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论点     
《西部大开发》2006,(1):6-7
刘国光:反思改革不等于反改革;王志浩:中国不会陷入“日本病”;李荣融:2008年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全部退市;罗俊华:公务员考试是巨大的内耗;左小蕾:股改成功的重要指标是新股恢复发行;谢国忠:境外热钱撤出将引发房地产危机;童大焕:过度医疗猛于矿难;邓聿文:中国进入风险社会;辛向阳:体制转型导致社会公德大面积缺失;盛大林:给8000亿地下信贷一个合法通道;易宪容:财政政策须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魏建国:跨国公司与民企是中国经济两个主体;傅勇:对比印度,中国经济未来不容乐观;高辉清:能源价格改革需谨慎;吴敬琏:中国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财经事件     
《西部论丛》2007,(12):8-8
高盛报告:全球经济放缓可能“连累”中国;姚景源:今年经济增速或创12年来新高;“三房”无缝对接交彻底改变楼市结构;中石油在川启动成品油供应应急预案;土地供应都将是“熟地”防止开发商囤积土地;中国正研究允许符合条件外国政府发行人民币债券。  相似文献   

3.
曾铮 《中国经贸》2010,(21):48-49
当中国“廉价劳动力”成为“优质劳动力”时,至少有三个事实是各国必须面对的:一是中国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二是全球,“廉价消费”的“梦幻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三是全球经济将逐步进入—个“平衡发展”和“多级博弈”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财经事件     
《西部论丛》2007,(1):8-8
我国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保持绝对控制力;2007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调速;市场开放不会按“美国标准”;物价满意度创历史最低;劳动保障部:71亿元违规社保基金正在清理纠正;解决“三农”问题仍是2007年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要闻     
《广西经济》2006,(6):4-5
张国宝:我国没有出现电力过剩;商务部副部长:是“两税合一”实施的时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拉开大幕;中央财政将从五个方面解决经济生活热点难点;财富评选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中国品牌进入前25。  相似文献   

6.
声音     
薄熙来:中部崛起的关键是“开放”;王静康:化学化工仍有发展空间;曲维枝:努力完善电子商务环境;龙永图:中国“能源危机论”是别有用心;孙永福:“中欧论坛”助推民企走向欧洲;回良玉: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萧灼基:宏观经济运行不存在“过热”。[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资讯     
《首都经济》2008,(3):10-12
次贷危机资产减记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会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1.9%;日本经济面临“内忧外患”;林毅夫: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欧成为世界最大经济市场;寸雪灾害不会对经济基本面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媒体扫描     
《中国经济信息》2008,(1):18-19
人民日报林毅夫:现有理论难解释中国经济“奇迹”;中国证券报我国尚无一行业真正被外企垄断;经济观察报资源税将成2008年工作重点;北京商报专家预测:2008年实际工资增长会比物价快;上海证券报夸大楼市拐点效应易误导调控决策  相似文献   

9.
声音     
徐冠华:中国科技资源重复浪费惊人;姜增伟:客观冷静地看待中国自主品牌;刘伟:经济四大“贵”锁住百姓钱包;张瑞敏:“走出去”的路越走越难;邱晓华:中国宏观调控技巧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0.
声音     
马凯:中国不存在“油罐空”问题;廖建成:中国农村市场潜力亟待开发;王众孚:治理商业贿赂有益于反腐倡廉;杜青林: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四方面问题;徐冠华:现代服务业是新兴工业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浙江工商》2007,(10):5-6
王建沂(富通集团董事长):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是很大的飞跃;从经济、政治、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增加为社会、经济、政治、文明四位一体的提法,是很大的突破;从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转变为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巴曙松:警惕金融资源流失;杨邦杰:用抓经济特区力度抓农村基建;邱晓华:中国经济面临三道门槛;李曙光:反垄断立法进入最后博弈;牟新生:中国亟待突破“品牌小国”地位;郭树清:外资入股有利于降低风险;王梦奎:中国经济遭遇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观点     
《沪港经济》2007,(1):8-9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急需解决两个“失衡”;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可维持20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指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须迈4道坎;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2007年不是中国经济本轮周期终点;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应该严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海外信息     
《新财经》2008,(1):20-20
格林斯潘:次贷危机“迟早要发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黄金饰品市场;西门子挪威前总裁因贿赂丑闻离开公司;IMF预报2007全球经济成绩单;南美七国正式成立南方银行;  相似文献   

15.
媒体扫描     
《中国经济信息》2008,(5):18-19
《经济观察报》次贷危机:最困难的时期还没有过去;《北京晨报》罗杰斯预言中国楼市将现调整;《国际金融报》环保新政亮出“第二剑”;《证券日报》2008年央企整合将再提速;《第一财经日报》专家驳斥中国粮食威胁论。  相似文献   

16.
财经事件     
《西部论丛》2008,(1):8-8
我国2008年将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社保基金2007年在股市赚198亿元;夏斌:2008年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开发过度、过分投机 房地产“八宗罪”谁是幕后主谋;推进个税改革 研究房地产税。  相似文献   

17.
王哲 《中国报道》2014,(1):70-71
高铁是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实力的重要推动力;高铁将改变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高铁“走出去”将改变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文摘     
《首都经济》2004,(11):82-84
北京物价合理波动 全年预计经济增长12%;国统局说投资过热“刹车” 宏观调控显效;马凯:宏观调控对象绝非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原石油部部长称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可降至25%;油价飙升摩根士丹利调低对GDP预测;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2020年将成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观点     
《西部论丛》2006,(1):7-9
预计2006年经济增长水平可达8.5%-9%;亚洲银行指出:中国应引领亚洲货币集体升值;为应对人民币升值,人民银行思路发生变化;2006年利率将不会上升;2006年金融领域将在四个方面加快改革;追求稳健将成为“十一五”中国宏观调控主旋律;1314公里  相似文献   

20.
宏观环境     
建设部:城乡规划坚持遵循五项原则;国税总局:明确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过去五年是我国经济效益最好的五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启动;国家统计局:本轮经济周期将“缓减速稳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