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实现稳健经营,采取各种措施加快了改制步伐,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层。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改制实质上造成银行大量资产损失。商业银行为使恒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少受损失,甚至不受损失,采取分种措施保全资产。因此,无论从大环境还是小地区看,规范企业改制、依法保生资产、正确妥善地处理银企债权债务关系已成为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海西地区企业改制的现状谈谈农业银行如何保全债权,支持企业稳健发展。一、企业改制对银行债权管理的现实影响(一)企业改制是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商业企业加快了以“国有民营”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国有民营”,这是在现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环境下,商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一种选择,它对于搞活商品流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推行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给银行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信贷资产流失严重,加大了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为正确引导“国有民营”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理顺银企债权、债务关系,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和其他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笔者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3.
张祥辉 《辽宁经济》1998,(11):26-26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给银行信贷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如何转变观念,支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避免企业借机逃废银行债务,有效防范信贷资产风险,已成为当前金融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一、企业改制过程中对银行信贷...  相似文献   

4.
金融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不良债务严重困扰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以“增资、改造、分流、兼并、破产”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制工作,可以说已作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实现生产要素流动、重组的重要手段和解决银企不良资产及债务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银行贷款在企业负债中占比较大,企业改制给国家信贷资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成为金融部门注视的焦点。银行如何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抓住机遇,利用有效政策,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运行质量,结合工作实…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进程中,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不断变化。本文以近代天津工业化进程为背景,分析了在这一进程中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历史变迁过程,指出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日益增强,银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银企关系经历了一个由信贷联系到资本溶合的发展过程,最终的负面影响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国家专业银行也逐步转向国家商业银行。但在转制过程中,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已日益暴露出来。据统计,1997年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中不良资产(逾期、呆滞、呆账贷款)已超过5000亿元,而且随着企业改制和破产企业的增加而增加,银行现有的全部自有资本远远不够抵冲这笔巨额损失。1996年,全国企业因兼并破产涉及五家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就达609亿元,1998年,全国呆坏账核销规模已增加到400亿元。为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保障银行信贷资…  相似文献   

7.
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银行系统的冲击是外部因素传导至国内金融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深入考察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风险和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构建个体层面的银行竞争指数,探讨了银行竞争对资本流动与银行信贷间的作用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跨境资本流入会带来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和信贷风险积累;在机制分析中,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银行竞争这一调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银行竞争会强化资本流入对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风险的影响;对信贷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流入会使投向企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信贷规模显著增加,对居民部门贷款则存在挤出效应;外资背景、是否上市、是否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等银行个体层面的异质性会作用于商业银行信贷对资本流动冲击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一个企业同时在几家银行开立帐户,办理存款、贷款、结算业务称为多头开户。多头开户使企业可以逃避银行监督和银行债务,加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对此,各地人民银行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企业多头开户进行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企业多头开户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不能不令人重新认识多头开户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以便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 一、企业多头开户的社会根源 企业多头开户既是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过程的结果,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市场经济,将政企职能分开,企业摆脱政府的束缚,千方百计地寻求多家银行的支持,在多家银行开户,从多家银行贷款的经济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金融体制改革也打破了专业银行严格分工的界限,业务相互交叉,向多功能、全方位的商业银行转化,突破了将企业严格地限定在某家专业银行开户的壁垒,使企业选择银行,银行选择企业成为现实。这是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二、多头开户是对传统银企关系的否定 在原有经济体制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  相似文献   

