巴塞尔新协议的几年后,我国仍然继续执行1998年的老协议。这意味着国内银行业还不需要为操作风险分配资本,也不需要象一些国际银行那样为操作风险管理投入大量资源。但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操作风险大案、要案告诉我们,国内银行业面临的操作风险日益严重。且不说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即使是关于操作风险的认识也是相当落后的,这在中小银行内部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张译丹 《商》2014,(45):143-143
一国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为金融,对于我国来说稳定、健全的金融体系的存在是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其高效稳健的发展是我国金融体系高效运行的前提。对于银行业来说,其本职工作就是管理和经营风险,因而,如何才能提高银行管理和经营风险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即:把银行业在运行过程当中遇到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进行全面评估的理论体系。它象征着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和方向。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的运行会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质量大大提高。因而,研究经济资本管理对我国银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的操作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莉戈 《商业时代》2006,(24):89-89,91
操作风险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列出的银行业三大风险之一。目前国内对操作风险管理缺少研究。笔者认为,通过定量化的方式衡量操作风险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新巴赛尔资本协议对风险的规定,分析了操作风险的涵义和衡量手段,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国,生效之后的新资本协议必然会成为监管当局监管国内各类商业银行的基本监管依据和原则之一。如何客观地评价新资本协议框架对中国银行的影响,从而及早针对新的资本协议框架采取措施,是当前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适应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展和中国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客观需要。资本金不足受考验从新资本协议框架构成看,最低资本金配置要求会使中国银行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对于银行业来说,充足的资本和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维护公众  相似文献   

19.
新资本协议评析与我国银行业的策略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资本协议的颁布和国际金融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新资本协议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配置的具体策略,以期提高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银行体系安全与稳健运营.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级债危机后,不得不让人们反思,依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资本充足率及其三大支柱的要求,为银行业设计的以内部评级法为风险管理核心的体系框架,能使商业银行安全的经营吗?本文介绍了美联储的金融机构监管系统(FIMS系统),认为其虽具有较高的风险敏感度,但更多地关注银行流动性风险.在资本配置和分配方面,STV模型比新资本协议有更好的实用性.因此,新协议并非是当代最优越的风险管理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