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观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使更多的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此次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同时,我国再次适当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待遇和生活补助水平。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热点话题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党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为解决分配领域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分配公平提供了根本指针,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调节收入差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刘灿 《财经科学》2015,(12):2-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方面,全会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相似文献   

6.
<正>人民要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问: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与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成为重要特征,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任务有何新的进展?胡鞍钢: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包括共享发展理念。他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应实现国民产出增长、产业结构优化,更应实现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普遍进步。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全体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共享成果?从经济学的视野看,普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标杆。在考察各省区市城乡收入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后发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与承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弥合区域收入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径,适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8.
共享利益观: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采取了三种理论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社会主义经济学,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与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利益观不同,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是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共享利益观”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陈演  张勇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30):F0004-F00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民稳则国家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当做执政的第一信号,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生动体现。将改善民生、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治理目标用“五有”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不仅果断地转移到民生领域,而且具有了明确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重要论述,他强调,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群众得实惠”。针对影响制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和困境,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广东省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蒋巷村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强村富民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和共产党员模范作用,以“五位一体”文明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将勤劳创新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坚持“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相统一,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了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统一。蒋巷村的历史实践证明,要着力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走出“搞农业不能发家致富”等思想误区,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逐步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彻底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了邪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改变了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下普遍贫穷的状况,但是,我们在肯定人民总体收入增多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的确存在部份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不正常现象。据有关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这一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构成部分即发展的目的观。共享理念的科学性在于它是依据于经济规律的作用与要求的。经济规律决定了共享的必然性,也决定了共享的实现,而要做到共享理念中所要求的让人民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必须借助于对由经济规律衍生出的相应经济机制与经济杠杆的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素琴 《经济论坛》2007,(1):122-12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具体规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文明,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7.
方传安 《经济师》2009,(2):37-38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回答了社会发展的目的和目标问题。它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探索和论述中,而且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坚持以人为本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做到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让发展的成果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文化强市的内在要求,也应该是宣传文化系统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2012年以来,江阴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  相似文献   

19.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向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用协调、共享发展的全新执政理念,深刻阐明了民生改善在“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当前,广东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阶段,既处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又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应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在稳增长基础上,更好地发挥社会民生对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提质增效的支撑功能与驱动作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民,全面激发民众参与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筑牢根基、激发动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民生财政.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由建设性财政到建设性公共财政,再到构建民生财政,要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民生财政.解决民生问题,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同沐浴民生财政的阳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