9.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是造就有实力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金融业与企业的融合,一可以减少不良信贷资产,二融洽银企关系,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三促进银企集团建立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我国金融业与企业融合的模式.一是以稳定信贷关系为依托的主办银行制;二是信贷关系和资本融合结合的主办银行制;三是依托资本市场建立企业融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我国银企关系是国家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内部联系,企业的资金需要由国家财政拨给,资金的流动和分配不存在市场交易的特征。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了市场经济,企业的结构呈现为多元化。国有企业转轨改制进入市场,国有银行也走向商业化,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目前的银企关系存在的问题,阻碍着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发展,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而产权制度改革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银行如何找准位置,在积极支持企业改革的同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保证信贷资产安全,是银企双方和有关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银行与企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制约了银行、企业的发展,并影响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调节银企矛盾,搞好银企关系,改善银行服务,已成为当前政府和银行的重要工作。一、转型期银企的内容及特征转型期银企矛盾主要是指银行与企业间的融资性矛盾、体制矛盾、政策性矛盾和权益性矛盾。1、融资性矛盾依然是基本矛盾。筹集资金和分配资金是银行的基本职能。企业既是银行资金的主要供应者,也是银行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不断加大投入,上规模、上水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资金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还不十分完善,对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实行妈额下的资产比例管理,对银行的信贷资金投放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和和银行适度从紧的资金供应矛盾依然突出。同时,我国的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些深层次问题日渐突出:银企关系紧张,逃废金融债务等背离信用、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信贷资产流失严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下称为农信社)如何有效借助法律手段,打击逃废债行为,保全信贷资产,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农信社如何保全信贷资产、维护金融债权安全问题进行探索。一、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面临的问题与难点剖析(一)企业改制逃废债突出,农信社资产保全难。由于企业改制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这就为有意利用破产、兼并、资产重组、参股、合资等改制企业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日益加快,许多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为了调整产业结构,盘活资产存量,采用兼并、合营、分立、转让等方式,使原来处于闲置或很少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通过有偿转让等形式,收回资金投到重点产业和部门。这对调整产业结构,使企业资产得到有效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些企业钻法律不配套、法制不健全的空子,借转换机制之机,以甩掉包袱、轻装搞活为由,采取多种形式悬空银行贷款,有意逃避银行债务,致使大量银行信贷资产流失。据抽样调查,自1994年企业改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全国的改制破产企业中,银行对企业的债权一般占70%左右,而通过改制、破产等形式损失的银行贷款占银行信贷资产的40%以上。据国有资产管理局清产核资办公室对一万户预算内企业的调查,40%的企业资不抵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贷款大部分已在企业改制中被架空,目前全国仅信用社贷款就有几千亿元的资金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目前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严重。这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有无关系呢?我的看法是: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原国家专业银行)信贷支持的重点,国有企业资产的70%左右也是以占有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因此,国有企业资产与银行信贷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相互制约关系。我国企业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分别对企业生产经营和银行信贷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银企都将寻求和实行新的发展思维和方法。其  相似文献   

16.
黄敏 《魅力中国》2010,(25):83-83
随着资产评估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资产评估在银行业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在信贷资产业务方面尤其是抵押贷款业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其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效益和金融资产的安全。银行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知道借款人的具体财产及个人状况,资产评估能帮助银行摸清借款人的真实情况。本文就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资产评估银行信贷业务中具体运用和具体问题以及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现实意义等方面阐述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与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银企关系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服务关系,逐步向市场化法人实体之间商业服务关系过渡,但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相比,银企关系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银企市场关系的信用基础脆弱,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不断加大,国有企业依然面临经营困难、社会负担重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银行的支持。因此,应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以强化银行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企业经营亏损,资产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许多亏损又不能破产的企业,怎样才能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呢?对此,笔者谈点管见。 (一) 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税收最重要的提供者。但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受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少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连年亏损,资产流失严重,甚至到了资不抵债的程度。 企业亏损对国有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努力构成威胁。当前,企业大多高负债经营,离开银行贷款便难以正常运转。企业的低素质运行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资金周转速度放慢,大量应收利息被拖欠,一些基层银行开始出现亏损,一旦出现挤兑现象,其后果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与企业存在的巨额不良债权债务已成为影响银企深化改革的现实难题。一方面,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至少占全部资产的20%,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负债率已由1980年的18.7%上升到1997年的85%以上,其中90%以上是对银行的负债,成为高风险借贷型经济。因此,化解银企不良债权债务已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我国要消除银企不良债权债务,可以采取这么一种思路:银行将一部分债权出售给基金这一中介机构,基全对企业控股和投资,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基金的资金来源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受益证券和股票来解决。基…  相似文献   

20.
李琴 《开发研究》2001,(6):14-15
银行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一对重要关系 ,如果说企业是现代经济活动的“细胞”的话 ,那么 ,银行便是现代经济的“血管”。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 ,由于企业过度负债 ,导致银行信贷不良资产较高。本文对我国银企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