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泽 《陕西审计》1995,(6):25-2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金融系统犯罪现象日超严重,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上,金融系统居其它行业之首,涉及百万、千万元的要案大案层出不迭。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规定在刑法第388条之后增加1条作为第388条之一,确定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虽然法律条文概括规定了该罪的犯罪主体范围,但实践中结合相关案例,司法机关对于该罪的主体范围还是存在争议的,笔者认为应当对该罪的主体作出具体界定。  相似文献   

3.
在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中,越来越多的行贿和受贿者采取越来越隐蔽和巧妙的方法来规避法律,企图遮脱惩罚.利用职务便利,以搭干股的形式谋取个人私利,就是其中的一种新形式,这也是近年来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从法律上认识这个问题,从而保证依法准确查办受贿犯罪,是法学界和司法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敏  陈熠  卢志坚 《乡镇论坛》2009,(24):23-24
1993年,天津大邱庄的禹作敏,一个曾经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因犯多罪,最终沦为阶下囚。而就在上世纪80年代,禹作敏曾来到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贾庄村“取经论道”。和他“坐而论道”的就是该村原党支部书记贾遥(化名)。2008年8月,执掌贾庄村大权30余年的“庄主”贾遥,却在花甲之年因构成受贿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相似文献   

5.
马龙 《活力》2006,(6):180-180,182
受贿作为一种典型的职务经济犯罪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也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因而我国刑法一贯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法,对受贿犯罪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不但充实了受贿罪的内涵,还在吸收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有关商业受贿罪的基础上,设立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并扩大外延,增设了单位受贿罪。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犯罪在很多领域出现了新问题,此后各种相关的计算机犯罪层出不穷。文章主要从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关系、具体的网络诈骗问题以及计算机犯罪的完善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在本质上的区别,进而对计算机犯罪的下位犯罪——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计算机犯罪的有关探讨,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犯罪的相关立法、预防计算机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唐凯林 《英才》2004,(3):90-91
“如果发生的行为在当时不算犯罪,现在规定它属于犯罪,那还按过去条办;如果它在当时属于犯罪,现在不认定为犯罪,按从轻原则,它现在不属于犯罪。”  相似文献   

8.
齐怡 《活力》2012,(6):44-4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女性犯罪也随之呈现出不断上升和蔓延的趋势。女性犯罪数量激增,犯罪增长率上升幅度大,且与过去相比,女性犯罪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职业类型、犯罪种类、犯罪手段、犯罪形式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由于女性犯罪带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预防女性犯罪势在必行,构建一社会稳定、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学中,个人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贿赂或者收取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不正当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刘伟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6):180-180
文章认为犯罪数额反映犯罪的客观方面,但是犯罪数额不是客观处罚条件,也不是独立的违法性评价要件。在犯罪数额相关观点上有许多分歧,文章就犯罪数额性质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金继学 《活力》2010,(14):55-55,57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虽然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青少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犯罪手段凶狠。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葛少禹 《活力》2011,(6):52-52
众所周知。在法庭审判中,认定案件事实主要是靠证据进行的,但是实践中,一些案件发生后.因直接证据灭失或丧失获取时机。只能依靠间接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但是,因为间接证据只能认定案件的局部事实或个别情节,致使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成为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受贿案件中充分收集间接证据,使证据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就显得更为复杂.也尤为重要。一、间接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许彦  王伟东 《活力》2004,(9):93-93
在青少年犯罪中,侵财型团伙犯罪其犯罪形态主要表现在盗窃、抢夺和抢劫上,并在其犯罪方法上仍然是表现在智能化、暴力化、流窜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和自首唐业继犯罪预备,是指实行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状态。犯罪预备有两个基本特征;主观上,行为人有实施犯罪的直接故意。客观上在准备犯罪工具和制造犯罪条件。如,为杀人而购置匕首,为伪造发票而准备印刷器材等,这是准备犯罪工具。...  相似文献   

15.
王超 《社会科学动态》2011,(22):180-180
本文概括了国内外犯罪地理学主要研究成果,阐述犯罪地理学的内涵,分析犯罪地理学的研究价值,进而引出犯罪地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揭示什么是犯罪地理学、为什么要研究犯罪地理学以及怎样研究犯罪地理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犯罪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本概念看,网络犯罪是:行为主体以网络信息和信息网络为攻击对象,或借助信息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和手段,故意实施的危害信息网络安全、侵犯社会主体合法权益,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在现实中,网络犯罪的概念应该是广泛的,只要在信息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实施的犯罪,或使用了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就可以认为是涉及网络的犯罪。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思考靳东祥近年来,犯罪心理学在解决我国犯罪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明显,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第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对...  相似文献   

18.
从税收犯罪看税收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税收犯罪规范体系缺乏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结合,现行刑法设置的税收犯罪规范体系在税收犯罪猖獗面前显得软弱无力,税收犯罪如此猖獗,虽各方面的因素很多,税收刑事立法不健全、不完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现行反贿赂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工商机关对商业受贿的管辖权受到限制。作为打击受贿行为主要依据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虽然对商业受贿的管辖权有明确规定,但其并未直接得到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工商机关据此对商业受贿的处罚权在强度上受到限制,即只有罚款权没有没收权。  相似文献   

20.
纪言 《企业世界》2004,(3):44-44
近年来,国企领导干部受贿案件不断出现,不仅数量增加,且金额也越来越大。他们在贿赂面前丧失了分辨力和抵抗力而败下阵来。其中除自身的内在因素外,被行贿种种伎俩的诱惑和欺骗也是一个客观因素。笔列举几种行贿、受贿的丑恶行径,以予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