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供给侧改革深化背景下银行发展问题为主要依据,从强化实体经济建设、加强运营风险防范力度、积极推进个性金融、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大力研究处置不良资产的新模式、加强传统业务运营模式优化、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银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供给侧改革更重要的是强调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和金融服务的总体效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货币政策调控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依托、依靠整个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确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金融结构的调整,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助力发挥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农业发展痛点、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并对金融改革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指出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即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发挥互联网金融的重要补充作用、支持科技型农业发展、完善农业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2019年2月22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本文通过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我国宏观经济进行研究,表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释放宏观经济的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高速发展,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也给到了充分的肯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也是这个行业崛起的机会。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研究,并对互联网金融驱动金融供给创新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9,(12)
创新发展之厦,人才为基。金融创新的良好运转需要金融人才的支撑。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给正在实施的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也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对金融人才现状的描述分析,指出其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浙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和对策,浙江互联网金融发展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浙江省互联网金融做到精准营销,做好风险控制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对策;提出了浙江省互联网金融通过助力实体经济,助力"三去一减",助力普惠金融来推动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通过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波动,进而从不同方面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影响金融稳定。文章在分析这一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提出利用资产证券化技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定位是通过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两者互促共生。供给侧改革需要金融业的推动,同时金融业也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金融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数据共享是目前国际金融界重要的金融创新和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银行业坚持主业、回归本源的重要体现。河北省按照"改善民生,深化金融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的指导思想,强化脱贫攻坚金融保障体系,不断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为此,主要对河北省普惠金融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具体分析普惠金融在河北省发展遇到的问题,并对河北省普惠金融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农村总体发展的重大转折。目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金融、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培育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金融发展缓慢,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区域。本文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分析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进而提出发展问题,探讨解决对策,本文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挥金融先导作用,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的战略部署,普惠金融是改善金融服务不均衡的有效举措,两者的政策目标具有一致性。本文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疆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新疆金融发展的资源禀赋,提出新疆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三农"工作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农村金融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因素,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农村金融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农村金融创新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江苏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工业生产回升基础不稳固、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短板"、新兴产业金融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风险和隐忧。因此,江苏要立足省情,强化供给侧制度创新,优化供给侧要素结构,重塑工业增长新动力;发展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因地制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对农业农村现存问题予以补充与完善,并强化对农村的改革力度,为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由此可见,依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对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市场整体经济的稳步上升,而这一作用的实现需要借助金融的支撑作用。本文主要围绕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金融也会出现区别于以往的新特征,形成金融生态新常态。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主体,金融生态的新常态必然会对商业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根据金融生态新常态的形势需要做全方位调整,力促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就是适应金融生态新常态的重要举措。该举措助力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供给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金融生态新常态进行探讨,进而分析金融生态新常态对银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提出银行业金融生态新常态下,银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的新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以激发企业家精神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本文立足于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动力视角,梳理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机理,从交易成本、资源整合、信任水平三个层面分析了文化适应压力对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企业家精神因果关联的调节作用,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降低银行集中度能够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精神;随着文化适应压力的下降,银行集中度下降对当地企业家精神的正向影响增强;银行集中度通过影响个体融资约束作用于创业概率,创业倾向因父母是否经商及风险偏好而异。因此,有必要提高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精神,同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应重视区域文化交流互鉴与开放包容。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以激发企业家精神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本文立足于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动力视角,梳理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机理,从交易成本、资源整合、信任水平三个层面分析了文化适应压力对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企业家精神因果关联的调节作用,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降低银行集中度能够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精神;随着文化适...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要在创新源头、创新过程、创新产出三个供给端齐发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认为商业银行在信贷供给与金融创新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然后从规模发展小微金融、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推进符合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的消费金融、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就金融创新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农业结构性矛盾的客观要求。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的大逻辑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入研判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认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找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以创新和融合的思维,通过体制机制上的突破,逐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